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53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置输入前端盖,另一侧设置侧盖板,输入前端盖与凸缘之间设置骨架式油封,输入前端盖与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第一圆锥轴承,凸缘与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凸缘垫片,输入齿轮轴与侧盖板之间设置第二圆锥轴承,输入齿轮轴外侧设置输入后端盖,输入齿轮轴下端连接中间齿轮,中间齿轮通过半圆键连接中间齿轮轴,中间齿轮轴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圆锥轴承,中间齿轮轴外侧设置第一中间端盖,中间齿轮轴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圆锥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把高、低速的齿轮改在中间过渡轴上换挡,齿轮就有接触到油位,不易造成齿轮内孔的轴承缺润滑油现象。

A front and rear drive transfer cas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
本技术涉及驱动分动箱
,具体为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
技术介绍
原来的分动箱总成换挡在输入轴上换高、低速挡,主要缺陷高、低齿轮运转时易缺润滑油,造成易损坏齿轮及轴承,因为分动箱加油量在分动箱体积内的三分之一,高、低速齿轮在分动箱的顶部容易造成缺润滑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设置输入前端盖,另一侧设置侧盖板,输入前端盖与凸缘之间设置第一骨架式油封,输入前端盖与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第一圆锥轴承,凸缘与输入齿轮轴之间设置第一凸缘垫片,输入齿轮轴与侧盖板之间设置第二圆锥轴承,输入齿轮轴外侧设置输入后端盖,输入齿轮轴下端连接中间齿轮,中间齿轮通过半圆键连接中间齿轮轴,中间齿轮轴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圆锥轴承,中间齿轮轴外侧设置第一中间端盖,中间齿轮轴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圆锥轴承,中间齿轮轴外侧设置第二中间端盖,中间齿轮下端连接高速挡齿轮,中间齿轮轴下端连接低速挡齿轮,高速挡齿轮下端与后驱动花键轴之间设置第一滚针轴承,第一滚针轴承外侧设置高速挡齿轮垫片,后驱动花键轴一端两侧设置第五圆锥轴承,后驱动花键轴一端设置第一后驱动后端盖,后驱动花键轴两侧设置滑动齿套,低速挡齿轮与后驱动花键轴之间设置第二滚针轴承,第二滚针轴承外侧设置第一低速挡齿轮垫片,后驱动花键轴另一端两侧设置第六圆锥轴承,后驱动花键轴与里程表主动齿轮之间设置里程表主动齿轮隔套,里程表主动齿轮外侧还设置挡油片。优选的,还包括前驱动座和前驱动气缸座,所述前驱动座内部设置前驱动拨叉,所述前驱动气缸座与前驱动定位套之间设置第一0形圈,所述前驱动定位套与前驱动拨叉轴之间设置第二O形圈,所述前驱动气缸座与前驱动拨叉轴之间设置第三O形圈,所述前驱动拨叉连接前驱动拨叉轴,所述前驱动拨叉下端卡接在前驱动滑动齿套内,所述前驱动滑动齿套一侧设置隔套,所述隔套一侧设置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前驱动轴两侧,所述前驱动轴与前驱动端盖之间设置第二骨架式油封,所述前驱动轴两侧还设置第二凸缘垫片,所述前驱动轴另一端两侧设置第七圆锥轴承,所述前驱动轴上还设置第三滚针轴承。