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及其定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376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及其定位方法,包括结构架;连接于所述结构架下部的下转臂;所述下转臂的下端安装有能够调节测量方向的红外测距仪;所述下转臂的中部位置安装有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述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发射的红外十字光纤朝向司机室遮阳帘机构的前侧;所述下转臂的下端装配有三向云台;所述红外测距仪通过所述三向云台与所述下转臂活动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仪通过所述三向云台调整测量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实现了机构在多维空间的定位调整,有效提高质量稳定性,经过相应试验证明合格率达到100%,并且操作人员不用再往复到其他车间进行返修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安全系数。

Installation, positioning and adjustment device of sun shade in cab of EMU and its position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遮阳帘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司机室遮阳帘由于处于车头特殊空间内,整体结构复杂,调整时各个环节会由于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相互影响,难以精准定位,安装调整后无法及时检验,调试阶段经常出现由于调整不够精细,遮阳帘电动时卡滞,需要施工人员到调试场地进行内装部件拆卸后对遮阳帘重新进行调整施工,对人力物力造成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确定遮阳帘和安装环境的关系、提高调整效率、通过提升测量手段提高调整精度和质量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及其定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结构架,该装置通过所述结构架装配于动车组司机室的遮阳帘机构后侧;连接于所述结构架下部的下转臂;所述下转臂的下端安装有能够调节测量方向的红外测距仪;所述下转臂的中部位置安装有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述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发射的红外十字光纤朝向司机室遮阳帘机构的前侧;该装置还包括:集成于所述结构架上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司机室遮阳帘机构电性连接以驱动遮阳帘机构的遮阳帘沿滑道滑动;所述下转臂的下端装配有三向云台;所述红外测距仪通过所述三向云台与所述下转臂活动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仪通过所述三向云台调整测量方向。<br>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支臂、以及固连于所述横支臂两端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左挂臂和右挂臂;所述左挂臂和右挂臂远离所述横支臂一端的端部固连有具有安装槽的挂装件;所述结构架通过所述挂装件与司机室遮阳帘机构装配;所述横支臂的下方的中部位置通过连接角铝装配有所述下转臂;所述连接角铝被配置为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面的结构;所述连接角铝的两个接触面分别与横支臂和下转臂接触并通过紧固螺栓紧固;所述横支臂、左挂臂、右挂臂、下转臂均采用40*40铝型材;且所述横支臂、左挂臂、右挂臂、下转臂均沿其长度方向预制型材槽。进一步的,所述横支臂的型材槽的中部位置嵌装有水平测量仪。进一步的,所述三向云台包括与所述下转臂连接的第一分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分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分体、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分体下端并与所述第二分体形成为铰接连接结构的第三分体;所述红外测距仪与所述第三分体固连;调节所述第二分体与所述第一分体的相对角度、以及所述第三分体与第二分体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红外测距仪的测量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通过连接角铝装配固定于所述左挂臂和横支臂连接处的遮阳帘供电电源、固定于所述右挂臂和横支臂连接处的遮阳帘动作控制开关、以及固定于所述横支臂上的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开关。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1、利用挂装件将左挂臂和右挂臂分别装配在需要定位调整的遮阳帘机构上以完成定位调整装置的挂装;S102、打开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开关,点亮红外十字定位探头,使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发出的红外十字光纤中垂向线穿越遮阳帘中心标记点a;S103、调整下转臂至于地面垂直,同时调整三向云台使红外测距仪测量方法垂直于地面,并打开红外测距仪测量距离地面的高度H1;如果测量值H1小于设计高度H0则向上调整遮阳帘机构,使测量值H1不小于设计高度H0;并对遮阳帘机构顶部左右两侧的安装螺栓进行预紧;S104、观察水平测量仪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如果未处于水平状态,将较低一侧安装螺栓松开继续向上调整遮阳帘机构,直至处于水平状态后将该侧安装螺栓再次预紧;S105、核实调整后的红外测距仪测量竖直H1是否不小于要求高度H0,如果不满足要求,重复S103和S104两步;S106、调整下转臂角度,使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发出的红外十字光纤中横向线与遮阳帘机构两侧滑道前端点中心b相交,对其中与安装点间隙较小的一侧最远端安装螺栓进行预紧,然后调整三向云台使红外测距仪测量方向针对该侧滑道的前端点,并测量其实际距离L1,然后转向另一侧滑道的前端点,调整该侧滑道使红外测距仪测量数值L2与L1相等,且保持滑道前端点中心b与