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康专利>正文

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19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其要点是:它是由L形开合机构、联动杆和香蕉形开合机构依次连接组成;L形开合机构包括L形摇杆、支撑轴和拨动轴;香蕉形开合机构的摇杆呈香蕉形,香蕉形摇杆的前端是窗扇轴,铰接在底板上,香蕉形摇杆的后端是支撑轴;在香蕉形摇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拉簧,底板上的拉簧钩在前、香蕉形摇杆上的拉簧钩在后;在底板上设有限定香蕉形摇杆旋转范围的底板限位器,当香蕉形摇杆旋转到底板限位器的两个端部任一端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联动杆的前、后端分别铰接在这两个开合机构的支撑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果是:实现自吸式关窗。

Self suction window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开推拉窗(也叫漂移窗),具体是应用在漂移窗上的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
技术介绍
CN201443272U公开了一种平开推拉窗用开合机构及平开推拉窗,它公开了在门窗扇2上下各装有两个平开推拉窗用开合机构3和4计四个相同的开合机构。每个开合机构包括底板30、门窗扇轴31或41、支撑轴32或42、铰链轴36或46、摇杆34或44、连杆35或45、拨动轴33或43和限定摇杆旋转范围的限定器38,因摇杆呈L形,故将该开合机构称L形开合机构。该门窗集中了平开窗和推拉窗的优点,实现了关窗时密封效果等同于平开窗,开窗时等同于推拉窗、不占室内空间的效果。每个开合机构在摇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扭簧37。在关窗时将窗扇推到右侧至上、下拨动轴33被各自窗框限位器同时挡住,还要继续向前推动窗扇直到克服扭簧弹力,连杆推动摇杆转动,带动底板及窗扇平行移进窗框,再关上执手锁,将窗扇锁上,完成关窗。可见该窗扇平行移入窗框时需要外力克服扭簧弹力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将它安装在漂移窗扇上后,漂移窗可实现自吸式关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L形开合机构、联动杆和香蕉形开合机构自前往后依次连接组成;L形开合机构包括L形摇杆、支撑轴、扭簧和拨动轴;香蕉形开合机构的摇杆呈香蕉形,香蕉形摇杆的前端是窗扇轴,铰接在底板上,香蕉形摇杆的后端是支撑轴;在香蕉形摇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拉簧,底板上的拉簧钩在前、香蕉形摇杆上的拉簧钩在后;在底板上设有限定香蕉形摇杆旋转范围的底板限位器,当香蕉形摇杆旋转到底板限位器的两个端部任一端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联动杆的前、后端分别铰接在这两个开合机构的支撑轴上;由于L形摇杆的角行程大于香蕉形摇杆的角行程,将L形摇杆的角行程分为前、后两段角行程,其中L形摇杆后段角行程应与香蕉形摇杆的角行程相等,以实现两个摇杆同步旋转。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不需要香蕉形摇杆旋转,即不需要整个联动杆向后运行,故将联动杆设计成拉杆结构(如拉杆天线结构),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长度限定为,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拉杆的内杆在外杆腔移动,当L形摇杆进入后段角行程时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止;将上述开合机构及窗扇关窗的移动方向定义为前。在漂移窗的窗扇上、下各装一个本专利技术构成漂移窗。漂移窗呈开窗状态,香蕉形摇杆位于底板限位器的一端即开窗端,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拉簧处于自由状态。关窗时,手动或电动驱动窗扇前行至右侧窗边框,上、下L形开合机构的拨动轴同时被各自窗框限位器挡住,L形开合机构的连杆克服其扭簧弹力推动其摇杆、支撑轴向后旋转,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支撑轴带动内杆在外杆腔收缩移动,联动杆整体变短;当L形摇杆继续旋转进入后段角行程时,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止(被定位),整个联动杆变到最短,成为刚性杆,支撑轴带动联动杆向后移动,联动杆推动香蕉形开合机构的香蕉形摇杆向后旋转(与L形摇杆同步旋转),拉簧由自由状态逐步进入贮能状态,当香蕉形摇杆旋转到底板限位器两端的中点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大,拉簧贮能值最大,L形开合机构的底板及窗扇前部开始进入窗框,香蕉形开合机构的底板及整个窗扇开始向窗框倾斜。