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392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部,箱体部包括箱体、沉淀部和放水部,沉淀部和放水部均设置在箱体上;过滤部,包括过滤板和过滤器,过滤板设置在箱体内,过滤器设置在过滤板上;沉淀收集部,沉淀收集部包括沉淀收集支管、沉淀连接管、沉淀电磁阀、沉淀收集总管、泥浆泵和沉淀收集箱,沉淀收集支管设置在沉淀板上,沉淀连接管设置在沉淀收集支管上,沉淀电磁阀和沉淀收集总管均设置在沉淀连接管上,泥浆泵分别与沉淀收集总管和沉淀收集箱连接;加压加药部,加压加药部包括混合件、加药件和增压泵,混合件分别与箱体和增压泵连接,加药件设置在混合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洁、制造和使用成本低、沉淀效率高和占地面积小。

A sedimentation filtration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含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重金属(如含铜、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由于含重金属废水中金属以离子状态溶解于废水中,不能通过自然环境分解破坏,因此如果随意将含重金属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由于此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溶解于废水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沉淀、过滤等方式去除,因此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无法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要对含重金属废水进行有效地处理,必须去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生物法、离子交换等方法。其中化学沉淀法较为实用,它是指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药剂与重金属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絮状物,并通过沉淀和过滤方式将絮状物分离,从而除去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设备运行可靠、制造和使用成本低、沉淀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占地面积小的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部,所述箱体部包括箱体、沉淀部和放水部,所述沉淀部和所述放水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板和阻流挡板,所述阻流挡板设置在所述沉淀板上。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板和过滤器,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过滤板上。沉淀收集部,所述沉淀收集部与所述沉淀板连接,所述沉淀收集部包括沉淀收集支管、沉淀连接管、沉淀电磁阀、沉淀收集总管、泥浆泵和沉淀收集箱,所述沉淀收集支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板上,所述沉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收集支管上,所述沉淀电磁阀和所述沉淀收集总管均设置在所述沉淀连接管上,所述泥浆泵分别与所述沉淀收集总管和所述沉淀收集箱连接。加压加药部,所述加压加药部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加压加药部包括混合件、加药件和增压泵,混合件分别与所述箱体和所述增压泵连接,所述加药件设置在所述混合件上。优选地,所述箱体呈矩形箱装,所述箱体顶面开放,底面封闭;所述箱体顶面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呈矩形,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接触处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箱盖一端与所述箱体一端的侧壁顶端铰接,使得所述箱盖能够围绕铰接点转动,所述箱盖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锁,所述卡扣锁能够将所述箱盖紧密锁扣在所述箱体上。优选地,所述沉淀板呈“V”形,所述沉淀板由矩形板材沿横向折弯而成;所述沉淀板长度与所述箱体长度相同,所述沉淀板宽度与所述箱体宽度相同;所述沉淀板设置有多片,多片所述沉淀板沿所述箱体高度方向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沉淀板两端沿横向均分别设置有多个废水贯穿孔。所述阻流挡板呈矩形板状,所述阻流挡板长度不大于所述沉淀板宽度,所述阻流挡板宽度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沉淀板间距的一半;所述阻流挡板有多个,所述阻流挡板的侧边沿所述沉淀板横向等间距竖直设置在所述沉淀板下表面。优选地,所述放水部包括放水支管、放水电磁阀、放水总管和总放水管,所述放水支管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放水电磁阀和所述放水总管均设置在所述放水支管上,所述总放水管设置在所述放水总管上。