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137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包括:炉体,盖体,设置在炉体外侧的框架型支撑架,设置于炉体一侧的除尘组件,通过抽真空管与除尘组件顶部连通的真空泵,所述除尘组件通过隔板,进而间隔出靠近出气管的第一除尘区,以及靠近在真空泵侧的第二除尘区;所述第一除尘区内设置有螺旋状的除尘板,所述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除尘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的滤布,所述第二除尘区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以及纤维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尘效果可有效提升20%‑30%,进而使得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提升25%‑35%。

Vacuum furnace for smelting high purity chromium met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炉。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在高纯金属铬冶炼情况下的真空炉。
技术介绍
真空炉是指在炉腔这一特定空间内利用真空系统将炉腔内部分物质排出,使炉腔内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炉腔内空间从而实现真空状态。现有的真空炉在进行抽真空时,由于炉体内的物料加热或冷却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因此当真空泵进行抽真空时,容易腐蚀真空泵,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大量的灰尘涌入长期使用也会影响真空泵的工作状态。而现有技术的除尘装置,结构单一,除尘效果和除尘速率无法满足炉体工作时间的需要,而如果除尘效果不好,真空泵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则会影响其生产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包括:炉体,其由外而内分别设置有不锈钢外壳、保温层、耐热层、加热层;与炉体相配合的盖体,其上设置有漏斗状入料口,其与炉体连通的入料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炉体外侧的框架型支撑架,其一侧设置爬梯,且支撑架的顶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盖体顶部连接;设置于炉体一侧的除尘组件,其通过出气管与炉体内部连通,且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通过抽真空管与除尘组件顶部连通的真空泵,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其中,所述除尘组件被配置为包括金属壳体,其内通过朝向出气管侧,具有弧形结构的隔板,进而间隔出靠近出气管的第一除尘区,以及靠近在真空泵侧的第二除尘区;所述第一除尘区内设置有螺旋状的除尘板,所述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除尘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的滤布,所述第二除尘区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以及纤维过滤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多层活性炭纤维,以及对其进行封装的第二金属滤网层;所述第一金属滤网层包括多层金属滤网,各层的孔隙由下而上递减;且第二金属滤网层的目数被配置为小于第一金属滤网层最上层的目数。优选的是,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炉体顶部端面相配合的卡槽;其中,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其内部结构相配合的柔性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在朝向炉体侧设置有锥形结构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金属导向层;所述顶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弧形部,所述密封层的顶部侧面上设置有与弧形部相配合的多层环形密封圈,且各层环形密封圈在从内到外排布过程中高度依次递增0.35-0.75mm。优选的是,所述除尘组件的底部被配置为锥形结构,且其上设置有除尘口。优选的是,所述除尘组件在与第二除尘区相配合的位置上枢接设置有门体;其中,所述门体的各边缘设置有内扣的弧形折弯,所述除尘组件的壳体在与门体配合的开口边缘上设置有空心结构的柔性密封垫圈。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与炉体相配合的除尘组件设置,使得其除尘效果可有效提升20%-30%,进而使得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提升25%-35%,工作状态稳定性更好,生产速率有保证,同时通过支撑架与气动机构的配合实现盖体的自动伸缩,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检修。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实现形式,其中包括:炉体1,其由外而内分别设置有不锈钢外壳2、保温层3、耐热层4、加热层5,其用于容纳待冶炼的物料,且通过各层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保温性,加热层被配置为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与炉体相配合的盖体6,其用于对内部进行封装,使得其对工作中产生的温度和灰尘进行封闭,其上设置有漏斗状入料口7,其用于通过物料垂直提升机构相配合,实现物料的自动输送,其与炉体连通的入料管8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其用于在送料后对内部结构进行封闭,防止扬尘和温度外溢;设置在炉体外侧的框架型支撑架10,其用于对设备进行支撑定位,其一侧设置爬梯,其用于操作人员在维修期间,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维护,且支撑架的顶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气动装置11,所述气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12与盖体顶部连接,其用于通过气动装置如气缸输出的动力,实现盖体与炉体的分离,便于检修工作的进行;设置于炉体一侧的除尘组件13,其用于通过除尘组件减少真空泵抽真空过程中,灰尘和物料对真空泵造成的堵塞和腐蚀,以使其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其通过出气管14与炉体内部连通,且