优选的,还包括前驱动输出轴,所述前驱动轴与前驱动输出轴连接,所述前驱动输出轴两侧设置第二滑动齿套,所述前驱动输出轴两侧设置第二低速挡齿轮,所述第二低速挡齿轮与前驱动输出轴之间设置第四滚针轴承,所述前驱动输出轴外侧设置第二低速挡齿轮垫片,所述第二低速挡齿轮垫片外侧设置第八圆锥轴承,所述第八圆锥轴承外侧设置第二后驱动后端盖,所述前驱动输出轴下端连接高低挡拨叉轴,所述高低挡拨叉轴设置在高低挡拨叉轴定位座内,所述高低挡拨叉轴上设置拨叉,所述高低挡拨叉轴一端与高低挡活塞之间设置第四O形圈,所述高低挡活塞与高低挡气缸体之间设置第五O形圈,所述高低挡气缸体与高低挡拨叉轴之间设置第六O形圈,所述高低挡气缸体一侧设置高低挡气缸端盖,所述高低挡气缸端盖上设置气管接头,所述高低挡拨叉轴上端还通过钢球、弹簧连接螺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把高、低速的齿轮改在中间过渡轴上换挡,齿轮就有接触到油位,不易造成齿轮内孔的轴承缺润滑油现象。另外还装了打油的油泵结构,通过油管把润滑油输入高、低速齿轮内孔里,增加了齿轮的润滑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输入前端盖;3、侧盖板;4、凸缘;5、第一骨架式油封;6、输入齿轮轴;7、第一圆锥轴承;8、第一凸缘垫片;9、第二圆锥轴承;10、输入后端盖;11、中间齿轮;12、半圆键;13、中间齿轮轴;14、第三圆锥轴承;15、第一中间端盖;16、第四圆锥轴承;17、第二中间端盖;18、高速挡齿轮;19、第一低速挡齿轮;20、后驱动花键轴;21、第一滚针轴承;22、高速挡齿轮垫片;23、第五圆锥轴承;24、第一后驱动后端盖;25、滑动齿套;26、第二滚针轴承;27、第一低速挡齿轮垫片;28、第六圆锥轴承;29、里程表主动齿轮;30、里程表主动齿轮隔套;31、挡油片;32、前驱动座;33、前驱动气缸座;34、前驱动拨叉;35、前驱动定位套;36、第一0形圈;37、前驱动拨叉轴;38、第二O形圈;39、第三O形圈;40、轴承;41、前驱动端盖;42、第二骨架式油封;43、第二凸缘垫片;44、第七圆锥轴承;45、第三滚针轴承;46、前驱动输出轴;47、第二滑动齿套;48、第二低速挡齿轮;49、第四滚针轴承;50、第二低速挡齿轮垫片;51、八圆锥轴承;52、第二后驱动后端盖;53、高低挡拨叉轴;54、高低挡拨叉轴定位座;55、拨叉;56、高低挡活塞;57、第四O形圈;58、高低挡气缸体;59、第五O形圈;60、第六O形圈;61、高低挡气缸端盖;62、气管接头;63、钢球;64、弹簧;65、前驱动滑动齿套;66、隔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输入前端盖2,另一侧设置侧盖板3,输入前端盖2与凸缘4之间设置第一骨架式油封5,输入前端盖2与输入齿轮轴6之间设置第一圆锥轴承7,凸缘4与输入齿轮轴6之间设置第一凸缘垫片8,输入齿轮轴6与侧盖板3之间设置第二圆锥轴承9,输入齿轮轴6外侧设置输入后端盖10,输入齿轮轴6下端连接中间齿轮11,中间齿轮11通过半圆键12连接中间齿轮轴13,中间齿轮轴13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圆锥轴承14,中间齿轮轴13外侧设置第一中间端盖15,中间齿轮轴13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圆锥轴承16,中间齿轮轴13外侧设置第二中间端盖17,中间齿轮11下端连接高速挡齿轮18,中间齿轮轴13下端连接第一低速挡齿轮19,高速挡齿轮18下端与后驱动花键轴20之间设置第一滚针轴承21,第一滚针轴承21外侧设置高速挡齿轮垫片22,后驱动花键轴20一端两侧设置第五圆锥轴承23,后驱动花键轴20一端设置第一后驱动后端盖24,后驱动花键轴20两侧设置滑动齿套25,低速挡齿轮19与后驱动花键轴20之间设置第二滚针轴承26,第二滚针轴承26外侧设置第一低速挡齿轮垫片27,后驱动花键轴20另一端两侧设置第六圆锥轴承28,后驱动花键轴20与里程表主动齿轮29之间设置里程表主动齿轮隔套30,里程表主动齿轮29外侧还设置挡油片31。