所述放水支管呈管状,所述放水支管靠近所述箱体顶面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且所述放水支管与所述箱体贯通;所述放水支管设置有多个,所述放水支管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两端的侧壁上、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所述放水电磁阀数量与所述放水支管数量相同,所述放水电磁阀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放水支管上。所述放水总管呈矩形,所述放水总管包括前侧管、左侧管、后侧管和右侧管,所述前侧管、所述左侧管、所述后侧管和所述右侧管均呈管状,所述前侧管、所述左侧管、所述后侧管和所述右侧管依次首尾相连贯通连接成矩形;所述前侧管、所述左侧管、所述后侧管和所述右侧管均设置在所述放水支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前侧管、所述左侧管、所述后侧管和所述右侧管均与所述放水支管贯通;所述总放水管呈管状,所述总放水管一端贯通连接设置在所述放水总管上。优选地,所述过滤板呈“V”形,所述过滤板由矩形板沿横向折弯而成,所述过滤板长度与所述箱体长度相同,所述过滤板宽度与所述箱体宽度相同;所述过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沉淀板上方的所述箱体内,并且所述过滤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滤贯穿螺孔。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呈杯状,所述过滤器嵌装在所述过滤贯穿螺孔内,所述过滤器底部高于所述过滤器口部。所述过滤器包括外侧夹层、内侧夹层和过滤芯,所述外侧夹层设置在所述过滤贯穿螺孔内,所述内侧夹层设置在所述外侧夹层内,所述过滤芯设置在所述内侧夹层和所述外侧夹层上。所述外侧夹层呈杯状,所述外侧夹层由直径0.5mm-1.5mm金属线构成的8目-14目金属网冲压制成;所述外侧夹层内径为25-40mm,所述外侧夹层长度为160-320mm;所述外侧夹层外侧面端口部固定套装有螺纹套,所述外侧夹层通过所述螺纹套嵌装在所述过滤贯穿螺孔内,所述螺纹套与所述过滤贯穿螺孔配合。所述内侧夹层呈杯状,所述内侧夹层由直径0.5mm-1.5mm金属线构成的8目-14目金属网冲压制成;所述内侧夹层外径为20-35mm,所述外侧夹层长度为155-315mm;所述外侧夹层和所述内侧夹层在其杯口处通过夹子扣置在一起。所述过滤芯夹持在所述外侧夹层和所述内侧夹层内,所述过滤芯包括PP棉、CTO碳和反渗透膜,所述CTO碳设置在所述PP棉上,所述反渗透膜设置在所述CTO碳上;所述PP棉靠近所述内侧夹层,所述反渗透膜靠近外侧夹层。优选地,所述沉淀收集支管呈管状,所述沉淀收集支管长度大于所述沉淀板宽度,所述沉淀收集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沉淀收集支管数量与所述沉淀板数量相同,所述沉淀收集支管一端贯穿所述箱体侧壁沿横向设置在所述沉淀板的折弯处,所述沉淀收集支管与所述箱体在贯穿处采用耐压防水处理;所述沉淀收集支管与所述沉淀板连接处沿横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吸食贯穿孔,所述沉淀收集支管通过所述吸食贯穿孔与所述箱体贯通。优选地,所述沉淀连接管呈管状,所述沉淀连接管数量与所述沉淀收集支管数量相同,所述沉淀连接管一端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沉淀收集支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沉淀连接管与所述沉淀收集支管贯通。所述沉淀收集总管呈管状,所述沉淀收集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沉淀收集总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沉淀连接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沉淀收集总管与所述沉淀连接管贯通;所述泥浆泵和所述沉淀收集箱均独立设置,所述泥浆泵分别与所述沉淀收集管另一端和所述沉淀收集箱贯通连接。优选地,所述混合件包括搅拌桶、旋转轴和旋转叶片,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搅拌桶上,所述旋转叶片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搅拌桶呈圆筒状,所述搅拌桶水平设置,所述搅拌桶两端面均封闭,所述搅拌桶两端面圆心处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部,所述箱体部包括箱体(1)、沉淀部和放水部,所述沉淀部和所述放水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板(2)和阻流挡板(3),所述阻流挡板(3)设置在所述沉淀板(2)上;/n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板(12)和过滤器(13),所述过滤板(12)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过滤器(13)设置在所述过滤板(12)上;/n沉淀收集部,所述沉淀收集部与所述沉淀板(2)连接,所述沉淀收集部包括沉淀收集支管(14)、沉淀连接管(15)、沉淀电磁阀(16)、沉淀收集总管(17)、泥浆泵(18)和沉淀收集箱(19),所述沉淀收集支管(14)设置在所述沉淀板(2)上,所述沉淀连接管(15)设置在所述沉淀收集支管(14)上,所述沉淀电磁阀(16)和所述沉淀收集总管(17)均设置在所述沉淀连接管(15)上,所述泥浆泵(18)分别与所述沉淀收集总管(17)和所述沉淀收集箱(19)连接;/n加压加药部,所述加压加药部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加压加药部包括混合件、加药件和增压泵(20),混合件分别与所述箱体(1)和所述增压泵(20)连接,所述加药件设置在所述混合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部,所述箱体部包括箱体(1)、沉淀部和放水部,所述沉淀部和所述放水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板(2)和阻流挡板(3),所述阻流挡板(3)设置在所述沉淀板(2)上;
