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887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属于电力设备领域,以提供一种能及时清理散热窗口上灰尘的装置。底座与外壳内壁底部连,配电主体固定在底座上,两个散热框分别设于外壳两侧中部;动力装置中的电机与外壳的内壁连,转动盘中心与电机输出轴连,第一滑块固定于转动盘表面上,腰形限位架套在第一滑块外面,运动块与腰形限位架顶部连接,第一导正杆与外壳内壁连,运动块穿在第一导正杆上,牵引块顶部与腰形限位架底部连接,第二滑块与牵引块底部连,第二导正杆与配电主体连接,第二滑块穿在第二导正杆上;牵引装置中的两个上导轮与配电主体顶部连接,两个下导轮与配电主体底部连接,套筒设于底座内部,牵引绳穿过套筒;两套清理装置与牵引绳连接。

Intelligent operation devic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用于配电的自动化装置或系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通常,这些用于配电的装置或设备均会安装在配电柜中,并会在配电柜中设置散热窗口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用于配电的装置或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通过散热框窗口散发出去。然而,用于配电的装置或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散热框窗口上会积累大量灰尘,这不仅会造成散窗口堵塞而影响散热效果,而且还会影响配电装置或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清理散热窗口上的灰尘的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清理散热窗口上的灰尘的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其包括外壳、底座、配电主体、两个散热框、动力装置、牵引装置和两套清理装置,其中:所述底座与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配电主体固定在底座上,两个散热框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两侧中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转动盘、圆柱形的第一滑块、腰形限位架、运动块、第一导正杆、牵引块、第二滑块和第二导正杆,电机与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盘的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块固定于转动盘的表面上,腰形限位架套在第一滑块外面,运动块与腰形限位架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导正杆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运动块穿在第一导正杆上,牵引块的顶部与腰形限位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与牵引块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导正杆与配电主体固定连接,第二滑块穿在第二导正杆上;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两个上导轮、两个下导轮和套筒,两个上导轮与配电主体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下导轮与配电主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牵引绳与牵引块固定连接且牵引绳绕过两个上导轮和两个下导轮形成闭合回路,套筒设置于底座的内部,牵引绳穿过套筒;两套清理装置分别与位于配电主体左右两侧的牵引绳固定连接,且清理装置与散热框接触。可选地,每套清理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块、滑动杆、运动架、连接块、滑槽、接触块、安装架、风扇和两个毛刷,两个固定块分别与散热框两侧的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运动架与滑动杆滑动连接,连接块固定在运动架的侧壁,连接块与牵引绳固定连接,滑槽设置于配电主体的侧壁上,接触块与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接触块可在滑槽中滑动,安装架与运动架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扇安装在安装架上,风扇与电机串联,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框相对,两个毛刷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毛刷与散热框接触。可选地,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还包括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安装于外壳内壁的顶部,温度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外壳的表面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有箱门。可选地,所述箱门上安装有手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外壳、配电主体、散热框、动力装置、牵引装置和清理装置等结构,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动力装置带动牵引装置运动,使牵引装置能够带动清理装置来清理散热框上灰尘的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及时清理散热框上的灰尘,在保证配电主体正常的散热需求的同时,能够延长配电主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其包括外壳1、底座2、配电主体3、两个散热框4、动力装置5、牵引装置7和两套清理装置8,其中:所述底座2与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配电主体3固定在底座2上,两个散热框4分别设置于外壳1的两侧中部;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电机51、转动盘52、圆柱形的第一滑块53、腰形限位架54、运动块55、第一导正杆56、牵引块57、第二滑块58和第二导正杆59,电机51与外壳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盘52的中心与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3固定于转动盘52的表面上,腰形限位架54套在第一滑块53外面(腰形限位架54与第一滑块53滑动连接),运动块55与腰形限位架5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导正杆56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运动块55穿在第一导正杆56上使运动块55能在第一导正杆56上滑动,牵引块57的顶部与腰形限位架5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8与牵引块5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导正杆59与配电主体3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8穿在第二导正杆59上使第二滑块58能在第二导正杆59上滑动;所述牵引装置7包括牵引绳71、两个上导轮72、两个下导轮73和套筒74,两个上导轮72与配电主体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下导轮73与配电主体3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牵引绳71与牵引块57固定连接且牵引绳71绕过两个上导轮72和两个下导轮73形成闭合回路,套筒74设置于底座2的内部,牵引绳71绕过两个上导轮72、两个下导轮73并穿过套筒74形成闭合回路;两套清理装置8分别与位于配电主体3左右两侧的牵引绳71固定连接,且清理装置8与散热框4接触。