本技术中,还包括前驱动座32和前驱动气缸座33,所述前驱动座32内部设置前驱动拨叉34,所述前驱动气缸座33与前驱动定位套35之间设置第一0形圈36,所述前驱动定位套35与前驱动拨叉轴37之间设置第二O形圈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输入前端盖(2),另一侧设置侧盖板(3),输入前端盖(2)与凸缘(4)之间设置第一骨架式油封(5),输入前端盖(2)与输入齿轮轴(6)之间设置第一圆锥轴承(7),凸缘(4)与输入齿轮轴(6)之间设置第一凸缘垫片(8),输入齿轮轴(6)与侧盖板(3)之间设置第二圆锥轴承(9),输入齿轮轴(6)外侧设置输入后端盖(10),输入齿轮轴(6)下端连接中间齿轮(11),中间齿轮(11)通过半圆键(12)连接中间齿轮轴(13),中间齿轮轴(13)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圆锥轴承(14),中间齿轮轴(13)外侧设置第一中间端盖(15),中间齿轮轴(13)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圆锥轴承(16),中间齿轮轴(13)外侧设置第二中间端盖(17),中间齿轮(11)下端连接高速挡齿轮(18),中间齿轮轴(13)下端连接第一低速挡齿轮(19),高速挡齿轮(18)下端与后驱动花键轴(20)之间设置第一滚针轴承(21),第一滚针轴承(21)外侧设置高速挡齿轮垫片(22),后驱动花键轴(20)一端两侧设置第五圆锥轴承(23),后驱动花键轴(20)一端设置第一后驱动后端盖(24),后驱动花键轴(20)两侧设置滑动齿套(25),低速挡齿轮(19)与后驱动花键轴(20)之间设置第二滚针轴承(26),第二滚针轴承(26)外侧设置第一低速挡齿轮垫片(27),后驱动花键轴(20)另一端两侧设置第六圆锥轴承(28),后驱动花键轴(20)与里程表主动齿轮(29)之间设置里程表主动齿轮隔套(30),里程表主动齿轮(29)外侧还设置挡油片(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输入前端盖(2),另一侧设置侧盖板(3),输入前端盖(2)与凸缘(4)之间设置第一骨架式油封(5),输入前端盖(2)与输入齿轮轴(6)之间设置第一圆锥轴承(7),凸缘(4)与输入齿轮轴(6)之间设置第一凸缘垫片(8),输入齿轮轴(6)与侧盖板(3)之间设置第二圆锥轴承(9),输入齿轮轴(6)外侧设置输入后端盖(10),输入齿轮轴(6)下端连接中间齿轮(11),中间齿轮(11)通过半圆键(12)连接中间齿轮轴(13),中间齿轮轴(13)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圆锥轴承(14),中间齿轮轴(13)外侧设置第一中间端盖(15),中间齿轮轴(13)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圆锥轴承(16),中间齿轮轴(13)外侧设置第二中间端盖(17),中间齿轮(11)下端连接高速挡齿轮(18),中间齿轮轴(13)下端连接第一低速挡齿轮(19),高速挡齿轮(18)下端与后驱动花键轴(20)之间设置第一滚针轴承(21),第一滚针轴承(21)外侧设置高速挡齿轮垫片(22),后驱动花键轴(20)一端两侧设置第五圆锥轴承(23),后驱动花键轴(20)一端设置第一后驱动后端盖(24),后驱动花键轴(20)两侧设置滑动齿套(25),低速挡齿轮(19)与后驱动花键轴(20)之间设置第二滚针轴承(26),第二滚针轴承(26)外侧设置第一低速挡齿轮垫片(27),后驱动花键轴(20)另一端两侧设置第六圆锥轴承(28),后驱动花键轴(20)与里程表主动齿轮(29)之间设置里程表主动齿轮隔套(30),里程表主动齿轮(29)外侧还设置挡油片(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驱动座(32)和前驱动气缸座(33),所述前驱动座(32)内部设置前驱动拨叉(34),所述前驱动气缸座(33)与前驱动定位套(35)之间设置第一0形圈(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为邓清华林侨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尚锟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