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5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模块,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弹片固定基座;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充电排,所述充电排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充电组件;所述多个充电组件中任一个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弹片和充电连接触点组,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所述充电弹片与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排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充电弹片,通过所述多个充电弹片为机器人底座提供多个充电触点,能有效减小因定位精度和地面不平带来的充电端口不对齐,导致充电触点的接触不良、充电触点易产生火花和充电触点金属片寿命缩短等问题。

A charging pile and robot charg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模块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技术也趋近成熟,更有向小型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由于机器人的小型化无法携带过大、过重的电源,使得机器人携带的电池需要频繁的充放电,因此机器人的充电问题成为时下备受关注的热点。目前小型机器人使用的充电方式分为接触式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其中:接触式充电装置可分为充电桩和充电桩对接口,一般情况下充电桩独立于机器人出现,而充电桩对应接口则被安装在但不限于机器人的前端、后端、底面。充电桩和与其配合的充电接口部分常为片状金属片,工作时需要通过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视觉定位、红外传感器等其中一个或多个混合建立环境地图和坐标系,引导机器人找到充电桩并进行充电。采用接触式充电装置对机器人进行充电,存在一个校准困难问题,即不论是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还是视觉图像传感器都会存在一定的定位偏差,对于接触式充电装置很容易出现因定位不准确而产生的接触不良,导致由面接触式充电变为线接触式充电,进而出现产生火花、触点氧化以及充电装置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模块,该充电桩采用多触点充电的方式对机器人进行充电,能有效减小因定位精度和地面不平带来的充电端口不对齐,导致充电触点的接触不良、充电触点易产生火花和充电触点金属片寿命缩短等问题。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弹片固定基座;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充电排,所述充电排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充电组件;所述多个充电组件中任一个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弹片和充电连接触点组,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所述充电弹片与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接触。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弹片为铍铜弹片;所述铍铜弹片的中部为拱起的弹片接触段,所述铍铜弹片的一端为第一弹片连接段,且所述第一弹片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弹片连接通孔,所述铍铜弹片的另一端为第二弹片连接段,且所述第二弹片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二弹片连接通孔;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包括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的第一充电连接触点和第二充电连接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弹片连接通孔配合接触,所述第二充电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弹片连接通孔配合接触。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所述多个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中任一个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内设置有凸起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等分为凹槽第一区域和凹槽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充电连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凹槽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二充电连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凹槽第二区域中。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连接有弹片固定上盖;所述弹片固定上盖上设置弹片固定上盖贯通孔,所述弹片接触段穿过所述弹片固定上盖贯通孔并凸露于所述弹片固定上盖外。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还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充电模块,所述机器人充电模块包括上述的充电桩和相配合充电的充电片基座,所述充电片基座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充电片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片金属充电片,所述金属充电片与所述充电排对应设置,且所述金属充电片的片数与所述充电排的排数相同。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充电片基座上设置至少一条充电片基座凹槽,且所述充电片基座凹槽的条数与所述金属充电片的片数相同;所述金属充电片上设置有多个金属充电片连接通孔,所述充电片基座凹槽中设置有多个充电片基座凹槽连接通孔,且所述多个金属充电片连接通孔与所述多个充电片基座凹槽连接通孔一一对应,所述金属充电片基于连接件与所述金属充电片连接通孔、充电片基座凹槽连接通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基座凹槽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充电排,且所述充电排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铍铜弹片,通过所述多个铍铜弹片为机器人底座提供多个充电触点,能有效减小因定位精度和地面不平带来的充电端口不对齐,导致充电触点的接触不良、充电触点易产生火花和充电触点金属片寿命缩短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的三维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固定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铍铜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器人底盘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固定基座的三维结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与机器人底座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的弹片固定基座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桩的三维结构爆炸图。具体的,所述充电桩本体1包括竖直设置的充电桩连接板11;其中,所述充电桩连接板11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桩连接板连接通孔111,所述弹片固定基座2上设置有多个弹片固定基座连接通孔21,且所述多个充电桩连接板连接通孔111与所述多个弹片固定基座连接通孔21一一对应;所述弹片固定基座连接通孔21中内嵌有第一螺钉211,所述弹片固定基座2基于第一螺钉211与所述弹片固定基座连接通孔21、所述充电桩连接板连接通孔111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充电桩连接板11上。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固定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铍铜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所述弹片固定基座2相对所述充电桩连接板11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充电排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固定基座2相对所述充电桩连接板11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两排充电排3。其中,所述充电排3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充电组件,所述多个充电组件中任一个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弹片和充电连接触点组,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所述充电弹片与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弹片固定基座;/n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充电排,所述充电排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充电组件;/n所述多个充电组件中任一个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弹片和充电连接触点组,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所述充电弹片与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弹片固定基座;
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充电排,所述充电排包括沿长度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充电组件;
所述多个充电组件中任一个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弹片和充电连接触点组,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所述充电弹片与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弹片为铍铜弹片;
所述铍铜弹片的中部为拱起的弹片接触段,所述铍铜弹片的一端为第一弹片连接段,且所述第一弹片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弹片连接通孔,所述铍铜弹片的另一端为第二弹片连接段,且所述第二弹片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二弹片连接通孔;
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包括固定在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的第一充电连接触点和第二充电连接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弹片连接通孔配合接触,所述第二充电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弹片连接通孔配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固定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所述多个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中任一个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内设置有凸起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充电连接触点组凹槽等分为凹槽第一区域和凹槽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充电连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凹槽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二充电连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凹槽第二区域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深林朝悦洪鹤隽李倍存梁昌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诚新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