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720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由床身、左立柱、右立柱、横梁、X轴滑动体、左Z轴滑动体、右Z轴滑动体、左卧轴、右卧轴和工作台组成,横梁架设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组成龙门结构固定于床身上,X轴滑动体滑动安装于横梁上,并在X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工作台滑动安装于床身上,并在Y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分别滑动安装于X轴滑动体上,并且分别在左Z轴驱动系统和右Z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Z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安装的左卧轴和右卧轴,左卧轴和右卧轴上分别安装磨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开粗能力强,加工效率高、加工表面质量好。

A double Z axis horizontal surface gr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
技术介绍
与传统材料相比,玻璃、陶瓷、蓝宝石等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加工难度大,采用传统铣加工方法很难满足加工要求。为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常常采用磨削加工来实现。随着玻璃、陶瓷、蓝宝石等材料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其加工表面形状日趋复杂,为实现异形曲面磨削加工,数控机床通常采用在现有立式数控机床的电主轴上安装磨轮的结构形式。由于电主轴扭矩小,不适合安装较大直径的磨轮,导致加工时需要多次走刀才能覆盖整个加工表面,不但加工效率低,而且加工表面存在刀纹、表面质量差;并且加工吃刀量小,材料去除效率低,严重影响了粗加工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开粗能力强,加工效率高、加工表面质量好的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由床身、左立柱、右立柱、横梁、X轴滑动体、左Z轴滑动体、右Z轴滑动体、左卧轴、右卧轴以及工作台组成,横梁架设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组成龙门结构固定于床身上,X轴滑动体滑动安装于横梁上,并在X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工作台滑动安装于床身上,并在Y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分别滑动安装于X轴滑动体上,并且分别在左Z轴驱动系统和右Z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Z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安装的左卧轴和右卧轴,左卧轴和右卧轴上分别安装磨轮。上述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所述左卧轴和右卧轴左右平行安装,旋转轴线与Y轴平行;或者,左卧轴和右卧轴左右对称安装,旋转轴线与X轴平行。上述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所述左卧轴或右卧轴为电机直联式主轴。上述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双工位定位装夹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直联电机驱动卧式主轴的磨轮安装形式,输出扭矩大,可支持大直径磨轮的安装,不仅能够实现大吃刀量的磨削加工,大大提高粗加工能力,而且能够消除立式加工的表面刀纹,尤其对于宽度小于磨轮宽度的工件,可以一次进给加工,消除多次加工中存在的接刀纹,加工表面质量大大提高。另外,采用双Z轴结构,可实现双工位加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双Z轴独立控制,可有效避免双工位加工中由于磨轮直径差或工件安装高度差而导致的反复调整过程,大大节省了辅助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双Z轴独立控制也可以兼容单工位加工,灵活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由床身1、左立柱2、右立柱3、横梁4、工作台5、Y轴驱动系统6、X轴滑动体7、X驱动系统8、左Z轴滑动体9、左Z轴驱动系统10、右Z轴滑动体11、右Z轴驱动系统12、左卧轴13、右卧轴14、磨轮15以及磨轮16组成。左立柱2和右立柱3分别固定安装于床身1上,横梁4架设于左立柱2和右立柱3之间组成定梁龙门结构。工作台5滑动安装于床身1上,并在Y轴驱动系统6作用下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X轴滑动体7滑动安装于横梁4上,并在X轴驱动系统8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9和右Z轴滑动体11分别滑动安装于X轴滑动体7上,并分别在左Z轴驱动系统10和右Z轴驱动系统12作用下沿Z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左卧轴13和右卧轴14分别安装于左Z轴滑动体9和右Z轴滑动体11的下端,并且二者水平平行安装,旋转轴线与Y轴平行。左卧轴13和右卧轴14为电机直联式主轴,其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磨轮15和磨轮16。为方便双工位加工,工作台5上设置有双工位定位装夹装置17。加工时,分别将两加工工件安装于双工位定位装夹装置17上,在X轴驱动系统8、Y轴驱动系统6以及左Z轴驱动系统10和右Z轴驱动系统12的作用下,可实现工件的双工位三轴联动磨削加工,从而实现曲面磨削加工。本实施例适合于在工作台上一次摆放多行两列长度尺寸相对小的工件,一行一行依次加工。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由床身1、左立柱2、右立柱3、横梁4、工作台5、Y轴驱动系统6、X轴滑动体7、X驱动系统8、左Z轴滑动体9、左Z轴驱动系统10、右Z轴滑动体11、右Z轴驱动系统12、左卧轴13、右卧轴14、磨轮15以及磨轮16组成。左立柱2和右立柱3分别固定安装于床身1上,横梁4架设于左立柱2和右立柱3之间组成定梁龙门结构。工作台5滑动安装于床身1上,并在Y轴驱动系统6作用下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X轴滑动体7滑动安装于横梁4上,并在X轴驱动系统8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9和右Z轴滑动体11分别滑动安装于X轴滑动体7上,并分别在左Z轴驱动系统10和右Z轴驱动系统12作用下沿Z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左卧轴13和右卧轴14分别安装于左Z轴滑动体9和右Z轴滑动体11的下端,并且二者水平对称安装,旋转轴线与X轴平行。左卧轴13和右卧轴14为电机直联式主轴,其输出端分别安装有磨轮15和磨轮16。为方便双工位加工,工作台5上设置有双工位定位装夹装置17。加工时,分别将两加工工件安装于双工位定位装夹装置17上,在X轴驱动系统8、Y轴驱动系统6以及左Z轴驱动系统10和右Z轴驱动系统12的作用下,可实现工件的双工位三轴联动磨削加工,从而实现曲面磨削加工。本实施例适合于在工作台上一次摆放一行两列长度尺寸相对大的工件,Y向进给加工。尽管上文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专利技术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其特征在于,由床身、左立柱、右立柱、横梁、X轴滑动体、左Z轴滑动体、右Z轴滑动体、左卧轴、右卧轴以及工作台组成,横梁架设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组成龙门结构固定于床身上,X轴滑动体滑动安装于横梁上,并在X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工作台滑动安装于床身上,并在Y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分别滑动安装于X轴滑动体上,并且分别在左Z轴驱动系统和右Z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Z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安装的左卧轴和右卧轴,左卧轴和右卧轴上分别安装磨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Z轴卧式曲面磨床,其特征在于,由床身、左立柱、右立柱、横梁、X轴滑动体、左Z轴滑动体、右Z轴滑动体、左卧轴、右卧轴以及工作台组成,横梁架设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组成龙门结构固定于床身上,X轴滑动体滑动安装于横梁上,并在X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工作台滑动安装于床身上,并在Y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分别滑动安装于X轴滑动体上,并且分别在左Z轴驱动系统和右Z轴驱动系统作用下沿Z轴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左Z轴滑动体和右Z轴滑动体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安装的左卧轴和右卧轴,左卧轴和右卧轴上分别安装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川郭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