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发出的红外十字光纤中横向线相交,如果存在间隙加装垫片然后预紧安装螺栓;S107、接通遮阳帘供电电源利用遮阳帘动作控制开关控制遮阳帘运行至最前端,调整下转臂角度使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发出的红外十字光线中横向线与遮阳帘前端连杆相重合,此时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发出的红外十字光纤中垂向线仍需穿越遮阳帘中心标记点a且横向线与遮阳帘前端连杆与遮阳帘布面交界处同时相交,如果无法同时满足重复S106步骤;S108、再次调整下转臂角度,使红外十字定位探头所发出的红外十字光纤中横向线与遮阳帘机构两侧滑道中部安装点中心c相交,此时两侧滑道分别处于自然状态,用调整垫片对滑道与安装点间的间隙进行填充,然后调整红外测距仪分别测量两侧数值,两侧数值相等后进行预紧;S109、利用遮阳帘动作控制开关控制遮阳帘运行至最后端,在运动过程中观察遮阳帘前端连杆是否有卡滞现象,如果有卡滞现象,重复S107和S108步骤,调节至没有卡滞现象后对所有安装螺栓施加扭力校验;S110、再次利用遮阳帘动作控制开关控制遮阳帘运行至最前端然后再返回至最后端,验证运动过程中遮阳帘前端连杆是否有卡滞现象,如果没有卡滞现象,关闭遮阳帘供电电源、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开关、红外测距仪,并将该定位调整装置拆卸以与调整好的遮阳帘机构脱离,完成遮阳帘机构的定位调整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及其定位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实现了机构在多维空间的定位调整,有效提高质量稳定性,经过相应试验证明合格率达到100%,并且操作人员不用再往复到其他车间进行返修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安全系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合理、构思巧妙,有效解决司机室遮阳帘安装中多维定位不易控制的难题,可节约调试阶段场地台位占用和返修施工时间4小时,同时避免反复拆卸而导致的材料损耗。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定位方法能够实现司机室遮阳帘机构多维的调节定位,同时,调整的方式采用的机构得到简化,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调整精度不够、或者无法调整的技术问题,操作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的三向云台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n结构架,该装置通过所述结构架装配于动车组司机室的遮阳帘机构(12)后侧;/n连接于所述结构架下部的下转臂(4);/n所述下转臂(4)的下端安装有能够调节测量方向的红外测距仪(6);/n所述下转臂(4)的中部位置安装有红外十字定位探头(11),所述红外十字定位探头(11)发射的红外十字光纤朝向司机室遮阳帘机构(12)的前侧;/n该装置还包括:/n集成于所述结构架上的控制组件;/n所述控制组件与司机室遮阳帘机构(12)电性连接以驱动遮阳帘机构(12)的遮阳帘沿滑道滑动;/n所述下转臂(4)的下端装配有三向云台(5);/n所述红外测距仪(6)通过所述三向云台(5)与所述下转臂(4)活动连接;/n所述红外测距仪(6)通过所述三向云台(5)调整测量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
结构架,该装置通过所述结构架装配于动车组司机室的遮阳帘机构(12)后侧;
连接于所述结构架下部的下转臂(4);
所述下转臂(4)的下端安装有能够调节测量方向的红外测距仪(6);
所述下转臂(4)的中部位置安装有红外十字定位探头(11),所述红外十字定位探头(11)发射的红外十字光纤朝向司机室遮阳帘机构(12)的前侧;
该装置还包括:
集成于所述结构架上的控制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与司机室遮阳帘机构(12)电性连接以驱动遮阳帘机构(12)的遮阳帘沿滑道滑动;
所述下转臂(4)的下端装配有三向云台(5);
所述红外测距仪(6)通过所述三向云台(5)与所述下转臂(4)活动连接;
所述红外测距仪(6)通过所述三向云台(5)调整测量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支臂(1)、以及固连于所述横支臂(1)两端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左挂臂(2)和右挂臂(3);
所述左挂臂(2)和右挂臂(3)远离所述横支臂(1)一端的端部固连有具有安装槽的挂装件(201);
所述结构架通过所述挂装件(201)与司机室遮阳帘机构(12)装配;
所述横支臂(1)的下方的中部位置通过连接角铝(102)装配有所述下转臂(4);
所述连接角铝(102)被配置为具有至少两个接触面的结构;
所述连接角铝(102)的两个接触面分别与横支臂(1)和下转臂(4)接触并通过紧固螺栓紧固;
所述横支臂(1)、左挂臂(2)、右挂臂(3)、下转臂(4)均采用40*40铝型材;
且所述横支臂(1)、左挂臂(2)、右挂臂(3)、下转臂(4)均沿其长度方向预制型材槽(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臂(1)的型材槽(101)的中部位置嵌装有水平测量仪(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云台(5)包括与所述下转臂(4)连接的第一分体(50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分体(501)转动连接的第二分体(502)、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分体(502)下端并与所述第二分体(502)形成为铰接连接结构的第三分体(503);
所述红外测距仪(6)与所述第三分体(503)固连;
调节所述第二分体(502)与所述第一分体(501)的相对角度、以及所述第三分体(503)与第二分体(502)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红外测距仪(6)的测量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司机室遮阳帘安装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通过连接角铝(102)装配固定于所述左挂臂(2)和横支臂(1)连接处的遮阳帘供电电源(8)、固定于所述右挂臂(3)和横支臂(1)连接处的遮阳帘动作控制开关(9)、以及固定于所述横支臂(1)上的红外十字定位探头开关(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祥牛国营朱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