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手电筒,其包括有手电筒的筒体、灯头、灯座、开关,灯头与筒体进行连接,筒体里内置有充电电池作为电源,同时手电筒上安装有控制电源断通的开关,筒体的外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与筒体内的电池进行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固定在透明的罩盖里组成可脱卸的部件,该部件通过可脱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固定在筒体的外表面上,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容易组装生产、成本低廉、稳固、不容易脱落等优点,适合在手电筒上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手电筒。
技术介绍
传统手电筒被广大群众用来照明使用,它们结构是这样的,灯头与电筒的筒体进行连接,这里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固定死的连接,筒体内放置有干电池,筒体的表面上安装有控制发光元件发亮的开关,筒体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为了方便使用,以适合不同使用场合,科技人员相继开发了防水手电筒、可调光手电筒和可充电手电筒等等,如专利号为97113707.2的中国专利“带夜光的可充电手电筒装置”,其在电筒上安装了充电器或配备充电器,对电池可以进行充电,这样可以延长电池使用的寿命,节省手电筒的照明成本,深受群众喜欢,但是它也有不足地方,必须利用市电对电池进行充电,如果长期在野外,根本没有外界的电力供应,这样,手电筒内电池长期不能得到电能的补充,也会造成电池电能的枯竭,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另外传统的手电筒是采用灯珠作为发光元件,因为灯珠耗能、使用寿命比较短等缘故,也需要做进一步改进;为此专利号02261464.8的中国专利“手电筒”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手电筒,它能利用自然界太阳能进行充电,所以特别适合野外使用,无需市电进行充电,使用又十分方便,但是它的太阳能电池板是直接与筒体做成一体的,所以还存在不足之处,当太阳能电池板损坏时,不能拆换,只能报废,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另外,太阳能电池板没有保护罩盖,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传统的采用胶水粘接固定在筒体上,容易脱胶,使太阳能电池板掉下来,使用寿命也不长,为此,我们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如何更好地安装固定在筒体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
技术介绍
而提供一种太阳能手电筒,它能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划伤损坏,又方便其拆换、而结构简单实用稳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手电筒,其包括有手电筒的筒体、灯头、灯座、开关,灯头与筒体进行连接,筒体里内置有充电电池作为电源,同时手电筒上安装有控制电源断通的开关,筒体的外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与筒体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固定在透明的罩盖里组成可脱卸的部件,该部件通过可脱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固定在筒体的外表面上。具体的实施例子中,上述的可脱卸的连接结构为筒体的表面开有配合的安装孔,罩盖的前部有前缘部分,与安装孔的前沿呈插接连接,罩盖的后端面上开有小孔,紧固有紧固件,紧固件与筒体的后部里表面进行配合固定。有益的是,上述的紧固件是呈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以提高装配的牢固性,而且,紧固件采用螺钉,以方便拆换。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子中,上述的可脱卸的连接结构为筒体的表面开有配合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宽度要小于筒体的直径,罩盖的两侧分布有弹性卡脚,通过插卡连接将罩盖固定在筒体的表面上。有益的是,上述的弹性卡脚为四个,在罩盖两侧的前后左右各分布一个,以提高装配的牢固性。非常有益的是,上述的罩盖两侧里壁为内凹的斜面,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紧配合连接固定在罩盖里,它方便太阳能电池板从罩盖里拆换下来,而结构十分简单实用。作为改进,上述的灯头其里面安置的发光元件采用多个LED管,分布在电路板上,电路板通过连接线和开关与电池进行连接,它环保、节能、使用寿命长。可进一步改进的是,上述的罩盖表面为圆弧形的,半径大小与筒体一致,使其能保持传统一样的筒身外观,方便握拿。