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5,其通过第二电磁阀的作用实现炉体不同工作状态下对其内部的封闭;通过抽真空管16与除尘组件顶部连通的真空泵17,其用于通过抽真空实现炉体处于真空工作状态,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8,其用于与真空泵的工作状态相配合;其中,所述除尘组件被配置为包括金属壳体19,其用于使得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其内通过朝向出气管侧,具有弧形结构的隔板20进而间隔出靠近出气管的第一除尘区,以及靠近在真空泵侧的第二除尘区,其用于通过隔板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可以在内部具有不同状态的除尘效果;所述第一除尘区内设置有螺旋状的除尘板21,除尘板也可以设置在可拆卸的轴上,设置其用于通过螺旋结构的设计,形成气漩进而增加空气流动的长度和速度,所述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除尘孔22,其,具有更好的所述第二除尘区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滤网层23,活性炭吸附层24以及纤维过滤层25,其通过多层不同材质的除尘结构设计,使得其具有更好除尘效果,进而保证真空泵的使用状态稳定性;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多层活性炭纤维26,以及对其进行封装的第二金属滤网层27,其用于通过第一金属滤网将大粒径的尘进行去除,再通过活性炭纤维对其较小粒径的尘进行去除,同时活性炭纤维也可以用活性炭替换,然后通过其它网状的布对活性炭进行封装,通过第二金属滤网对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滤网层包括多层金属滤网,各层的孔隙由下而上递减,其用于通过由大到小的孔径设置,使得其可对不同粒径大小的尘进行去除;且第二金属滤网层的目数被配置为小于第一金属滤网层最上层的目数,其用于通过对孔径的结构设计,使得其除尘效果更好。如图1,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炉体顶部端面相配合的卡槽27,其用于使得其二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盖合而言,具有更好的气密性;其中,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其内部结构相配合的所述密封层在朝向炉体侧设置有锥形结构的;所述顶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所述密封层的顶部侧面上设置有与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其由外而内分别设置有不锈钢外壳、保温层、耐热层、加热层;/n与炉体相配合的盖体,其上设置有漏斗状入料口,其与炉体连通的入料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n设置在炉体外侧的框架型支撑架,其一侧设置爬梯,且支撑架的顶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盖体顶部连接;/n设置于炉体一侧的除尘组件,其通过出气管与炉体内部连通,且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n通过抽真空管与除尘组件顶部连通的真空泵,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n其中,所述除尘组件被配置为包括金属壳体,其内通过朝向出气管侧,具有弧形结构的隔板,进而间隔出靠近出气管的第一除尘区,以及靠近在真空泵侧的第二除尘区;/n所述第一除尘区内设置有螺旋状的除尘板,所述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除尘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的滤布,所述第二除尘区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以及纤维过滤层;/n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多层活性炭纤维,以及对其进行封装的第二金属滤网层;/n所述第一金属滤网层包括多层金属滤网,各层的孔隙由下而上递减;/n且第二金属滤网层的目数被配置为小于第一金属滤网层最上层的目数;/n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炉体顶部端面相配合的卡槽;/n其中,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其内部结构相配合的柔性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在朝向炉体侧设置有锥形结构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金属导向层;/n所述顶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弧形部,所述密封层的顶部侧面上设置有与弧形部相配合的多层环形密封圈,且各层环形密封圈在从内到外排布过程中高度依次递增0.35-0.75mm;/n所述除尘组件在与第二除尘区相配合的位置上枢接设置有门体;/n其中,所述门体的各边缘设置有内扣的弧形折弯,所述除尘组件的壳体在与门体配合的开口边缘上设置有空心结构的柔性密封垫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炼高纯金属铬的真空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其由外而内分别设置有不锈钢外壳、保温层、耐热层、加热层;
与炉体相配合的盖体,其上设置有漏斗状入料口,其与炉体连通的入料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设置在炉体外侧的框架型支撑架,其一侧设置爬梯,且支撑架的顶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盖体顶部连接;
设置于炉体一侧的除尘组件,其通过出气管与炉体内部连通,且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通过抽真空管与除尘组件顶部连通的真空泵,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其中,所述除尘组件被配置为包括金属壳体,其内通过朝向出气管侧,具有弧形结构的隔板,进而间隔出靠近出气管的第一除尘区,以及靠近在真空泵侧的第二除尘区;
所述第一除尘区内设置有螺旋状的除尘板,所述除尘板上设置有多个除尘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的滤布,所述第二除尘区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滤网层,活性炭吸附层以及纤维过滤层;
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春林马超黄先东张孝华曾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明宏恒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