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370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巡检轨道包括第一电缆槽和第二电缆槽、连接在第一电缆槽上的第一轨道和连接在第二电缆槽上的第二轨道;弹性轨道的第一端对接在第一轨道上朝向第二电缆槽的端面,弹性轨道的第二端对接在第二轨道上朝向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上,弹性轨道的外径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外径均相同;第一轨道上朝向第二电缆槽的端面与第二轨道上朝向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弹性轨道的自由长度。巡检装置包括巡检轨道和巡检设备,巡检设备可滑移地设置在第一轨道、弹性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增加了巡检机器人在两个电缆槽的对接处行走的平稳性,提高了巡检的效果。

Inspection track and insp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巡检
,尤其涉及一种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
技术介绍
综采作业是煤矿井下最重要、最危险的前端生产环节,而综采工作面具有作业空间狭小、机械设备众多、视觉环境差、温度高等特点,人工巡检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现有技术中,巡检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矿井下替代人工巡检,由于煤矿开采工作面环境复杂,常规独立行走的巡检设备识障、避障、越障的技术在综采工作面无法实现,一般在运输机的外侧的电缆槽内设置轨道,以便巡检设备行走,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电缆槽一般分节设置以适应矿井下高低起伏的状况,设置在两节电缆槽之间的轨道断开设置,且存在错位的问题,导致机器人在经过两节电缆槽之间时,行走平稳性差,影响巡检效果。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巡检机器人在两个电缆槽的对接处行走的平稳性,提高巡检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巡检轨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电缆槽和第二电缆槽,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缆槽上并与所述第一电缆槽同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缆槽上并与所述第二电缆槽同向延伸的第二轨道;弹性轨道,所述弹性轨道沿弹性方向的第一端对接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的端面,所述弹性轨道沿弹性方向的第二端对接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上,所述弹性轨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外径均相同;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轨道的自由长度。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所述弹性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轨道均为圆轴轨道。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槽上;所述第二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轨道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缆槽上;所述弹性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轨道平行设置,并将位于所述第一电缆槽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轨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电缆槽上的两个第二轨道分别一一对应地相连接。可选地,所述弹性轨道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相背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抵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面上和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自由长度。可选地,所述巡检轨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一电缆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设进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电缆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设进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巡检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巡检轨道和巡检设备,所述巡检设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弹性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可选地,所述巡检设备包括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包括旋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环形的第一滑移槽,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卡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之间,所述第一轨道的外侧面相背设置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的槽底相贴合;所述第一主动轮绕着所述第一轨道转动设置。可选地,所述巡检设备还包括从动轮组,所述从动轮组包括旋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外侧面均开设有环形的第二滑移槽,两个所述第二滑移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卡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滑移槽之间;所述第二轨道的外侧面相背设置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移槽的槽底相贴合;所述第一从动轮绕着所述第一轨道转动设置;所述主动轮组与所述从动轮组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以及所述弹性轨道均为圆轴轨道,所述第一滑移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一滑移槽的侧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滑移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滑移槽的槽壁贴合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槽上;所述第二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轨道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缆槽上;所述弹性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轨道平行设置,并将位于所述第一电缆槽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轨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电缆槽上的两个第二轨道分别一一对应地相连接;所述主动轮组的数量为两个,任一所述第一轨道均卡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之间;所述从动轮组的数量为两个,任一所述第二轨道均卡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滑移槽之间。可选地,所述巡检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驱动连接。可选地,所述弹性轨道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相背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抵接在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自由长度。可选地,所述巡检轨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一电缆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设进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电缆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设进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巡检轨道及巡检装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设置的弹性轨道可以伸长、压缩以及发生一定程度的扭转,以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对接处平滑过渡连接,弥补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因地势起伏造成的错位和间隙,可使巡检设备在两个电缆槽的对接处平稳行走,增加了巡检设备的巡检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巡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巡检轨道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巡检轨道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巡检轨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电缆槽13、第二电缆槽10、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以及弹性轨道3。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所述第一电缆槽13和第二电缆槽10相对接,所述第一轨道11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缆槽13上,并与所述第一电缆槽13同向延伸;所述第二轨道12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缆槽10上,并与所述第二电缆槽10同向延伸;所述弹性轨道3沿弹性方向的第一端对接在所述第一轨道11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10的端面,所述弹性轨道3沿弹性方向的第二端对接在所述第二轨道12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13的端面上,所述弹性轨道3的外径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巡检轨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电缆槽和第二电缆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缆槽上并与所述第一电缆槽同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缆槽上并与所述第二电缆槽同向延伸的第二轨道;/n弹性轨道,所述弹性轨道沿弹性方向的第一端对接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的端面,所述弹性轨道沿弹性方向的第二端对接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上,所述弹性轨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外径均相同;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轨道的自由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巡检轨道,包括相对接的第一电缆槽和第二电缆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缆槽上并与所述第一电缆槽同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缆槽上并与所述第二电缆槽同向延伸的第二轨道;
弹性轨道,所述弹性轨道沿弹性方向的第一端对接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的端面,所述弹性轨道沿弹性方向的第二端对接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上,所述弹性轨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的外径均相同;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二电缆槽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轨道上朝向所述第一电缆槽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弹性轨道的自由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弹性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轨道均为圆轴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巡检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槽上;所述第二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轨道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缆槽上;所述弹性轨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性轨道平行设置,并将位于所述第一电缆槽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轨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电缆槽上的两个第二轨道分别一一对应地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巡检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轨道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相背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抵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面上和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自由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巡检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轨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一电缆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设进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第二电缆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设进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


6.一种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轨道和巡检设备,所述巡检设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弹性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设备包括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包括旋转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环形的第一滑移槽,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卡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耀杨士军李森陈兰辉宋国利曹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