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板(12)和过滤器(13),所述过滤板(12)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过滤器(13)设置在所述过滤板(12)上;
沉淀收集部,所述沉淀收集部与所述沉淀板(2)连接,所述沉淀收集部包括沉淀收集支管(14)、沉淀连接管(15)、沉淀电磁阀(16)、沉淀收集总管(17)、泥浆泵(18)和沉淀收集箱(19),所述沉淀收集支管(14)设置在所述沉淀板(2)上,所述沉淀连接管(15)设置在所述沉淀收集支管(14)上,所述沉淀电磁阀(16)和所述沉淀收集总管(17)均设置在所述沉淀连接管(15)上,所述泥浆泵(18)分别与所述沉淀收集总管(17)和所述沉淀收集箱(19)连接;
加压加药部,所述加压加药部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加压加药部包括混合件、加药件和增压泵(20),混合件分别与所述箱体(1)和所述增压泵(20)连接,所述加药件设置在所述混合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呈矩形箱装,所述箱体(1)顶面开放,底面封闭;所述箱体(1)顶面设置有箱盖(32),所述箱盖(32)呈矩形,所述箱盖(32)与所述箱体(1)接触处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箱盖(32)一端与所述箱体(1)一端的侧壁顶端铰接,使得所述箱盖(32)能够围绕铰接点转动,所述箱盖(32)另一端设置有卡扣锁(33),所述卡扣锁(33)能够将所述箱盖(32)紧密锁扣在所述箱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板(2)呈“V”形,所述沉淀板(2)由矩形板材沿横向折弯而成;所述沉淀板(2)长度与所述箱体(1)长度相同,所述沉淀板(2)宽度与所述箱体(1)宽度相同;所述沉淀板(2)设置有多片,多片所述沉淀板(2)沿所述箱体(1)高度方向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沉淀板(2)两端沿横向均分别设置有多个废水贯穿孔(31);
所述阻流挡板(3)呈矩形板状,所述阻流挡板(3)长度不大于所述沉淀板(2)宽度,所述阻流挡板(3)宽度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沉淀板(2)间距的一半;所述阻流挡板(3)有多个,所述阻流挡板(3)的侧边沿所述沉淀板(2)横向等间距竖直设置在所述沉淀板(2)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部包括放水支管(4)、放水电磁阀(5)、放水总管和总放水管(7),所述放水支管(4)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放水电磁阀(5)和所述放水总管均设置在所述放水支管(4)上,所述总放水管(7)设置在所述放水总管上;
所述放水支管(4)呈管状,所述放水支管(4)靠近所述箱体(1)顶面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并且所述放水支管(4)与所述箱体(1)贯通;所述放水支管(4)设置有多个,所述放水支管(4)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两端的侧壁上、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所述放水电磁阀(5)数量与所述放水支管(4)数量相同,所述放水电磁阀(5)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放水支管(4)上;
所述放水总管呈矩形,所述放水总管包括前侧管(8)、左侧管(9)、后侧管(10)和右侧管(11),所述前侧管(8)、所述左侧管(9)、所述后侧管(10)和所述右侧管(11)均呈管状,所述前侧管(8)、所述左侧管(9)、所述后侧管(10)和所述右侧管(11)依次首尾相连贯通连接成矩形;所述前侧管(8)、所述左侧管(9)、所述后侧管(10)和所述右侧管(11)均设置在所述放水支管(4)另一端上,并且所述前侧管(8)、所述左侧管(9)、所述后侧管(10)和所述右侧管(11)均与所述放水支管(4)贯通;所述总放水管(7)呈管状,所述总放水管(7)一端贯通连接设置在所述放水总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2)呈“V”形,所述过滤板(12)由矩形板沿横向折弯而成,所述过滤板(12)长度与所述箱体(1)长度相同,所述过滤板(12)宽度与所述箱体(1)宽度相同;所述过滤板(12)固定设置在所述沉淀板(2)上方的所述箱体(1)内,并且所述过滤板(1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滤贯穿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淀过滤集成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13)呈杯状,所述过滤器(13)嵌装在所述过滤贯穿螺孔内,所述过滤器(13)底部高于所述过滤器(13)口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仕宏吴倩倩张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