配电主体3为配电柜中设置的用于进行配电的主要设备。可选地,每套清理装置8包括两个固定块81、滑动杆82、运动架83、连接块84、滑槽85、接触块86、安装架87、风扇88和两个毛刷89,两个固定块81分别与散热框4两侧的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动杆8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81固定连接,运动架83与滑动杆82滑动连接使运动架83能在滑动杆82上上下滑动,连接块84固定在运动架83的侧壁,连接块84与牵引绳71固定连接,滑槽85设置于配电主体3的侧壁上,接触块86与连接块84的侧壁固定连接,接触块86可在滑槽85中滑动,安装架87与运动架83远离连接块84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扇88安装在安装架87上,风扇88与电机51串联,风扇88的出风口与散热框4相对,两个毛刷89与安装架87固定连接,且毛刷89与散热框4接触。可选地,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还包括温度开关6,所述温度开关6安装于外壳1内壁的顶部,温度开关6与电机51电性连接。其中,温度开关6与电机51电性连接是指达到温度开关6的预设温度时,能够控制电机51启动;当低于温度开关6的预设温度时,能够控制电机5停止。具体地,温度开关6与电机51所在的线路串联。可选地,所述外壳1的表面通过合页9固定连接有箱门10。可选地,所述箱门10上安装有手柄11,从而便于打开箱门10。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配电主体3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热量通过散热框4散发,使得散热框4积累了大量灰尘,从而造成散热框4堵塞而影响散热效果时,给电机51通电,使电机51的转动带动转动盘52转动,转动盘52转动带动第一滑块53运动,第一滑块53运动带动腰形限位架54左右运动,腰形限位架54左右运动带动运动块55、牵引块57和第二滑块58左右运动,第二滑块58左右运动带动牵引绳71通过上导轮72和下导轮73左右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底座(2)、配电主体(3)、两个散热框(4)、动力装置(5)、牵引装置(7)和两套清理装置(8),其中:/n所述底座(2)与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配电主体(3)固定在底座(2)上,两个散热框(4)分别设置于外壳(1)的两侧中部;/n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电机(51)、转动盘(52)、圆柱形的第一滑块(53)、腰形限位架(54)、运动块(55)、第一导正杆(56)、牵引块(57)、第二滑块(58)和第二导正杆(59),电机(51)与外壳(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盘(52)的中心与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3)固定于转动盘(52)的表面上,腰形限位架(54)套在第一滑块(53)外面,运动块(55)与腰形限位架(5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导正杆(56)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运动块(55)穿在第一导正杆(56)上,牵引块(57)的顶部与腰形限位架(5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8)与牵引块(5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导正杆(59)与配电主体(3)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8)穿在第二导正杆(59)上;/n所述牵引装置(7)包括牵引绳(71)、两个上导轮(72)、两个下导轮(73)和套筒(74),两个上导轮(72)与配电主体(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下导轮(73)与配电主体(3)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牵引绳(71)与牵引块(57)固定连接且牵引绳(71)绕过两个上导轮(72)和两个下导轮(73)形成闭合回路,套筒(74)设置于底座(2)的内部,牵引绳(71)穿过套筒(74);两套清理装置(8)分别与位于配电主体(3)左右两侧的牵引绳(71)固定连接,且清理装置(8)与散热框(4)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智能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底座(2)、配电主体(3)、两个散热框(4)、动力装置(5)、牵引装置(7)和两套清理装置(8),其中:
所述底座(2)与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配电主体(3)固定在底座(2)上,两个散热框(4)分别设置于外壳(1)的两侧中部;
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电机(51)、转动盘(52)、圆柱形的第一滑块(53)、腰形限位架(54)、运动块(55)、第一导正杆(56)、牵引块(57)、第二滑块(58)和第二导正杆(59),电机(51)与外壳(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盘(52)的中心与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块(53)固定于转动盘(52)的表面上,腰形限位架(54)套在第一滑块(53)外面,运动块(55)与腰形限位架(5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导正杆(56)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运动块(55)穿在第一导正杆(56)上,牵引块(57)的顶部与腰形限位架(5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8)与牵引块(5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导正杆(59)与配电主体(3)固定连接,第二滑块(58)穿在第二导正杆(59)上;
所述牵引装置(7)包括牵引绳(71)、两个上导轮(72)、两个下导轮(73)和套筒(74),两个上导轮(72)与配电主体(3)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两个下导轮(73)与配电主体(3)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牵引绳(71)与牵引块(57)固定连接且牵引绳(71)绕过两个上导轮(72)和两个下导轮(73)形成闭合回路,套筒(74)设置于底座(2)的内部,牵引绳(71)穿过套筒(74);两套清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赵琪高若天张志东刘建月董炜王俊华张波习苗苗汪洋张宏伟郑慧于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