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3366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0:16
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属于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改良,设置草方格沙障,育苗造林及后期管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其育苗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有效提高了沙冬青的人工种植的成活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土壤改良剂可对障碍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根系发达,生物质材料在土壤病害微生物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草方格固定方法,不仅具有很好的防沙效果,还能促进沙冬青的生长,有效提高退沙还土的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化肥利用有机物质作为原料,营养丰富,并是成本比较低的原料。

A method of seedling and afforestation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a in desert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沙冬青的育苗造林
,具体涉及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正在逐年增加。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现林业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沙冬青,又称蒙古沙冬青等,灌木,四季常青,主要在宁夏、内蒙古等低山区域分布。沙冬青种子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适合在砂砾土壤中生长,能够很快发芽,耐旱、抗热性均很强,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生长,为典型的旱生植物,能抗风抗沙,因此被广泛种植于我国的沙区。沙冬青的枝条、树叶都可以入药,目前是沙区植物中比较优良的种质资源。但人工林育苗成活率低。因此,研究沙冬青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沙冬青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加快沙冬青生长速度、促进其快速成林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沙冬青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并加快其生长速。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晒干的核桃壳、花生壳、庶渣、荞壳、玉米皮和秸杆各100kg,粉碎混合后再加入30kg微生物菌种腐熟剂混合均匀,边混合边均匀喷洒清水至含水量为60%,移入发酵间平面堆垛发酵,24h后翻堆再发酵24h,粉碎过筛20mm,即得土壤改良剂,将土壤改良剂按每亩300-400kg撒入荒漠区中;步骤二:以农作物的秸秆或牧草作为草方格材料,将材料裁剪成50cm长度,在地形平缓的荒漠区地段,用2×2米的草方格固定,在地形起伏的荒漠区地段,用1.5×1.5米的草方格固定,干沙地上草方格固定采用平头方锹扎入沙中20cm,地上露30cm,湿沙地上采用开沟埋入20cm,地上露30cm;步骤三: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25kg,播幅10-20cm,行距25-30cm,沟深1.0-l.5cm,每米沟播种30-40粒种子,播种后用锯末进行覆盖,并覆盖上土,覆土厚度1.5cm,覆土后镇压整平,7-10天苗木即可出圃移栽;步骤四:采用带状造林植入草方格内,带宽5m,带距4m,株距1m,行距2m;步骤五:每年浇水6-8次,每次浇透根系层并无积水,松土除草每年3-6次,每年施肥1次,施肥量每亩1000-2000kg,再追肥2-3次,追肥量每亩17-20㎏,每年喷洒无毒杀虫剂1次。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发酵间平面堆垛高度为50cm。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微生物菌种腐熟剂中包含质量百分比15%的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及固氮菌按按质量比1:1:1配置而成。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的秸秆为玉米杆、高粱杆、麦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的牧草为芦苇、芦草、沙竹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的草方格为正方形或菱形。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的肥料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秸秆30-55份;玉米壳25-55份;啤酒糟20-40份;畜禽粪便20-37份;草灰16-28份;木醋5-20份;发酵剂5-9份;生物菌5-10份。