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其中该双频天线包括基板、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同轴线以及辐射管,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所述第一辐射贴片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与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辐射贴片馈电;所述第二辐射贴片设置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第二辐射贴片电连接,所述外导线的与所述辐射管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天线的馈电结构,优化了天线结构,以实现天线在有限的空间下的稳定双频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天线设计主要朝着小型化、多频段及宽频带发展,小型化要求天线缩小自身尺寸,以适应通信设备集成度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微带天线是在带有接地板的介质基板上贴导体贴片所构成的天线,利用同轴线馈电,使导体贴片和接地板间激励起电磁场,利用缝隙向外辐射,微带天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内广泛应用,其具有剖面低、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设计灵活多样化等优点,并且可以和有源器件结合设计。现有的该部分双频天线的两个微带天线分别用两根馈电同轴线在基板的正反面同时进行馈电,使得天线的馈电结构复杂,在应用中馈电网络需要至少两个端口和天线进行连接,增加了射频端的负担,且天线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旨在简化馈电结构实现较佳的双频段辐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频天线,所述双频天线包括:基板、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同轴线以及辐射管,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所述第一辐射贴片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与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辐射贴片馈电;所述第二辐射贴片设置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第二辐射贴片电连接,且所述外导线与所述辐射管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辐射贴片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向所述第一辐射贴片一侧延伸;所述第一辐射贴片包括馈电臂和第一振子臂,所述馈电臂设置于所述第一缝隙内,所述馈电臂远离所述第一振子臂一侧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振子臂外露于所述第一缝隙并与所述馈电臂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振子臂包括馈电部和振子部,所述馈电部设置于所述振子部和所述馈电臂之间。优选地,所述馈电部为三角形、梯形或椭圆形。优选地,所述振子部开设有馈电缝隙。优选地,所述馈电缝隙为矩形、椭圆形。优选地,所述振子部呈矩形、梯形、U形或锥形。优选地,所述第二辐射贴片包括接地臂,所述接地臂远离所述第一辐射贴片一侧设置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第二辐射贴片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缝隙设置于所述接地臂。优选地,所述第二辐射贴片还包括第二振子臂和第三振子臂,所述第二振子臂和第三振子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缝隙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接地臂电连接;所述第二振子臂和所述接地臂之间设置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三振子臂和所述接地臂之间设置有第三缝隙。优选地,所述第二振子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缝隙的延伸方向互为相反;所述第三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延伸方向相同,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缝隙的相对两侧。优选地,所述双频天线可以产生第一辐射频段的谐振和第二辐射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一辐射频段为2.35GHz-2.55GHz;所述第二辐射频段为880MHz-940MHz。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机身、与所述机身相连的机臂、设于所述机臂的动力装置、设于所述机身的起落架以及前述的双频天线,所述双频天线设置在所述起落架中。与现有设计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频天线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第一辐射贴片和第二辐射贴片,利用同轴线的内导线与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为该双频天线馈电,同轴线的外导线分别与第二辐射贴片和辐射管电连接,以将辐射管和第二辐射贴片共同作为辐射组件,简化馈电结构,优化了天线的辐射体结构,使得天线整体结构更为小巧,同时可以实现天线的单馈电双频辐射。2、通过在第二辐射贴片设置朝向第一辐射贴片一侧延伸的第一缝隙,将第一辐射贴片的馈电臂设置于该第一缝隙内,并使与馈电臂电连接的第一振子臂外露设置于该第一缝隙,利用带状线结构中心馈电,从而使得该双频天线结构更为小巧紧凑。同时,通过将第二振子臂和第三振子臂分别设置在馈电臂的相对两侧,并在该第二振子臂和接地臂之间设置有第二缝隙,第三振子臂和接地臂之间设置有第三缝隙,以使得该双频天线的高频特性更优,并在有限空间下实现较优的全方向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频天线的第一辐射贴片与第二辐射贴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第一辐射贴片的第一振子臂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图3B为第一辐射贴片的第一振子臂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图3C为第一辐射贴片的第一振子臂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图3D为第一辐射贴片的第一振子臂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双频天线的第二辐射贴片与第一辐射贴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双频天线的S曲线参数图。图6A为双频天线在900MHz的方向图。图6B为双频天线在2.45GHz的方向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频天线100,该双频天线100包括基板10、第一辐射贴片20、第二辐射贴片30、同轴线40以及辐射管50。其中,基板10为塑胶或玻璃纤维等绝缘材料制成,用于承载第一辐射贴片20和第二辐射贴片30,该基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辐射贴片20设置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第二辐射贴片30和第一辐射贴片20设置于基板10的同一表面或分别设置于基板10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本实施例中以第二辐射贴片30和第一辐射贴片20设置于基板10的同一表面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辐射贴片20通过同轴线40的内导线401进行馈电,也即通过内导线401与馈电装置或馈电网络电连接。第二辐射贴片30和辐射管50通过同轴线40的外导线402电连接,以将辐射管50和第二辐射贴片30共同作为辐射组件,增强双频天线100的辐射性能。馈电时,双频天线100可以产生第一辐射频段的谐振和第二辐射频段的谐振。其中,第一辐射频段为2.35GHz-2.55GHz,第二辐射频段为880MHz-940MHz。优选地,该辐射管50为铜管,其形状为圆柱形或锥形的套筒结构,也即套管结构,该辐射管50的长度为低频谐振波长的1/8-3/4。优选地,辐射管50和第一辐射贴片20之间的外导线402的长度D大于零且小于低频谐振波长的1/4。通过同轴线40的内导线401与第一辐射贴片20电连接,为该双频天线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天线包括:/n基板、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同轴线以及辐射管,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n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n所述第一辐射贴片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与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辐射贴片馈电;/n所述第二辐射贴片设置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第二辐射贴片电连接,且所述外导线与所述辐射管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天线包括:
基板、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同轴线以及辐射管,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
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
所述第一辐射贴片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与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辐射贴片馈电;
所述第二辐射贴片设置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的一端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第二辐射贴片电连接,且所述外导线与所述辐射管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贴片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向所述第一辐射贴片一侧延伸;
所述第一辐射贴片包括馈电臂和第一振子臂,所述馈电臂设置于所述第一缝隙内,所述馈电臂远离所述第一振子臂一侧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辐射贴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振子臂外露于所述第一缝隙并与所述馈电臂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包括馈电部和振子部,所述馈电部设置于所述振子部和所述馈电臂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为三角形、梯形或椭圆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部开设有馈电缝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缝隙为矩形、椭圆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杰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