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焦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71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焦炉,涉及焦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顶,所述炉顶设于所述炉体顶面;炉底,所述炉底设于所述炉体底面;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的外边缘平齐;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侧;加热炉墙,所述加热炉墙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侧;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墙内侧;活动炉墙,所述活动炉墙设于所述调节装置内侧,且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炉墙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一容置空间,达到了装置简单,可任意调节炭化室宽度,满足不同用户对实验焦炉炭化室宽度不同需求的技术效果。

An experimental coke ov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焦炉
本技术属于焦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焦炉。
技术介绍
目前,从煤质指标直接预测焦炭质量存在困难,现有的做法是将炼焦用煤放入实验焦炉中进行炼焦实验,以评价炼焦煤的质量。实验焦炉炉型常见的有20kg,40kg,70kg,100kg,200kg,300kg,400kg等类型,炭化室宽度从400-650mm不等,但是,这些实验焦炉一旦设计定型后,其炭化室宽度将无法改变,但是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其用于服务和指导炼焦配煤的生产实验焦炉的炭化室宽度却各不相同,导致实验焦炉与生产焦炉的炭化室宽度无法对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实验焦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实验焦炉与生产焦炉的炭化室宽度无法对应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装置简单,可任意调节炭化室宽度,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实验焦炉炭化室宽度的不同需求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焦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所述炉体具有一炉顶和炉底;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的空间内;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侧;加热炉墙,所述加热炉墙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侧;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炉墙的内壁相贴合,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四边形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四边形框架内部的连接杆;活动炉墙,所述活动炉墙设于所述调节装置内侧,且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炉墙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一容置空间。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外侧;且/或,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设于所述炉底外侧。优选的,还包括:装煤口,所述装煤口设于所述实验焦炉顶部,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优选的,还包括:机侧炉门,所述机侧炉门设于所述实验焦炉的第一侧面,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焦侧炉门,所述焦侧炉门设于所述实验焦炉的第二侧面,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其中,所述机侧炉门和所述焦侧炉门相对设置。优选的,还包括:上升管,所述上升管靠近所述机侧炉门顶部设置,且所述上升管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优选的,所述机侧炉门、所述焦侧炉门均与所述炉体通过连接件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转动合页。优选的,所述活动炉墙和所述调节装置均采用耐高温1100℃以上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优选的,所述炉顶设于所述炉体顶面;所述炉底设于所述炉体底面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验焦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顶和炉底,其中,所述炉顶设于所述炉体顶面;所述炉底设于所述炉体底面;所述实验焦炉从外部向内部依次包括第一保温层、加热装置、加热炉墙、调节装置以及活动炉墙,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最外侧,且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的外边缘平齐;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侧;所述加热炉墙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侧;所述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墙内侧;所述活动炉墙设于所述调节装置内侧,且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炉墙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实验焦炉在安装时,首先在紧贴一侧所述加热炉墙依次放入合适的所述调节装置和一侧活动炉墙,同时将所述调节装置和一侧的活动炉墙固定,以防倾倒;进而在紧贴另一侧的加热炉墙也依次放置合适的调节装置和另一侧活动炉墙,同时将调节装置和另一侧的活动炉墙固定,以防倾倒;最后关上机侧炉门和焦侧炉门,将实验焦炉加热至指定温度,从顶部装煤,开始炼焦实验。即通过放入所述活动炉墙和不同厚度的所述调节装置以调整左右两侧活动炉墙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调整炭化室宽度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实验焦炉与生产焦炉的炭化室宽度无法对应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装置简单,可任意调节炭化室宽度,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实验焦炉炭化室宽度的不同需求的技术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验焦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向机侧炉门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向焦侧炉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炉顶;2-炉底;3-第一保温层;4-加热装置;5-加热炉墙;6-调节装置;7-活动炉墙;8-容置空间;91-第二保温层;92-第三保温层;10-装煤口;11-上升管;12-连接件;13-机侧炉门;14-焦侧炉门。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实验焦炉,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实验焦炉与生产焦炉的炭化室宽度无法对应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通过炉体,所述炉体具有一炉顶和炉底;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的空间内;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侧;加热炉墙,所述加热炉墙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侧;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炉墙的内壁相贴合,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四边形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四边形框架内部的连接杆;活动炉墙,所述活动炉墙设于所述调节装置内侧,且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炉墙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一容置空间。达到了装置简单,可任意调节炭化室宽度,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实验焦炉炭化室宽度的不同需求的技术效果。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焦炉,请参考图1,具体如下:炉体,所述炉体具有一炉顶1和炉底2。进一步的,所述炉顶1设于所述炉体顶面;所述炉底2设于所述炉体底面具体而言,所述炉体为所述焦炉的主要外形结构,且所述焦炉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因此,所述炉体的形状与所述焦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炉体包括炉顶1和炉底2,且所述炉顶1的尺寸和所述炉底2的尺寸相同,在所述炉顶1和所述炉底2之间可进一步设置其他焦炉的组成元件。第一保温层3,所述第一保温层3设于所述炉顶1和所述炉底2形成的空间内。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保温层3为所述焦炉的外部保温结构,所述第一保温层3设置在所述炉顶1和所述炉底2之间,并且与所述炉顶1和所述炉底2均垂直安装,所述第一保温层3的外侧边部与所述炉顶1和所述炉底2的外边缘相平齐。具体的,当所述炉体为长方体结构时,此时所述炉顶1为长方体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炉底2为长方体结构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保温层3为所述炉体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所述炉体具有一炉顶和炉底;/n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的空间内;/n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侧;/n加热炉墙,所述加热炉墙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侧;/n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炉墙的内壁相贴合,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四边形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四边形框架内部的连接杆;/n活动炉墙,所述活动炉墙设于所述调节装置内侧,且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炉墙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一容置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具有一炉顶和炉底;
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的空间内;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侧;
加热炉墙,所述加热炉墙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内侧;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炉墙的内壁相贴合,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四边形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四边形框架内部的连接杆;
活动炉墙,所述活动炉墙设于所述调节装置内侧,且与所述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炉墙与所述炉顶和所述炉底形成一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焦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设于所述炉顶外侧;且/或,
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设于所述炉底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焦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煤口,所述装煤口设于所述实验焦炉顶部,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焦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涛张栓元代鑫徐荣广刘洋马超张小明郭德英赵鹏何亚斌薛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