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的无毒杀虫剂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1-1.5%枯草芽胞杆菌液,0.3-0.5%除虫菊酯,0.1-0.3%溴氰菊酯,0.02-0.04%二氯苯醚菊脂,余量的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枯草芽胞杆菌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菌株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8℃下活化培养24h,挑取单菌落并按10%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38℃下摇床培养12h后,经8000r/min离心10min,过滤得菌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育苗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有效提高了沙冬青的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加快沙冬青生长速度、促进其快速成林。2)本专利技术的土壤改良剂可对障碍土壤进行改良,使土质达到松软透气、保水、保肥的效果,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根系发达,生物质材料在土壤病害微生物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草方格固定方法,不仅具有很好的防沙效果,还能促进沙冬青的生长,有效提高退沙还土的速度。4)本专利技术的播种育苗及带状造林的种植方法,使得种植后沙冬青育苗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5)本专利技术生物化肥利用有机物质作为原料,营养丰富,并是成本比较低的原料。6)本专利技术的杀虫剂中添加枯草芽胞杆菌液,可以有效提高抑菌抗菌及防病虫害的效果,且生物防治不仅能控制病害发生,且无毒,对环境友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晒干的核桃壳、花生壳、庶渣、荞壳、玉米皮和秸杆各100kg,粉碎混合后再加入30kg微生物菌种腐熟剂混合均匀,边混合边均匀喷洒清水至含水量为60%,移入发酵间平面堆垛发酵,堆垛高度为50cm,24h后翻堆再发酵24h,粉碎过筛20mm,即得土壤改良剂,将土壤改良剂按每亩300kg撒入荒漠区中;步骤二:以农作物的玉米秸秆作为草方格材料,将材料裁剪成50cm长度,在地形平缓的荒漠区地段,用2×2米的草方格固定,在地形起伏的荒漠区地段,用1.5×1.5米的草方格固定,所述的草方格为正方形,干沙地上草方格固定采用平头方锹扎入沙中20cm,地上露30cm,湿沙地上采用开沟埋入20cm,地上露30cm;步骤三: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25kg,播幅10cm,行距25cm,沟深1.0cm,每米沟播种30粒种子,播种后用锯末进行覆盖,并覆盖上土,覆土厚度1.5cm,覆土后镇压整平,7天苗木即可出圃移栽;步骤四:采用带状造林植入草方格内,带宽5m,带距4m,株距1m,行距2m;步骤五:每年浇水6次,每次浇透根系层并无积水,松土除草每年3次,每年施肥1次,施肥量每亩1000kg,再追肥2次,追肥量每亩17㎏,每年喷洒无毒杀虫剂1次。步骤一中所述的微生物菌种腐熟剂中包含质量百分比15%的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及固氮菌按按质量比1:1:1配置而成。步骤五中所述的肥料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秸秆30份;玉米壳25份;啤酒糟20份;畜禽粪便20份;草灰16份;木醋5份;发酵剂5份;生物菌5份。步骤五中所述的无毒杀虫剂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1%枯草芽胞杆菌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选取晒干的核桃壳、花生壳、庶渣、荞壳、玉米皮和秸杆各100kg,粉碎混合后再加入30kg微生物菌种腐熟剂混合均匀,边混合边均匀喷洒清水至含水量为60%,移入发酵间平面堆垛发酵,24h后翻堆再发酵24h,粉碎过筛20mm,即得土壤改良剂,将土壤改良剂按每亩300-400kg撒入荒漠区中;/n步骤二:以农作物的秸秆或牧草作为草方格材料,将材料裁剪成50cm长度,在地形平缓的荒漠区地段,用2×2米的草方格固定,在地形起伏的荒漠区地段,用1.5×1.5米的草方格固定,干沙地上草方格固定采用平头方锹扎入沙中20cm,地上露30cm,湿沙地上采用开沟埋入20cm,地上露30cm;/n步骤三: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25 kg,播幅10-20cm,行距25-30cm,沟深1.0-l.5cm,每米沟播种30-40粒种子,播种后用锯末进行覆盖,并覆盖上土,覆土厚度1.5cm,覆土后镇压整平,7-10天苗木即可出圃移栽;/n步骤四:采用带状造林植入草方格内,带宽5m,带距4m,株距1m,行距2m;/n步骤五:每年浇水6-8次,每次浇透根系层并无积水,松土除草每年3-6次,每年施肥1次,施肥量每亩1000-2000kg,再追肥2-3次,追肥量每亩17-20㎏,每年喷洒无毒杀虫剂1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晒干的核桃壳、花生壳、庶渣、荞壳、玉米皮和秸杆各100kg,粉碎混合后再加入30kg微生物菌种腐熟剂混合均匀,边混合边均匀喷洒清水至含水量为60%,移入发酵间平面堆垛发酵,24h后翻堆再发酵24h,粉碎过筛20mm,即得土壤改良剂,将土壤改良剂按每亩300-400kg撒入荒漠区中;
步骤二:以农作物的秸秆或牧草作为草方格材料,将材料裁剪成50cm长度,在地形平缓的荒漠区地段,用2×2米的草方格固定,在地形起伏的荒漠区地段,用1.5×1.5米的草方格固定,干沙地上草方格固定采用平头方锹扎入沙中20cm,地上露30cm,湿沙地上采用开沟埋入20cm,地上露30cm;
步骤三: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25kg,播幅10-20cm,行距25-30cm,沟深1.0-l.5cm,每米沟播种30-40粒种子,播种后用锯末进行覆盖,并覆盖上土,覆土厚度1.5cm,覆土后镇压整平,7-10天苗木即可出圃移栽;
步骤四:采用带状造林植入草方格内,带宽5m,带距4m,株距1m,行距2m;
步骤五:每年浇水6-8次,每次浇透根系层并无积水,松土除草每年3-6次,每年施肥1次,施肥量每亩1000-2000kg,再追肥2-3次,追肥量每亩17-20㎏,每年喷洒无毒杀虫剂1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亮张跃华王媛媛李星月贾振宇高旭高鸿永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