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电刺激器和电刺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5163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39
本公开提供一种植入式电刺激器和一种电刺激系统,该植入式电刺激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电路板、多个连接销、一胶体、一凹槽、一胶状元件、以及一连接模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彼此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第一壳体具有与容置空间连接的孔洞。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销穿过孔洞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胶体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至少部分包覆电路板。凹槽形成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面之间,并围绕第二壳体,前述胶状元件可设置于凹槽中。连接模块则与前述连接销电性连接。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or and electric stimulat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式电刺激器和电刺激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刺激器及系统。更具体地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植入式电刺激器及电刺激系统。
技术介绍
人体神经主要是作为大脑所发出的指令(电流)的传导路径,其中人体神经具有一阈值,而受损神经区域其阈值往往会降低,也因此人体于受损神经区域的部位特别容易感受到不舒适的酸痛感,长久下即形成慢性疼痛病。近年来,有数十种治疗性的神经电刺激器被发展出来,并且每年至少有数万人接受电刺激器的植入手术。然而,为了确保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前述电刺激器必须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以避免液体(如组织液)或异物侵入。尤其是以植入式医疗电子装置对于防水机制必须更为注意,避免对病人产生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电刺激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电路板、多个连接销、一胶体、一凹槽、一胶状元件、以及一连接模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彼此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第一壳体具有与容置空间连接的孔洞。电路板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连接销穿过孔洞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胶体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至少部分包覆电路板。凹槽形成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面之间,并围绕第二壳体,前述胶状元件可设置于凹槽中。连接模块则与前述连接销电性连接。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是通过喷砂研磨处理,凹槽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且胶状元件未凸出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第二壳体是通过超音波熔接连接至该第一壳体。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包括一外壳、至少一连接器、一另一胶状元件、以及一封闭元件。外壳具有一开口。连接器设置于外壳中,且其连接口面向前述开口。另一胶状元件设置于外壳中并包覆连接器。封闭元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外壳上并遮蔽开口。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路板包括一接收线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刺激系统,包括前述植入式电刺激器、一导线、以及一控制装置,其中导线可连接至植入式电刺激器的连接模块,而控制装置则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信号至植入式电刺激器,以使植入式电刺激器提供电力至前述导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刺激系统的示意图。图2A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植入式电刺激器的示意图。图2B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植入式电刺激器的爆炸图。图2C是表示图2A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连接模块的爆炸图。图3B是表示图2A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植入式电刺激器20导线30控制装置100本体110第一壳体111凹陷部112侧壁112a阶梯状结构113侧边114孔洞115顶面120第二壳体121平板部122脚部123底面124侧面125上表面130容置空间200电路板210接收线圈300连接销310第一端320第二端400导电片500胶体600连接模块610外壳611凹陷部612开口613穿孔620连接器622连接口630固定元件640胶体650胶状元件660封闭元件700胶状元件P孔洞PL封闭插销R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植入式电刺激器以及包括前述植入式电刺激器的电刺激系统。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刺激系统E是为一种神经电刺激系统,且包括一植入式电刺激器10、至少一导线20、以及一控制装置30。植入式电刺激器10和导线20可通过手术或植入工具置入生物的体内(例如人体的脊髓硬膜外腔、周边神经),其中导线20的一端与植入式电刺激器10连接,另一端则可邻近或接触需电刺激的部位(例如脊髓、神经节、迷走神经或周边神经)。控制装置30可通过无线方式控制并传输能量给植入式电刺激器10,使植入式电刺激器10提供电力予导线20,进而达到电刺激前述部位的效果。图2A、图2B是分别表示前述植入式电刺激器10的立体图和爆炸图,且图2C是表示图2A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2A~图2C所示,植入式电刺激器10主要包括一本体100、一电路板200、多个连接销300、多个导电件400、一胶体500、一连接模块600、以及一胶状元件700。本体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10和一第二壳体120,其中第一壳体110具有一凹陷部111,而第二壳体120可为一平板。围绕前述凹陷部111的侧壁112的顶端区域形成有阶梯状结构112a,图2C中是以具有两个阶梯为例,当然也可以只有一个阶梯。第二壳体120具有一平板部121和一脚部122,其中脚部122设置于平板部121的底面123上,并凸出于前述底面123。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连接时,平板部121会覆盖第一壳体110的凹陷部111,且脚部122会与第一壳体110的阶梯状结构112a接触。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二壳体120的侧面124并未接触第一壳体110,即两者之间形成有间距,因此一凹槽R可形成于第二壳体120的侧面124和第一壳体110之间,以作为第一壳体110容纳第二壳体120的公差阀度。前述胶状元件700可填充于此凹槽R中,以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本体100。于本实施例中,凹槽R是为一环状并位于第二壳体120周围,且第二壳体120的侧面124和第一壳体110之间的距离大致保持一致,使凹槽R各部位的宽度大致相同。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连接时,第一壳体110的顶面115与第二壳体120的上表面125大致对齐,且当胶状元件700设置于凹槽R中时,胶状元件700将不会凸出于第二壳体120的上表面125。如此一来,可使产品的外观保持完整并可避免胶状元件700的脱落,进而可以保持容置空间的密闭性。此外,前述凹槽R的表面的粗糙度可大于第二壳体120的外表面125的粗糙度,以利胶状元件700的接着。前述胶状元件700例如可为室温硫化硅橡胶(RoomTemperatureVulcanizing,RTV)或硅胶。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可省略脚部122,并使平板部121的底面123直接胶合于第一壳体110的阶梯状结构112a。请继续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入式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该植入式电刺激器包括:/n一第一壳体,具有多个孔洞;/n一第二壳体,连接该第一壳体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多个孔洞与该容置空间连通;/n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n多个连接销,穿过所述多个孔洞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n一胶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至少部分包覆该电路板;/n一凹槽,形成于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侧面之间,且该凹槽围绕该第二壳体;/n一胶状元件,设置于该凹槽中;以及/n一连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多个连接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该植入式电刺激器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多个孔洞;
一第二壳体,连接该第一壳体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多个孔洞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多个连接销,穿过所述多个孔洞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
一胶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至少部分包覆该电路板;
一凹槽,形成于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侧面之间,且该凹槽围绕该第二壳体;
一胶状元件,设置于该凹槽中;以及
一连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多个连接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该胶状元件未凸出于该第二壳体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该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是通过超音波熔接连接至该第一壳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电刺激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暾
申请(专利权)人:精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