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82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第三弹簧板和弹簧箱;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第三弹簧板和弹簧箱依次与同一直线导轨活动连接;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弹簧箱均设置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连接直线导轨;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弹簧箱的后侧均安装有多个张力传感器;其中,以第一弹簧板相对于第二弹簧板的一侧为第一弹簧版的后侧;弹簧箱固定连接机架,机架底部设有电机。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织造过程中的网面效果来判断张力值的大小并不准确,只能保证张力值在一个大概的范围内的技术问题。

A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lug-i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属于插接机插接
,尤其涉及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聚酯网的生产工艺流程依次为:聚酯单丝检验、整经、织网、验网、一次定型、插接、二次定型、成品检验、包装入库,插接工艺的目的是将半成品的聚酯网首尾相接,在整个聚酯网的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插接工艺而言,国内外普遍通过全自动插接机和人工手动插接来完成这一道工艺:与全自动插接机相比,人工手动插接的速度慢,所生产的网的类型少并且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现阶段高质量且生产难度较大的聚酯网主要依赖于全自动插接机。全自动插接机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织造网的类型(织造网的类型有两层网、两层半网或三层网),需要不同根数的纵拉纬线(340-896根):通过提花机来控制纵拉纬线的开口,以完成与经线的插接工艺。由于聚酯单丝具有特定波纹,当聚酯单丝所受的张力过大时,会对波纹效果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当张力过大时会导致聚酯单丝的波纹被拉直,导致在织造的过程中经线与纬线无法正常交织,成品网中会出现网面隆起等质量问题。所以当在织造的过程中出现纵拉纬线的张力过大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调整纵拉纬线的张力值,以保证插接工艺的质量要求。而现阶段在实际投入生产的全自动插接机的系统中没有对纵拉纬线进行张力检测的装置,因此在控制系统运行时并没有纵拉纬线的张力结果的反馈。而工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织造过程中的网面效果来判断纵拉纬线的张力值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选择调整弹簧箱以及弹簧板的位置来调整纵拉纬线的张力值。而通过织造过程中的网面效果来判断张力值的大小并不准确,只能保证张力值在一个大概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织造过程中的网面效果来判断张力值的大小并不准确,只能保证张力值在一个大概的范围内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第三弹簧板和弹簧箱;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三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依次与同一直线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均设置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直线导轨;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的后侧均安装有多个张力传感器;其中,以所述第一弹簧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弹簧板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弹簧版的后侧;所述弹簧箱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可选地,所述张力传感器的数量为3。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板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推动杠。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板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推动杠。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板固定连接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直线导轨活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板固定连接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直线导轨活动连接。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执行,包括步骤:获取三种纬线的张力值数据,根据所述张力值数据分别计算出回复张力位移量;根据所述张力位移量分别计算出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弹簧箱的位移值;根据所述位移值控制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进行位移。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张力位移量分别计算出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弹簧箱的位移值具体包括:将所述张力位移量输入PLC控制器中分别获得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的直线电机的位移量;计算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的当前弹簧张力值;将所述当前弹簧张力值与相应的张力位移量相较,获得张力偏差值;根据所述张力偏差值和相应的直线电机的位移量,获得目标位移量。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第三弹簧板和弹簧箱;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三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依次与同一直线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均设置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直线导轨;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的后侧均安装有多个张力传感器;其中,以所述第一弹簧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弹簧板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弹簧版的后侧;所述弹簧箱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通过在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以及弹簧箱的后侧均设置有多个张力传感器,通过张力传感器来分别获得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以及弹簧箱的张力数据,通过获得的数据来精确控制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以及弹簧箱连接着的直线电机移动至合理的范围,使得纵拉纬的张力范围在预设的张力范围内,实现对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的全自动控制。本申请中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织造过程中的网面效果来判断张力值的大小并不准确,只能保证张力值在一个大概的范围内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导轨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弹簧板1;第二弹簧板2;第三弹簧板3;弹簧箱4;第一直线电机5;第二直线电机6;弹簧箱直线电机7;张力传感器8;动作机构9;电机固定机构10;直线导轨12;电机13。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织造过程中的网面效果来判断张力值的大小并不准确,只能保证张力值在一个大概的范围内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第三弹簧板和弹簧箱;/n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三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依次与同一直线导轨活动连接;/n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均设置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直线导轨;/n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的后侧均安装有多个张力传感器;其中,以所述第一弹簧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弹簧板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弹簧版的后侧;/n所述弹簧箱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第三弹簧板和弹簧箱;
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三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依次与同一直线导轨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均设置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直线导轨;
所述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和所述弹簧箱的后侧均安装有多个张力传感器;其中,以所述第一弹簧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弹簧板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弹簧版的后侧;
所述弹簧箱固定连接机架,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的数量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板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推动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板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推动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板固定连接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直线导轨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板固定连接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直线导轨活动连接。


7.一种插接机张力调节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陈思哲章云黄建平黄之峰曾启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