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274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其属于车辆驱动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连接断开装置,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与发动机连接;第一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与连接断开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副,第一电机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且第三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可转动连接;第二电机,与套设在第三传动轴外周的第四传动轴上连接;差动装置,包括前差动装置和后差动装置,后差动装置分别与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和后驱动轴连接;发动机、连接断开装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沿车辆前车轮指向后车轮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发动机能在车速高时参与驱动,车速低时不参与驱动,使得车辆能够处在最经济的工作模式,降低了车辆的油耗。

A driving system of hybri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辆是指车辆采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其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电机带动,而发动机不工作。当达到一定车速时,发动机转动,使发动机能够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且排放量较低。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通常在汽油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增加一个电机,进而实现电动驱动的功能。也即是,通过将普通的自动变速器改进为混合动力变速器的方式,以实现混合驱动。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传动装置无法控制发动机长时间在低油耗区域工作,导致车辆油耗较低的幅度较小,且具有该种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模式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使得车辆能够处在最经济的工作模式,降低车辆的油耗。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连接断开装置,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第一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与所述连接断开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副,多个所述齿轮副中的一部分所述齿轮副固定在第二传动轴上,多个所述齿轮副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齿轮副固定在第三传动轴上,且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可转动连接;第二电机,与套设在所述第三传动轴外周的第四传动轴上连接;差动装置,包括前差动装置和后差动装置,所述后差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和后驱动轴连接,所述前差动装置通过第五传动轴与第四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连接断开装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沿车辆的前车轮指向后车轮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通过第六传动轴连接的第一齿轮副、第二齿轮副和第三齿轮副,且所述第一齿轮副和所述第二齿轮副之间连接有同步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轮副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副包括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副包括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六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作为优选,所述同步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或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结合,且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结合时,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第一电机产生的驱动力能够传递至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结合时,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第一电机产生的驱动力能够传递至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分别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五传动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四齿轮副和第五齿轮副,所述第四齿轮副通过第七传动轴与所述第五齿轮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齿轮副包括第四主动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副包括第五主动齿轮和第五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七传动轴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五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五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差动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和所述第七传动轴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位于同一条轴线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和所述第五传动轴均通过轴承进行固定支撑。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支撑固定,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固定,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能同轴转动;所述第三传动轴穿过所述第四传动轴的内孔,且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能同轴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配置有两个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和一个发动机,可以由发动机长时间的驱动第一电机发电,以提供充足的电能,因此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发动机能够在车速高时参与驱动,车速低时不参与驱动,使得车辆能够处在最经济的工作模式,降低了车辆的油耗。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连接断开装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沿车辆前车轮指向后车轮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也即是,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是纵置在车辆中的,使得车辆轴向空间较富裕,进而使得零部件设计和生产难度低,扭矩容量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二。图中:10、发动机;20、连接断开装置;21、主动端;22、从动端;31、第一传动轴;32、第二传动轴;33、第三传动轴;34、第四传动轴;35、第五传动轴;36、第六传动轴;37、第七传动轴;3a、第一轴承;3b、第二轴承;3c、第三轴承;3d、第四轴承;3e、第五轴承;3f、第六轴承;3g、第七轴承;3h、第八轴承;3i、第九轴承;3j、第十轴承;3k、第十一轴承;3m、第十二轴承;3n、第十三轴承;3p、第十四轴承;3r、第十五轴承;3s、第十六轴承;40、第一电机;50、第二电机;61、前差动装置;62、后差动装置;71、第一齿轮副;711、第一主动齿轮;712、第一从动齿轮;72、第二齿轮副;721、第二主动齿轮;722、第二从动齿轮;73、第三齿轮副;731、第三主动齿轮;732、第三从动齿轮;74、第四齿轮副;741、第四主动齿轮;742、第四从动齿轮;75、第五齿轮副;751、第五主动齿轮;752、第五从动齿轮;80、同步机构;91、前驱动轴;92、前车轮;93、后驱动轴;94、后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动机(10);/n连接断开装置(20),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31)与所述发动机(10)连接;/n第一电机(40),通过第二传动轴(32)与所述连接断开装置(20)的另一端连接;/n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副,多个所述齿轮副中的一部分所述齿轮副固定在第二传动轴(32)上,多个所述齿轮副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齿轮副固定在第三传动轴(33)上,且所述第三传动轴(33)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2)可转动连接;/n第二电机(50),与套设在所述第三传动轴(33)外周的第四传动轴(34)上连接;/n差动装置,包括前差动装置(61)和后差动装置(62),所述后差动装置(62)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轴(33)的另一端和后驱动轴连接,所述前差动装置(61)通过第五传动轴(35)与所述第四传动轴(34)的一端连接;/n所述发动机(10)、所述连接断开装置(20)、所述第一电机(40)和所述第二电机(50)沿车辆的前车轮指向后车轮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10);
连接断开装置(20),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31)与所述发动机(10)连接;
第一电机(40),通过第二传动轴(32)与所述连接断开装置(20)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多个齿轮副,多个所述齿轮副中的一部分所述齿轮副固定在第二传动轴(32)上,多个所述齿轮副中的另一部分所述齿轮副固定在第三传动轴(33)上,且所述第三传动轴(33)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2)可转动连接;
第二电机(50),与套设在所述第三传动轴(33)外周的第四传动轴(34)上连接;
差动装置,包括前差动装置(61)和后差动装置(62),所述后差动装置(62)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轴(33)的另一端和后驱动轴连接,所述前差动装置(61)通过第五传动轴(35)与所述第四传动轴(34)的一端连接;
所述发动机(10)、所述连接断开装置(20)、所述第一电机(40)和所述第二电机(50)沿车辆的前车轮指向后车轮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通过第六传动轴(36)连接的第一齿轮副(71)、第二齿轮副(72)和第三齿轮副(73),且所述第一齿轮副(71)和所述第二齿轮副(72)之间连接有同步机构(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副(71)包括第一主动齿轮(711)和第一从动齿轮(712),所述第二齿轮副(72)包括第二主动齿轮(721)和第二从动齿轮(722),所述第三齿轮副(73)包括第三主动齿轮(731)和第三从动齿轮(732);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1)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721)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轴(32)上,所述第三主动齿轮(731)固定在所述第三传动轴(33)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12)、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22)和第三从动齿轮(732)通过所述第六传动轴(36)连接,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12)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22)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80)能够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12)或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22)结合,且所述同步机构(80)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12)结合时,所述发动机(10)和/或所述第一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明杨阳赵慧超赵雪松赵成福梁伟朋王男刘欢白秀超包轩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