随着联动杆向持续后移,香蕉形摇杆持续旋转跃过底板限位器两端的中点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逐渐变小,拉簧开始逐渐释放能量,自动拉动香蕉形摇杆持续旋转至底板限位器的另一端即关窗端止,香蕉形开合机构的底板及窗扇后部随着进入窗框,整个窗扇自动进入窗框,实现关窗,此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拉簧处于自由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漂移窗实现自吸关窗,使关窗更加方便、省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开窗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关窗过程中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关窗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它是由L形开合机构3、联动杆2和香蕉形开合机构1自前往后(图面为自右向左)依次连接组成;L形开合机构3包括L形摇杆33、支撑轴36、扭簧31、底板32和拨动轴34;香蕉形开合机构1的摇杆呈香蕉形,香蕉形摇杆17的前端是窗扇轴12,铰接在底板13上,香蕉形摇杆的后端是支撑轴18,滑轮支架19铰接在香蕉形开合机构支撑轴;在香蕉形摇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拉簧14,底板上的拉簧钩15在前、香蕉形摇杆上的拉簧钩11在后;在底板上设有限定香蕉形摇杆旋转范围的底板限位器16,当香蕉形摇杆旋转到底板限位器的两个端部任一端时两个拉簧钩11和15的距离最短;联动杆的前、后端分别铰接在这两个开合机构的支撑轴36和18上;由于L形摇杆的角行程大于香蕉形摇杆的角行程,将L形摇杆的角行程分为前、后两段角行程,其中L形摇杆后段角行程应与香蕉形摇杆的角行程相等,以实现两个摇杆同步旋转。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不需要香蕉形摇杆旋转,即不需要整个联动杆向后运行,故将联动杆设计成拉杆结构(如拉杆天线结构),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长度限定为,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拉杆的内杆在外杆腔移动,当L形摇杆进入后段角行程时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止;将上述开合机构及窗扇关窗的移动方向定义为前。在漂移窗的窗扇上、下各装一个本专利技术构成漂移窗。漂移窗呈开窗状态,香蕉形摇杆位于底板限位器的一端即开窗端,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拉簧处于自由状态。关窗时,手动或电动驱动窗扇前行至右侧窗边框,上、下L形开合机构的拨动轴同时被各自窗框限位器挡住,L形开合机构的连杆35克服其扭簧31弹力推动其摇杆、支撑轴向后转动,带动联动杆2向后(左)移动,联动杆推动香蕉形开合机构的香蕉形摇杆17向后旋转,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支撑轴带动内杆在外杆腔收缩移动,联动杆整体变短;当L形摇杆继续旋转进入后段角行程时,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止(被定位),整个联动杆变到最短,成为刚性杆,支撑轴带动联动杆向后移动,联动杆推动香蕉形开合机构的香蕉形摇杆向后旋转(与L形摇杆同步旋转),拉簧由自由状态逐步进入贮能状态。参见图2,当香蕉形摇杆旋转到底板限位器两端的中点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大,拉簧贮能值最大,L形开合机构的底板及窗扇前部开始进入窗框,香蕉形开合机构的底板及整个窗扇开始向窗框倾斜。随着联动杆向持续后移,香蕉形摇杆持续旋转跃过底板限位器两端的中点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逐渐变小,拉簧开始逐渐释放能量,自动拉动香蕉形摇杆持续旋转至底板限位器的另一端即关窗端止,香蕉形开合机构的底板及窗扇后部随着进入窗框,整个窗扇自动进入窗框,实现关窗(参见图3),此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拉簧处于自由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其特征是:它是由L形开合机构、联动杆和香蕉形开合机构自前往后依次连接组成;L形开合机构包括L形摇杆、支撑轴、扭簧和拨动轴;香蕉形开合机构的摇杆呈香蕉形,香蕉形摇杆的前端是窗扇轴,铰接在底板上,香蕉形摇杆的后端是支撑轴;在香蕉形摇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拉簧,底板上的拉簧钩在前、香蕉形摇杆上的拉簧钩在后;在底板上设有限定香蕉形摇杆旋转范围的底板限位器,当香蕉形摇杆旋转到底板限位器的两个端部任一端时两个拉簧钩的距离最短;联动杆的前、后端分别铰接在这两个开合机构的支撑轴上;所述联动杆为拉杆结构,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长度限定为,当L形摇杆在前段角行程旋转时拉杆的内杆在外杆腔移动,当L形摇杆进入后段角行程时内杆在外杆腔的行程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关窗式开合机构,其特征是:它是由L形开合机构、联动杆和香蕉形开合机构自前往后依次连接组成;L形开合机构包括L形摇杆、支撑轴、扭簧和拨动轴;香蕉形开合机构的摇杆呈香蕉形,香蕉形摇杆的前端是窗扇轴,铰接在底板上,香蕉形摇杆的后端是支撑轴;在香蕉形摇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拉簧,底板上的拉簧钩在前、香蕉形摇杆上的拉簧钩在后;在底板上设有限定香蕉形摇杆旋转范围的底板限位器,当香蕉形摇杆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