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屈文文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20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解决了难以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存在一定颠覆隐患的问题,采用的方案: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量箱,测量箱内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连接,主动轮的活动轴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圈,从动轮的活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磁力圈,测量箱的一侧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有位于磁力圈一侧的磁性传感器,操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器,夹紧器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oment rotational stiffness of the stressed members of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刚度是指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材料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一个象征,材料的刚度通常用弹性模量来衡量,在弹性范围内,刚度是零件荷载与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即引起单位位移所需的力,在测量旋转角度时,现有的角度偏转测量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量角器结合指针偏移测量方法,测量精准度不高,且对于较直径较细的构件,且扭转角度较小时,传统量角器量角难以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2、现有技术中,对于测量装置整体的安装方面,因其本体上开设有测量孔,若采用放置于普通安装台方式,需要将装置本体的测量孔部分延伸至安装台本体之外,存在一定颠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具备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测量时工作稳定等优点,解决了难以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存在一定颠覆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测量时工作稳定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量箱,所述测量箱内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的活动轴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圈,所述从动轮的活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磁力圈,所述测量箱的一侧通过安装杆固定连接有位于磁力圈一侧的磁性传感器,所述操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器,所述夹紧器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侧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和操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磁力圈的圈体均匀地设有交叉设置的阴块和阳块,所述阴块和阳块的磁性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磁性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二感应元件之间的连线和磁力圈的切线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紧器的中心处开设有形变孔,所述形变孔的一侧设有位于夹紧器本体上的形变缝。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紧器的形变缝将夹紧器本体分割为两个半本体,且两个半本体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通过设置磁力圈,结合磁性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将旋转的磁力圈侧部磁性变化感应并传输至计算模块,对于直径较细的构件且扭转角度较小时,便于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2、该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杆,结合夹紧器,将夹紧器的形变孔和支撑装置的顶杆套接,便于将装置稳定安装,解决所存在的颠覆隐患,同时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磁力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夹紧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操作台;11、支撑杆;2、测量箱;3、主动轮;31、安装圈;4、从动轮;5、磁力圈;51、阴块;52、阳块;6、安装杆;7、磁性传感器;71、第一感应元件;72、第二感应元件;8、夹紧器;81、形变孔;82、螺纹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量箱2,所述测量箱2内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主动轮3和从动轮4,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3的活动轴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圈31,所述从动轮4的活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磁力圈5,所述测量箱2的一侧通过安装杆6固定连接有位于位于磁力圈5一侧的磁性传感器7,所述操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器8,所述夹紧器8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2。具体的,所述支撑杆11的侧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远离支撑杆11的一端和操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方案中,支撑臂呈侧托状且均匀分散。具体的,所述磁力圈5的圈体圈体均匀地设有交叉设置的阴块51和阳块52,所述阴块51和阳块52的磁性方向相反,所述磁性传感器7的一侧设有第一感应元件71和第二感应元件72,所述第一感应元件71和第二感应元件72之间的连线和磁力圈5的切线重合。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感应元件71和第二感应元件72之间的连线和磁力圈5的切线重合,使得感应部和旋转轨迹贴合,提高感应效果。具体的,所述夹紧器8的中心处开设有形变孔81,所述形变孔81的一侧设有位于夹紧器8本体上的形变缝,所述夹紧器8的形变缝将夹紧器8本体分割为两个半本体,且两个半本体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2。本实施方案中,旋转螺纹轴82,将夹紧器8的左右半本体扳动,使得形变孔81部的夹紧器8和顶杆夹紧以稳定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已安装于扭转驱动装置输出端的工件上部固定安装于安装圈31的内圈,在主动轮3和和从动轮4的啮合作用下,主动轮3和和从动轮4的尺寸为一比五,将转动效果放大,将磁性传感器7和计算模块电连接,磁性传感器7的型号为ASI-CSMS-R-S,磁性传感器7的第一感应元件71和第二感应元件72将磁力圈5的转动程度传递至计算模块,在将操作台1安装时,将夹紧器8的形变孔81和支撑装置的顶杆套接,同时顶杆和支撑杆11的内圈套接,调整至理想位置后旋转螺纹轴82,将夹紧器8的左右半本体扳动,使得形变孔81部的夹紧器8和顶杆夹紧。综上所述,该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通过设置磁力圈5,结合磁性传感器7,磁性传感器7将旋转的磁力圈5侧部磁性变化感应并传输至计算模块,对于直径较细的构件且扭转角度较小时,便于精确测量出角度偏移变化,通过设置支撑杆11,结合夹紧器8,将夹紧器8的形变孔81和支撑装置的顶杆套接,便于将装置稳定安装,解决所存在的颠覆隐患,同时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量箱(2),所述测量箱(2)内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主动轮(3)和从动轮(4),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3)的活动轴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圈(31),所述从动轮(4)的活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磁力圈(5),所述测量箱(2)的一侧通过安装杆(6)固定连接有位于磁力圈(5)一侧的磁性传感器(7),所述操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器(8),所述夹紧器(8)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测量箱(2),所述测量箱(2)内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主动轮(3)和从动轮(4),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3)的活动轴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圈(31),所述从动轮(4)的活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磁力圈(5),所述测量箱(2)的一侧通过安装杆(6)固定连接有位于磁力圈(5)一侧的磁性传感器(7),所述操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器(8),所述夹紧器(8)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受力构件弯矩转动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的侧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远离支撑杆(11)的一端和操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屈文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