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属于煤矿开采装置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采煤机的支撑装置减震效果差,以及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下端设置有伸缩柱,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支撑板与放置板之间还连接有缓冲装置,伸缩柱包括移动柱和位于移动柱下端的固定套,固定套的下端连接有承托板,移动柱的下端伸入固定套内后连接有减震弹簧,移动柱的外壁套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弹性支撑单元,任意弹性支撑单元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抓紧的抓紧单元。
A new supporting device of Shear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装置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采煤机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机械化采煤可以减轻体力劳动和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采煤机在工作状态时,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把煤从煤体上破落下来,工作状态的采煤机受到煤体的反作用力,使采煤机受到的重力大于本体的重力;并且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强烈的震动,现有的采煤机的支撑装置一般不具有减震效果,或设置有减震结构的采煤机均为普通的减震结构,结构较为单一,在进行采煤机减震时的减震效果不加,不利于采煤机的长期使用;采煤机的工作环境一般均较为复杂,采煤机工作的地面到底不平,并且土质疏密程度不一,现在的支撑装置对地面的质密程度有一定的要求,现有的支撑装置采用支柱的形式,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采煤机的支撑装置减震效果差,以及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下端设置有伸缩柱,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支撑板与放置板之间还连接有缓冲装置,伸缩柱包括移动柱和位于移动柱下端的固定套,固定套的下端连接有承托板,移动柱的下端伸入固定套内后连接有减震弹簧,移动柱的外壁套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弹性支撑单元,任意弹性支撑单元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抓紧的抓紧单元。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缓冲装置包括壳体、上缓冲块、下缓冲块、缓冲凸起和弹性球;壳体上端开口并向内侧弯折形成缓冲腔,上缓冲块和下缓冲块均位于缓冲腔内,上缓冲块的上端与放置板相互连接,上缓冲块与下缓冲块相对的一侧错位设置若干缓冲凸起,若干弹性球位于下缓冲块的下端与缓冲腔的下端之间。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弹性支撑单元包括导向柱,导向套、压缩弹簧、挡板、连接杆和辅助支撑块;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环相互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下端与导向套相互连接,导向套的下端与挡板相互连接,导向柱的上端伸入导向套内,导向柱的下端与辅助支撑块相互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柱外围位于挡板与辅助支撑块之间。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向套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挡板与导向套外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抓紧单元包括固定板、抓紧钉、破土钉、升降板、导向弹簧和限位块;辅助支撑块的下端向上凹陷形成放置槽,固定板设置在放置槽内,破土钉的上端贯穿固定板与放置槽内壁相互连接,升降板套设在破土钉上并可沿破土钉上下移动,导向弹簧位于固定板与升降板之间,多个抓紧钉环形分布在升降板的外围,任意抓紧钉的上端与固定板相互铰接;限位块位于破土钉的下端。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破土钉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条排屑槽。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任意连接杆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通过伸缩柱内的减震弹簧起到主要的减震支撑作用,在移动柱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的至少三个弹性支撑单元,对移动柱起到辅助支撑定位的作用,使伸缩柱对采矿机起到支撑作用时,将一部分重力均分到弹性支撑单元上,通过弹性支撑单元起到增大支撑面积的效果,进一步保证支撑装置对采矿机起到支撑作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多个弹性支撑单元之前相对独立,能适应高地不平的工作环境,提高本申请的支撑装置的适用范围,并且单个弹性支撑单元失效时,也不影响本申请的支撑装置对采矿机的支撑作用,保证本申请的支撑装置有效支撑;通过缓冲装置,先对采矿机的大幅度震动起到蓄能的作用,有效减小作用直接传递到伸缩柱上,保证伸缩柱的使用安全。2、缓冲装置通过相互错位设置的缓冲凸起,对采矿机进行首先的振动能进行蓄能,对缓冲凸起进行压缩,并且在下缓冲块的下端还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球,通过弹性球的压缩进行进一步的蓄能,避免采矿机直接与支撑板发生刚性接触,通过缓冲凸起以及弹性球对采矿机起到有效的缓冲的作用。