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4191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模块、与操作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汽车尾门模块;所述操作模块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高度调节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解锁/关闭指令和高度调节指令,并向汽车尾门模块发送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所述汽车尾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及开启的高度。

A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closing and height adjustment of automobile tail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联网的功能需求越来越显著。人们对汽车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可以随时远程查看车辆的状态,更希望能够远程控制车辆。车主也希望用车的方式更便捷,更人性化。现代汽车逐步在传统汽车上集成计算机、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成为了高科技的综合体,以此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现有技术中在具备无钥匙进入功能装置的电动尾门在更多的汽车上装备,可以使得用户在无需拿出钥匙的情况下,直接拉动尾门把手,或者按动尾门把手上的感应开关,实现尾门自动开启功能。在现有车型上,尾门自动开启系统一般采用安装开启开关的方法,开启开关通常位于外门把手处,通过识别用户开启尾门的需求,对钥匙进行有效性识别之后,尾门控制模块就可启动尾门自动开启功能。为了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也有车型将开启开关改成隐藏在外门把手内的传感器,使得用户只需轻轻将手伸入外门把手,即可启动尾门自动开启。然而目前的电动尾门的开启是通过拖拉我们把手或安雅其中开关开启的;对于尾门开启高度的设置是通过长按后背箱或背门内饰板上的开关来调节开启高度,因此在调节设置前,就必须先打开背门,并不能在驾驶室里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客户的操作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实现了在驾驶室里开关尾门和调节开启高度的目的。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模块、与操作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汽车尾门模块;所述操作模块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高度调节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解锁/关闭指令和高度调节指令,并向汽车尾门模块发送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所述汽车尾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及开启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尾门模块包括尾门锁模块、尾门撑杆模块;所述尾门锁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解锁/关闭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所述尾门撑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开启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汽车尾门的实时状态发送至操作模块。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安装于驾驶室内;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汽车车尾后翼子板处。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信;控制模块与汽车尾门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信。相应的,还提供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实时接收操作模块发送的汽车尾门解锁/关闭指令或高度调节指令;S2.将接收到的所述解锁/关闭指令或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汽车尾门模块;S3.所述汽车尾门模块执行所述接收到的接收所述解锁/关闭指令或高度调节指令。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或高度调节指令是通过控制模块接收的。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S4.接收所述汽车尾门模块发送的执行结果;S5.将所述接收到的汽车尾门的执行发送至操作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模块安装于驾驶室内;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汽车车尾后翼子板处。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信;控制模块与汽车尾门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驾驶室里开关尾门和调节开启高度的目的,且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汽车尾门开启高度调节的方便性,优化人车交互。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一、三提供的控制模块与汽车尾门模块的位置示意图;图2a是实施例一、三提供的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b是实施例一、三提供的汽车尾门锁结构示意图;图2c是实施例一、三提供的尾门电动撑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实施例一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操作模块11、与操作模块11连接的控制模块12、以及与控制模块12连接的汽车尾门模块13;所述操作模块11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11;所述高度调节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11;所述控制模块12,用于接收所述解锁/关闭指令和高度调节指令,并向汽车尾门模块13发送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所述汽车尾门模块13,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12的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及开启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尾门即汽车后备箱。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信;控制模块与汽车尾门模块通过CAN总线相互通信。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总线用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与各检测和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信。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且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模块安装于驾驶室内,例如可以是汽车内置的中控触摸屏、多媒体触摸屏等。本实施例通过操作汽车驾驶室内的操作模块进而控制汽车尾门,实现了不用下车即可控制汽车尾门的目的,提高了方便性。本实施例以中控触摸屏为例详细说明。中控触摸屏内置可以控制汽车尾门的操作模块,该操作模块可以对汽车尾门发出相应的指令。操作模块11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其中,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高度调节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可以为触摸按钮开关,高度调节模块可以为可拖动的磁条。具体为,当用户需要开启汽车尾门时,点击中控触摸屏上的开启按钮以生成解锁指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模块、与操作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汽车尾门模块;/n所述操作模块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高度调节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解锁/关闭指令和高度调节指令,并向汽车尾门模块发送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n所述汽车尾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及开启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模块、与操作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汽车尾门模块;
所述操作模块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解锁/关闭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高度调节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高度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解锁/关闭指令和高度调节指令,并向汽车尾门模块发送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
所述汽车尾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解锁/关闭请求、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及开启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门模块包括尾门锁模块、尾门撑杆模块;
所述尾门锁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解锁/关闭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解锁/关闭;
所述尾门撑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高度调节请求,并控制汽车尾门的开启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汽车尾门的实时状态发送至操作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解锁、关闭及高度调节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安装于驾驶室内;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汽车车尾后翼子板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健李灿赵常虎王大伟赵坤民张旭彭庆丰王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