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丽娟专利>正文

一种打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851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包膜,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上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相同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性。通过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置为不具有粘性的,这样可以防止与棉花粘连,易于拆包。而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设置粘接层,这样在第二部分完全缠绕在棉花卷上后,第三部分则缠绕在了第二部分上,这样在第三部分上设置粘接层,则可以使第三部分更好的与第二部分相粘接,防止第三部分脱离,第四部分上设置的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这样保证了棉花卷上的打包膜在封口位置更加牢固。

A packing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包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打包膜。
技术介绍
打包膜是农业收割作业常用的打包材料之一,其质地柔软,单次打包量大,因而适用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就地包装。在打包时,打包机利用打包打包膜将包装物包裹好,然后再打包打包膜裁断,最后在裁断处贴上胶带封口即可完成打包作业。而这中打包方式的效率低,在机械化作业效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其非常不利于大规模高效率的作业。进而针对这种弊端,出现了一种在打包膜上交替设置粘性区和非粘性区的打包膜,实现在打包完成的同时,由打包膜上的的粘性区实现粘接,提高打包效率。而这种设置粘性区的打包膜其初始状态均为膜卷,使用时需要将其先从膜卷上剥离,进而为防止粘性太高将下一层打包膜撕坏,其粘性区的粘性往往不能太强。又由于打包膜的粘性区的粘性较低,进而经常容易出现打包完成的棉花卷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包膜出现了脱离现象,进而导致整个棉花卷松散而无法装卸,严重影响打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包膜,解决打包完成后打包膜容易松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包膜,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上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相同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相同的一侧设置有有机硅油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相同;所述第四部分的厚度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部分相连接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前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相同,其后端的宽度与第三连接段的宽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至少是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侧边为倾斜设置的直边或弧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部分的宽度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宽度相同;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相连接的一端具有第四连接段;沿宽度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两侧边为倾斜设置的直边或弧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沿宽度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两侧边为倾斜设置的直边,且其斜边角度小于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打包膜进行打包时,如棉花卷,第一部分处于前端先于棉花卷相接触,并在棉花卷滚动的过程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依次缠绕在棉花卷上。通过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置为不具有粘性的,这样可以防止与棉花粘连,易于拆包。而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设置粘接层,这样在第二部分完全缠绕在棉花卷上后,第三部分则缠绕在了第二部分上,这样在第三部分上设置粘接层,则可以使第三部分更好的与第二部分相粘接,防止第三部分脱离,此外,在第三部分上设置粘接层,还有利于增大缠绕过程中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摩擦力,这样有利于第三部分将棉花卷裹紧,这样使得棉花卷对打包膜有一定的张力,避免了棉花的松散。第四部分上设置粘接层则为实现打包膜缠绕结束后的封口,因此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这样保证了棉花卷上的打包膜在封口位置更加牢固,尤其是在田间作业等灰尘较多的场合,通过提高封口位置粘接层的粘性,对抑制粉尘的影响更有利,使得打包效果更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将第一连接段的宽度设置较小有利于打包膜在输入时与棉花卷的边缘对齐,有利于打包膜后续缠绕时的对正。而将第三连接段的宽度变大,则使得该打包膜的宽度大于棉花卷的宽度,进而能够在棉花卷的边缘位置形成一圈包边,对避免棉花卷边界位置的松散有利,使得打包完后的棉花卷的边缘整齐。此外,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段进而在缠绕过程中实现了缠绕膜的宽度过渡,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第三部分宽度变大发生卷边。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打包膜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打包膜,该打包膜呈一长条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3和第四部分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部分13上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第四部分14与第三部分13相同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层可以是铺满第三部分13的,即第一粘接层的形状与第三部分13的形状是相同的。当然,第一粘接层还可以是由在第三部分13上阵列设置的条状粘接部分构成,该条状粘接部分可以是沿打包膜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等间隔阵列的。此外,第一粘接层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三部分13上连续的迂回型或螺旋型条状粘接部分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层是铺满第四部分14的,即第二粘接层的形状与第四部分14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打包膜进行打包时,如棉花卷,第一部分11处于前端先于棉花卷相接触,并在棉花卷滚动的过程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依次缠绕在棉花卷上。通过将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设置为不具有粘性的,这样可以防止与棉花粘连,易于拆包。而将第三部分13和第四部分14设置粘接层,这样在第二部分完全缠绕在棉花卷上后,第三部分13则缠绕在了第二部分上,这样在第三部分13上设置粘接层,则可以使第三部分更好的与第二部分相粘接,防止第三部分13脱离,此外,在第三部分上设置粘接层,还有利于增大缠绕过程中第三部分13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摩擦力,这样有利于第三部分将棉花卷裹紧,这样使得棉花卷对打包膜有一定的张力,避免了棉花的松散。第四部分14上设置粘接层则为实现打包膜缠绕结束后的封口,因此第二粘接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3)和第四部分(14);/n所述第三部分(13)上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四部分(14)与所述第三部分(13)相同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n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3)和第四部分(14);
所述第三部分(13)上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四部分(14)与所述第三部分(13)相同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第三部分(13)和所述第四部分(14)相同的一侧设置有有机硅油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部分(13)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部分(12)的厚度相同;
所述第四部分(14)的厚度与所述第三部分(13)的厚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部分(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21),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2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22)和所述第三部分(13)相连接的第三连接段(123);
所述第一连接段(121)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刘丽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