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17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物料脱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体,设置在此主槽体中心的中心筒,与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受料槽,尾部与此受料槽上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Ⅰ,头部与受料槽底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Ⅱ,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工作桥,与此工作桥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与工作桥相连接的刮板,设置在中心筒内部的溢流管,设置在中心筒内且向下延伸至主槽体外部的底流槽,沿中心筒底部外圆周设置的四个门形洞口,此四个门形洞口与底流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浓密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浓密机在浅槽区沉淀粗粒矿物,深槽区沉降细粒级矿物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在同一区域间断给矿,避免连续矿浆流对沉降效果影响。

A thick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密机
本技术属于物料脱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浓密机。
技术介绍
浓密机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通常采用混凝土、木材或金属焊接板作为结构材料建成带锥底的圆筒形浅槽。可将含固重为10%~20%的矿浆通过重力沉降浓缩为含固量为45%~55%的底流矿浆,借助安装于浓密机内慢速运转的耙的作用,使增稠的底流矿浆由浓密机底部的底流口卸出。浓密机上部产生较清净的澄清液(溢流),由顶部的环形溜槽排出。如矿浆中粗粒级矿物含量较多,则在浓密机中心区物料迅速沉降,容易产生压耙现象,在浅槽区因沉降高度不足,使底流浓度较低,上述现象都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浅槽区沉淀粗粒矿物,深槽区沉降细粒级矿物的浓密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体,设置在此主槽体中心的中心筒,设置在此中心筒顶部且通过旋转台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受料槽,尾部与此受料槽上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Ⅰ,头部与所述受料槽底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Ⅱ,设置在所述中心筒上部且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工作桥,与此工作桥相连接的传动装置,通过耙架与所述的工作桥相连接的刮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筒内部的溢流管,设置在所述中心筒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主槽体外部的底流槽,沿所述中心筒底部外圆周设置的四个门形洞口,此四个门形洞口与所述的底流槽相连通,所述的溢流管底部穿过所述的底流槽,所述的给矿管Ⅱ由所述的工作桥支撑、且给矿管Ⅱ尾部焊接有斜管,此斜管在所述主槽体径向距离围堰的长度为0.9m-1.1m,所述斜管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围堰上表面0.9m-1.1m。所述的旋转台包括固定在所述中心筒上的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轴承,所述的受料槽与所述的轴承相连接。所述的给矿管Ⅰ和给矿管Ⅱ按矿浆自流坡度倾斜设置。所述刮板的底面与所述的主槽体的母线平行,且留有95mm-105mm缝隙。所述的底流槽上部为漏斗结构,漏斗的宽口与所述的中心筒相切,切线标高低于围堰1.4m-1.6m。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一种浓密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浓密机在浅槽区沉淀粗粒矿物,深槽区沉降细粒级矿物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在同一区域间断给矿,避免连续矿浆流对沉降效果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体1,设置在此主槽体1中心的中心筒7,设置在此中心筒7顶部且通过旋转台6与所述中心筒7转动连接的受料槽5,尾部与此受料槽5上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Ⅰ10,头部与所述受料槽5底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Ⅱ11,设置在所述中心筒7上部且与所述中心筒7转动连接的工作桥2,与此工作桥2相连接的传动装置4,通过耙架与所述的工作桥2相连接的刮板3,设置在所述中心筒7内部的溢流管8,设置在所述中心筒7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主槽体1外部的底流槽9,沿所述中心筒7底部外圆周设置的四个门形洞口,此四个门形洞口与所述的底流槽9相连通,所述的溢流管8底部穿过所述的底流槽9,并留出连接管法兰,所述的给矿管Ⅱ11由所述的工作桥2支撑、且给矿管Ⅱ11尾部焊接有斜管,此斜管在所述主槽体1径向距离围堰的长度为0.9m-1.1m,所述斜管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围堰上表面0.9m-1.1m。所述的给矿管Ⅰ10和给矿管Ⅱ11按矿浆自流坡度倾斜设置,给矿管Ⅰ10尾部插入受料槽5上部,给矿管Ⅱ11高点与受料槽5底部相接。所述的旋转台6包括固定在所述中心筒7上的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轴承,所述的受料槽5与所述的轴承相连接。所述刮板3的底面与所述的主槽体1的母线平行,且留有95mm-105mm缝隙。所述的底流槽9上部为漏斗结构,漏斗的宽口与所述的中心筒7相切,切线标高低于围堰1.4m-1.6m,漏斗的窄口连接管路,本技术应用时,矿浆由给矿管Ⅰ10给入受料槽5,传动装置4带动工作桥2旋转,受料槽5与给矿管Ⅱ11一同旋转,物料由给矿管Ⅱ11沿着主槽体1圆周切向给入,矿浆重粗粒级矿物在主槽体1浅槽圆周区沉淀,细粒级矿物在深槽处沉淀,澄清水由中心筒7的门形洞口溢流至底流槽9排出,刮板3将底流耙入底流槽9,通过泵输送至指定位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浓密机在浅槽区沉淀粗粒矿物,深槽区沉降细粒级矿物,随着工作桥2的旋转,给矿管Ⅱ11将物料连续的给入主槽体1浅部圆周区,同一区域间断给矿,有利于矿浆的澄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体,设置在此主槽体中心的中心筒,设置在此中心筒顶部且通过旋转台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受料槽,尾部与此受料槽上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Ⅰ,头部与所述受料槽底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Ⅱ,设置在所述中心筒上部且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工作桥,与此工作桥相连接的传动装置,通过耙架与所述的工作桥相连接的刮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筒内部的溢流管,设置在所述中心筒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主槽体外部的底流槽,沿所述中心筒底部外圆周设置的四个门形洞口,此四个门形洞口与所述的底流槽相连通,所述的溢流管底部穿过所述的底流槽,/n所述的给矿管Ⅱ由所述的工作桥支撑、且给矿管Ⅱ尾部焊接有斜管,此斜管在所述主槽体径向距离围堰的长度为0.9m-1.1m,所述斜管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围堰上表面0.9m-1.1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槽体,设置在此主槽体中心的中心筒,设置在此中心筒顶部且通过旋转台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受料槽,尾部与此受料槽上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Ⅰ,头部与所述受料槽底部相连接的给矿管Ⅱ,设置在所述中心筒上部且与所述中心筒转动连接的工作桥,与此工作桥相连接的传动装置,通过耙架与所述的工作桥相连接的刮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筒内部的溢流管,设置在所述中心筒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主槽体外部的底流槽,沿所述中心筒底部外圆周设置的四个门形洞口,此四个门形洞口与所述的底流槽相连通,所述的溢流管底部穿过所述的底流槽,
所述的给矿管Ⅱ由所述的工作桥支撑、且给矿管Ⅱ尾部焊接有斜管,此斜管在所述主槽体径向距离围堰的长度为0.9m-1.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士雷庄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