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清淤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淤泥处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生态清淤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本公司在承接某个河道的清淤改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初步沉淀,再直接采用压滤机进行过滤的处理工艺,采用上述的工艺过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压滤机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效率,进而无法达到预定的处理量,无法满足工期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型压滤机处理的前端污泥含水量控制在80~85%时,生产效率高,经水分仪检测,在实际试生产时,污泥含水量在95%~98%左右,污泥在进入压滤机前,可能由于含水量偏高,未能与絮凝剂充分结合发生作用,导致压滤机工作效率低,部分淤泥杂质重新回流,进入污水池。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初步拟定了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第一,增加一套压滤机,通过增加的设备来增大淤泥的处理量,进而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但是,此种方案需要另外增加工程成本约50万元/每台,不经济。第二,通过提高絮凝剂浓度,增大其投放量,使之与污泥充分反应,进而提高初期絮凝沉淀效果。但是经过试验,其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絮凝剂浓度有最优范围,偏大的浓度并不能起到反应更充分的效果。第三,在污泥进入压滤机前充分沉淀,使污泥含水量降至85%~90%,先浓缩污泥,同时使污泥含水量达到压滤机生产的较优条件。因此,如果能将含水量由98%降低到88%左右,日处理4500m3能力,由压滤机处理4050m3能力即可,此时只需要将原有方案的12台压滤机,缩减到只需10台压滤机,节约仅设备投资达80万元。通过上述分析,本公司拟采用 ...
【技术保护点】
1.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在河道(1)内部进行淤泥吸取的清淤船(2),所述清淤船(2)的淤泥出料口通过淤泥输送管道(3)与用于干湿分离的格栅(4)相连,所述格栅(4)的漏液口与一级沉淀池(6)相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6)与二级沉淀池(7)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污水出口分别连通有多个用于污水浓缩的浓缩罐(11),所述浓缩罐(11)的底部排污口与压滤机(12)相连,所述压滤机(12)的干泥出料口与带式输送机(14)相连,其压滤水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沉淀池(7)相连,所述带式输送机(14)的下料端通过运输车(15)与垃圾堆放场(16)相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在河道(1)内部进行淤泥吸取的清淤船(2),所述清淤船(2)的淤泥出料口通过淤泥输送管道(3)与用于干湿分离的格栅(4)相连,所述格栅(4)的漏液口与一级沉淀池(6)相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6)与二级沉淀池(7)相连,所述一级沉淀池(6)和二级沉淀池(7)的污水出口分别连通有多个用于污水浓缩的浓缩罐(11),所述浓缩罐(11)的底部排污口与压滤机(12)相连,所述压滤机(12)的干泥出料口与带式输送机(14)相连,其压滤水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沉淀池(7)相连,所述带式输送机(14)的下料端通过运输车(15)与垃圾堆放场(16)相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2)的底部搭载有由于淤泥吸取的吸污绞笼;所述清淤船(2)的数量根据工程量设置有多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输送管道(3)包括水下管道和水上管道,并根据输送位置采用相应的长度;所述淤泥输送管道(3)的管路上连通有第一加药箱(9),所述第一加药箱(9)内部盛放絮凝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4)的固废出料口与砂石垃圾分拣机(5)相连,所述砂石垃圾分拣机(5)的出料口通过运输车(15)将固废垃圾运输至垃圾堆放场(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浓缩罐(11)上都分别安装有用于加药的第二加药箱(10),所述第二加药箱(10)内部盛放絮凝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浓缩罐(11)的顶部溢流口分别通过连通管与二级沉淀池(7)相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7)的顶部溢流口与清水池(8)相连连通,所述清水池(8)通过排水水渠(17)与河道(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水渠(17)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水质的水质监测仪(18)。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生态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浓缩罐(11)包括罐体支撑腿(25),在罐体支撑腿(25)的顶部支撑安装有浓缩罐体(21),所述浓缩罐体(2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料斗(23),所述锥形料斗(23)的底端连接有浓缩污泥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遵良,杨德生,宋策,肖芳,赵素云,刘进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