3、在移动柱的外壁设置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弹性支撑单元,环形阵列设置的作用是保证承受重力时受力均分,避免某个弹性支撑单元承受重力过重时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弹性支撑单元跟随移动轴的向下移动而向下移动,弹性支撑单元的作用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避免在震动过强的情况,经过缓冲装置以及减震弹簧的缓冲之后,震动力还很强烈的情况,弹性支撑单元向下移动辅助支撑块与底面接触,然后通过压缩弹簧吸收一部分能量;保证支撑装置的使用安全,同时进一步提高支撑装置的减震效果。4、在导向套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起到辅助压缩弹簧的作用,进一步吸收震动的能量;在挡板与导向柱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有效避免空气中粉尘进入到导向套内,造成导向套内的堵塞,影响挡板与导向柱的相对滑动。5、在弹性支撑单元的下端还设置有抓紧单元,通过抓紧单元,实现弹性支撑单元受到向下的力的作用时,使抓紧单元深入到地面的下端,避免辅助支撑块发生相对滑动,保证采矿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过大时,震动强度大而造成采矿机滑动,甚至侧方的情况,保证采矿机的使用安全;其工作原理为:破土钉破开地面的外层,同时抓紧钉的倾斜角度小,与地面的倾角为10-20°,抓紧钉也能很容破开地面的外层,破土钉在持续向下的外力的作用下持续向下移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并对导向弹簧进行压缩,升降板的外径大于多个抓紧钉环形组成的圆形的内径,升降板的外侧与抓紧钉相互接触,在升降板持续上升的过程中,升降板与抓紧钉的接触部位也逐渐上移,使抓紧钉与底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进而实现对地面的抓紧。6、在破土钉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条排屑槽,保证破土钉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更容易破开地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板,2-伸缩柱,210-移动柱,220-固定套,230-减震弹簧,3-放置板,4-缓冲装置,410-上缓冲块,420-缓冲凸起,430-下缓冲块,440-弹性球,450-壳体,5-缓冲腔,6-连接环,7-弹性支撑单元,710-连接杆,720-导向套,721-复位弹簧,730-挡板,731-密封圈,740-导向柱,750-压缩弹簧,760-辅助支撑块,8-抓紧单元,810-固定板,820-破土钉,8201-排屑槽,830-导向弹簧,840-抓紧钉,850-升降板,860-限位块,9-放置槽,10-承托板,1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1-3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的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下端设置有伸缩柱2,支撑板1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3;支撑板1与放置板3之间还连接有缓冲装置4,伸缩柱2包括移动柱210和位于移动柱210下端的固定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下端设置有伸缩柱(2),所述支撑板(1)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3);/n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与放置板(3)之间还连接有缓冲装置(4),所述伸缩柱(2)包括移动柱(210)和位于移动柱(210)下端的固定套(220),所述固定套(220)的下端连接有承托板(10),所述移动柱(210)的下端伸入固定套(220)内后连接有减震弹簧(230),所述移动柱(210)的外壁套设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弹性支撑单元(7),任意所述弹性支撑单元(7)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抓紧的抓紧单元(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下端设置有伸缩柱(2),所述支撑板(1)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3);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与放置板(3)之间还连接有缓冲装置(4),所述伸缩柱(2)包括移动柱(210)和位于移动柱(210)下端的固定套(220),所述固定套(220)的下端连接有承托板(10),所述移动柱(210)的下端伸入固定套(220)内后连接有减震弹簧(230),所述移动柱(210)的外壁套设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弹性支撑单元(7),任意所述弹性支撑单元(7)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抓紧的抓紧单元(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壳体(450)、上缓冲块(410)、下缓冲块(430)、缓冲凸起(420)和弹性球(440);
所述壳体(450)上端开口并向内侧弯折形成缓冲腔(5),所述上缓冲块(410)和下缓冲块(430)均位于缓冲腔(5)内,所述上缓冲块(410)的上端与放置板(3)相互连接,所述上缓冲块(410)与下缓冲块(430)相对的一侧错位设置若干缓冲凸起(420),若干弹性球(440)位于下缓冲块(430)的下端与缓冲腔(5)的下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机的新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单元(7)包括导向柱(740),导向套(720)、压缩弹簧(750)、挡板(730)、连接杆(710)和辅助支撑块(760);
所述连接杆(710)的一端与连接环(6)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710)的另一端下端与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宁宁,曹鹏,王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吴宁宁,曹鹏,王继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