最后,上述的筒体可以采用金属筒体,如铝质筒体或不锈钢筒体或铜质筒体等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采用可脱卸式的安装结构,使透明的罩盖对太阳能电池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划伤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又方便其拆换太阳能电池板、而结构十分简单,安装方便,容易组装生产,成本低廉,稳固,不容易脱落,十分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太阳能手电筒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意,该种太阳能手电筒,其包括有手电筒的筒体1、灯头2、灯座4、开关5等几个主要部件,灯头2与筒体1进行螺纹连接,其中灯头2和筒体1都可以采用金属如铝做成,灯头2一端制成内凹空腔,外面螺纹连接有灯罩圈3和透明灯罩31,内固定多个LED管21,LED管21固定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同时作为垫片,又作灯座4,电路板连接有两个连接线,其中一连接线直接与充电电池6的一极进行连接,另一连接线通过筒体上控制电源断通的开关5后再与充电电池6的另一极进行连接。灯头2与筒体1是连接成一体的。筒体1里内置有多节电池作为电源,这里要采用的充电电池,以方便利用太阳能电池对其进行充电。筒体1的外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10,它与金属的筒体1安装连接在一起,太阳能电池板10的输出有正负极,其中正极通过绝缘的导线或连接金属片与充电电池6的正极进行连接,导线或连接金属片的连接端可以采用与电池正极端部的极柱尺寸配合的坏套,以实现与电池的正端进行连接固定,太阳能电池板10的负极通过连接线与充电电池6的负极进行并联连接。当手电筒不晒太阳时,太阳能电池板就没有电压输出,为了防止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充电现象,避免它们损坏,在太阳能电池板10的输出正极与一个二极管9的正极进行连接,二极管的负极再与充电电池6的正极进行连接,为了方便生产组装,该二极管可以直接焊接在连接导线上或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板10的背面。这些技术都是与
技术介绍
中的电筒是类似的,这里就不再进行展开来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手电筒其关键之处在于,太阳能电池板10是固定在透明的罩盖8里组成可脱卸的部件,该部件通过可脱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固定在筒体1的外表面上。透明的罩盖8一般采用透光性能比较好的塑料材料做成,其呈大体的园弧形,圆弧的曲率直径基本与筒体1的直径保持一致,大小长短与太阳能电池板10相适应,在金属筒体1的表面开有一长方形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大小长短也与透明的罩盖8配合,一般讲,安装孔的宽度要设计成小于手电筒筒体的直径,便于以后的弹性卡脚方便地起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子中,透明的罩盖8前部成型有插入到安装孔口沿中去的前缘部分81,而罩盖后端面82上以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地开有两个螺孔,螺孔是靠近筒身的里壁面的,这样使螺孔上的螺钉83能与筒体1呈间隙配合,罩盖8两侧的里壁面是稍微内凹的斜面,与太阳能电池板10呈紧配合连接,当太阳能电池板卡入到罩盖的里能与罩盖固定连接在一起,组成了可脱卸的部件,为了提高安装稳固性,在罩盖8两侧的前后左右各分布有一弹性卡脚84,与安装孔两侧的里边沿进行配合。这样当带太阳能电池板的罩盖的前缘部分81插入到安装孔的口沿里,同时,可以通过罩盖的两侧的弹性卡脚84卡入到安装孔里边沿里,进一步提高罩盖与安装孔的连接稳固性,再通过筒体1的未端,将螺钉83拧在罩盖的后端面两个螺孔里,既能将太阳能电池板10进一步固定在罩盖1的里面,同时,通过螺钉头与筒体里壁的间隙配合,使透明的罩盖不能从筒体的安装孔中脱出。总之,本实施例子,通过两种可脱卸的连接结构,将带太阳能电池板的罩盖8稳固地安装在筒体1上,最后,后端盖7拧在筒体1上,就组装成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手电筒。当要拆换太阳能电池板时,只要打开后端盖7,拧下罩盖的后端面上的螺钉83,再稍微用力往外顶,将可以将透明的罩盖8从筒体1上拆下来,再将太阳能电池板10从罩盖8的里面挖出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手电筒,其包括有手电筒的筒体、灯头、灯座、开关,灯头与筒体进行连接,筒体里内置有充电电池作为电源,同时手电筒上安装有控制电源断通的开关,筒体的外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与筒体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固定在透明的罩盖里组成可脱卸的部件,该部件通过可脱卸的连接结构安装固定在筒体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