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254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48
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该分速箱的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支架与支撑框架的底座固定连接,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轴与分功率机构的凸轮组轴孔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各滚轮传动杆与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滑槽与支撑框架的一级分速支撑板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组的输出端与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凸轮轴孔相固连;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由二级变速支撑板支撑连接,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上部由二级变速压板固定连接,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由输出轴压板限制自由度,输出动力。

A single power, multi branch, output, divided power, controllable discrete speed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是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机械产品的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提高机器的效率、能耗等问题成为现代机械发展的重点。而作为机械领域的前沿科技,机器人,机械臂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采用齿轮,皮带等方式,中间传动过程繁琐复杂,且对能量损耗较大。而针对作重复运动的机械臂而言,对于不同的关节控制需要不同大小的功率。因此,传统的机械传动在传动过程中能量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能够将一个大功率电机输入的动力分为三条支路的动力输出,并且输出的功率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该机构,使其在传动分速过程中能量利用率更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包括支撑框架、动力输出机构、分功率机构、一级速度换向机构、减速器组和二级速度换向机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支架与支撑框架的底座固定连接,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轴与分功率机构的凸轮组轴孔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光杆支座与一级凸轮支撑板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各滚轮传动杆与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滑槽与支撑框架的一级分速支撑板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组下部由减速器支撑板支撑连接,减速器组上部由减速器压板固定连接,减速器组的输出端与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凸轮轴孔相固连;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由二级变速支撑板支撑连接,二级速度换向机构上部由二级变速压板固定连接,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由输出轴压板限制自由度,输出动力。所述的支撑框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底座为固定支座,底座与一级凸轮支撑板由螺栓连接,一级凸轮支撑板与一级凸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一级分速支撑板与一级凸轮支撑架承载连接,一级分速支撑板上部与一级分速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支撑板下部与一级分速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支撑板上部与减速器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压板下部与减速器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压板上部与二级凸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支撑板下部与二级凸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支撑板上部与二级变速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压板下部与二级变速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压板上部与输出端支撑架固定连接;输出端压板下部与输出端支撑架由螺栓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电机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电机嵌入电机支架的安装槽中,由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分功率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底部电机的轴与凸轮组的孔通过销固连,下凸轮上部与凸轮下垫块固定连接,下凸轮侧面与下滚轮接触;下滚轮通过下滚轮支架支撑,下滚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光杆支撑架上,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光杆第一支撑架上,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由第一光杆外支座和第一光杆内支座共同支撑,第一光杆外支座和第一光杆内支座固定在一级凸轮支撑板上;下滚轮传动杆下端固定在光杆第一支撑架上,上端固定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支撑块上,凸轮下垫块上部与中凸轮固定连接,中凸轮侧面与中滚轮接触;中滚轮通过中滚轮支架支撑,中滚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光杆第三支撑架上,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光杆第三支撑架上,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由第三光杆外支座和第四光杆内支座共同支撑,第三光杆外支座和第四光杆内支座固定在一级凸轮支撑板上;中滚轮传动杆下端固定在光杆第三支撑架上,上端固定在第三速度换向器支撑块上,凸轮上垫块下部与中凸轮固定连接,凸轮上垫块上部与上凸轮固定连接,上凸轮侧面与上滚轮接触;上滚轮通过上滚轮支架支撑,上滚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光杆第二支撑架上,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光杆第二支撑架上,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由第二光杆外支座和第二光杆内支座共同支撑,第二光杆外支座和第二光杆内支座固定在一级凸轮支撑板上;上滚轮传动杆下端固定在光杆第二支撑架上,上端固定在第二速度换向器支撑块上。所述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固定在一级分速支撑板上,第一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滑动,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条安装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右上方,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条安装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左下方,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条相啮合,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条相啮合,第一速度换向器上棘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同轴布置,第一速度换向器下棘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同轴布置;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轮、第一速度换向器上棘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下棘轮三者通过销与轴固定,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轮相对于轴转动,第一速度换向器上棘爪铰接于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轮上,第一速度换向器下棘爪铰接于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轮上,第二速度换向器滑槽固定在一级分速支撑板上,第二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在第二速度换向器滑槽滑动,第二速度换向器上齿条安装在第二速度换向器滑槽右上方,第二速度换向器下齿条安装在第二速度换向器滑槽左下方,第二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和第二速度换向器上齿条相啮合,第二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和第二速度换向器下齿条相啮合,第二速度换向器上棘轮和第二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同轴布置,第二速度换向器下棘轮和第二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同轴布置;第二速度换向器上齿轮、第二速度换向器上棘轮和第二速度换向器下棘轮三者通过销与轴固定,第二速度换向器下齿轮相对于轴转动,第二速度换向器上棘爪铰接于第二速度换向器上齿轮上,第二速度换向器下棘爪铰接于第二速度换向器下齿轮上,第三速度换向器滑槽固定在一级分速支撑板上,第三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在第三速度换向器滑槽滑动,第三速度换向器上齿条安装在第三速度换向器滑槽右上方,第三速度换向器下齿条安装在第三速度换向器滑槽左下方,第三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和第三速度换向器上齿条相啮合,第三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和第三速度换向器下齿条相啮合,第三速度换向器上棘轮和第三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同轴布置,第三速度换向器下棘轮和第三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同轴布置;第三速度换向器上齿轮、第三度换向器上棘轮和第三速度换向器下棘轮三者通过销与轴固定,第三速度换向器下齿轮相对于轴转动,第三速度换向器上棘爪铰接于第三速度换向器上齿轮上,第三速度换向器下棘爪铰接于第三速度换向器下齿轮上。所述减速器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第一减速器固定在减速器支撑板上,第一减速器的下部通过减速器第一联轴器与速度换向器输出轴相连,第一减速器的上部通过轴与第一凸轮相连,其上部由减速器压板支撑,第二减速器固定在减速器支撑板上,第二减速器的下部通过减速器第二联轴器与速度换向器输出轴相连,第二减速器的上部通过轴与第二凸轮相连,其上部由减速器压板支撑,第三减速器固定在减速器支撑板上,第三减速器的下部通过减速器第三联轴器与速度换向器输出轴相连,第三减速器的上部通过轴与第三凸轮相连,其上部由减速器压板支撑。所述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包括支撑框架、动力输出机构、分功率机构、一级速度换向机构、减速器组和二级速度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n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支架与支撑框架的底座固定连接,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轴与分功率机构的凸轮组轴孔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光杆支座与一级凸轮支撑板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各滚轮传动杆与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滑槽与支撑框架的一级分速支撑板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组下部由减速器支撑板支撑连接,减速器组上部由减速器压板固定连接,减速器组的输出端与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凸轮轴孔相固连;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由二级变速支撑板支撑连接,二级速度换向机构上部由二级变速压板固定连接,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由输出轴压板限制自由度,输出动力,工作时,一级速度换向机构将分功率机构的平动变为转动后,通过联轴器组将动力输入至减速器组中,动力再经过减速器组后传递至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凸轮处,凸轮转动带动上方设置的三个滚轮,滚轮带动和其固定相连的双光杆支座,配合光杆上的弹簧,使其在上下布置的光杆上做往复运动,带动三根长连杆转动,将动力通过三个输出轴输出,从而实现单动力多支路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包括支撑框架、动力输出机构、分功率机构、一级速度换向机构、减速器组和二级速度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支架与支撑框架的底座固定连接,动力输出机构的电机轴与分功率机构的凸轮组轴孔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光杆支座与一级凸轮支撑板固定连接,分功率机构的各滚轮传动杆与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速度换向器滑槽与支撑框架的一级分速支撑板固定连接,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组下部由减速器支撑板支撑连接,减速器组上部由减速器压板固定连接,减速器组的输出端与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各凸轮轴孔相固连;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由二级变速支撑板支撑连接,二级速度换向机构上部由二级变速压板固定连接,其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由输出轴压板限制自由度,输出动力,工作时,一级速度换向机构将分功率机构的平动变为转动后,通过联轴器组将动力输入至减速器组中,动力再经过减速器组后传递至二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凸轮处,凸轮转动带动上方设置的三个滚轮,滚轮带动和其固定相连的双光杆支座,配合光杆上的弹簧,使其在上下布置的光杆上做往复运动,带动三根长连杆转动,将动力通过三个输出轴输出,从而实现单动力多支路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底座为固定支座,底座与一级凸轮支撑板由螺栓连接,一级凸轮支撑板与一级凸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一级分速支撑板与一级凸轮支撑架承载连接,一级分速支撑板上部与一级分速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支撑板下部与一级分速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支撑板上部与减速器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压板下部与减速器支撑架固定连接,减速器压板上部与二级凸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支撑板下部与二级凸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支撑板上部与二级变速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压板下部与二级变速支撑架固定连接,二级变速压板上部与输出端支撑架固定连接;输出端压板下部与输出端支撑架由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电机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电机嵌入电机支架的安装槽中,由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功率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底部电机的轴与凸轮组的孔通过销固连,下凸轮上部与凸轮下垫块固定连接,下凸轮侧面与下滚轮接触;下滚轮通过下滚轮支架支撑,下滚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光杆支撑架上,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光杆第一支撑架上,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由第一光杆外支座和第一光杆内支座共同支撑,第一光杆外支座和第一光杆内支座固定在一级凸轮支撑板上;下滚轮传动杆下端固定在光杆第一支撑架上,上端固定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支撑块上,
凸轮下垫块上部与中凸轮固定连接,中凸轮侧面与中滚轮接触;中滚轮通过中滚轮支架支撑,中滚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光杆第三支撑架上,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左右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光杆第二支撑架上,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由第二光杆外支座和第二光杆内支座共同支撑,第二光杆外支座和第二光杆内支座固定在一级凸轮支撑板上;中滚轮传动杆下端固定在光杆第三支撑架上,上端固定在第三速度换向器支撑块上,
凸轮上垫块下部与中凸轮固定连接,凸轮上垫块上部与上凸轮固定连接,上凸轮侧面与上滚轮接触;上滚轮通过上滚轮支架支撑,上滚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光杆第二支撑架上,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左右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光杆第三支撑架上,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由第二光杆外支座和第二光杆内支座共同支撑,第二光杆外支座和第二光杆内支座固定在一级凸轮支撑板上;上滚轮传动杆下端固定在光杆第二支撑架上,上端固定在第二速度换向器支撑块上,分功率机构的凸轮组可以通过改变三个凸轮轮廓的大小来实现不同的功率分配,如果凸轮的轮廓小,推程和回程短,则输出的功率大,如果凸轮的轮廓大,推程和回程长,则输出的功率小,分功率机构还可以通过安装时,使三个凸轮之间相对角度不同,来控制三个输出端的相对转动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多支路输出分功率可控式离散分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速度换向机构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固定在一级分速支撑板上,第一速度换向器支撑块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滑动,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条安装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右上方,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条安装在第一速度换向器滑槽左下方,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上齿条相啮合,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轮和第一速度换向器下齿条相啮合,第一速度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为龚俊杰蔡敢为胡明胡旭杨丽华彭思旭黄一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