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522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上的电池、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控制器、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前轮驱动装置和后轮驱动装置分别安装于车架的前轮和后端,转向驱动装置与前轮驱动装置连接而驱动前轮驱动装置转向;保护架装置设于车架后端;在速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保护架装置工作,保护架装置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形成三轮车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摩托车正常行驶时,保护架装置不工作。当前轮驱动装置或转向驱动装置检测到摩托车的转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保护架装置工作,使保护架装置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形成三轮车结构,防止车身因慢速导致不平衡而倾倒的情况。

A self balancing electric motorcycle with automatic driv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尤其是指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污染越来越严重,道路交通越来越堵塞。社会因交通拥堵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已经发展成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目前汽车占地体积大,耗能大,载客量与其体积耗能不相符的情况,设计出一辆占地空间小,低耗能的,方便出行且安全的电动摩托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缓解污染严重的问题。现有的平衡电动摩托车一般采用飞轮来实现车辆自平衡;通过驾驶员座位下方的两个飞轮开启时保持每分钟5000—12000转的转速,来保持车辆的自动平衡。但是这种电动摩托车的飞轮耗能高,而且一旦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巨大的动能释放出来,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驾驶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化、节能和安全可靠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上的电池、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控制器、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和后轮驱动装置分别安装于车架的前轮和后端,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与前轮驱动装置连接而驱动前轮驱动装置转向;所述保护架装置设于车架后端;所述控制器与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电连接;在前轮驱动装置或后轮驱动装置的速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保护架装置工作,保护架装置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形成三轮车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车架包括主体架构,以及分别固定安装于主体架构前端和后端的前弯管和后弯管;所述前弯管尾端设有方向盘安装板;后弯管尾端设有坐垫安装板;所述后弯管尾端下方设有后尾横杆。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带驱动电机的前轮、前叉、刹车装置和第一编码器,所述刹车装置安装在所述前叉上,第一编码器安装在所述前叉上而对前轮的转速进行检测;第一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联轴器、套筒和转向电机,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于车架上,所述联轴器一端连接转向电机,所述前叉穿过套筒与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转向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后轮驱动装置包括减震器、刹车装置、后轮和第二编码器,后轮可旋转安装于车架上,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后尾横杆,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车架;所述第二编码器安装于车架上而对后轮的转速进行检测。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保护架装置包括铰接于车架后端的支撑架,可旋转安装于支撑架底端的滚轮,用于控制支撑架摆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前轮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转向电机的转向电机驱动器,用于检测车架倾斜角度的角度传感器,以及单片机;所述前轮电机驱动器、转向电机驱动器和角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电池设于壳体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加速或减速的脚踏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与单片机电连接。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身上的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视觉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检测,实时获得车架行驶时和行驶速度、前方的环境和车架的倾斜角度信息,然后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向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实现自平衡自动行驶的目的,抛弃了飞轮的高能耗高成本,具有多功能,智能化、节能和安全可靠的优点。2、本技术在摩托车正常行驶时,支撑架处于收起状态。当第一编码器或第二编码器检测到摩托车的转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工作而驱动支撑架向下摆动,从而两个滚轮与前轮形成三轮车结构,起到停车后对车身的支撑作用,防止车身因慢速导致不平衡而倾倒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脚踏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涉及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1和设于车架1上的电池2、前轮驱动装置3、后轮驱动装置4、控制器5、转向驱动装置6和保护架装置7,所述前轮驱动装置3和后轮驱动装置4分别安装于车架1的前轮和后端,所述转向驱动装置6与前轮驱动装置3连接而驱动前轮驱动装置3转向;所述保护架装置7设于车架1后端;所述控制器5与前轮驱动装置3、后轮驱动装置4转向驱动装置6和保护架装置7电连接;在前轮驱动装置3或后轮驱动装置4的速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5控制保护架装置7工作,保护架装置7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3形成三轮车结构。在摩托车正常行驶时,保护架装置7不工作。当前轮驱动装置3或转向驱动装置6检测到摩托车的转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5控制保护架装置7工作,使保护架装置7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3形成三轮车结构,防止车身因慢速导致不平衡而倾倒的情况。如图4所示,所述车架1包括主体架构11,以及分别固定安装于主体架构11前端和后端的前弯管12和后弯管13;所述前弯管12尾端设有方向盘安装板14;后弯管13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坐垫151的坐垫安装板15;所述后弯管13尾端下方设有后尾横杆16。所述前轮驱动装置3包括带驱动电机的前轮31、前叉32、刹车装置33和第一编码器34,所述刹车装置33安装在所述前叉32上,第一编码器34安装在所述前叉32上而对前轮31的转速进行检测;第一编码器34与控制器5电连接。第一编码器34的读数头安装在前叉32右端支撑柱上,第一编码器34的同步轮安装在前轮31的车轴上,与前轮31同步转动,所以第一编码器34可实时读取前轮31的转速;所述前轮31是为一主动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上的电池、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控制器、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和后轮驱动装置分别安装于车架的前轮和后端,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与前轮驱动装置连接而驱动前轮驱动装置转向;所述保护架装置设于车架后端;所述控制器与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电连接;在前轮驱动装置或后轮驱动装置的速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保护架装置工作,保护架装置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形成三轮车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上的电池、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控制器、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和后轮驱动装置分别安装于车架的前轮和后端,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与前轮驱动装置连接而驱动前轮驱动装置转向;所述保护架装置设于车架后端;所述控制器与前轮驱动装置、后轮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和保护架装置电连接;在前轮驱动装置或后轮驱动装置的速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保护架装置工作,保护架装置与地面接触而与前轮驱动装置形成三轮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主体架构,以及分别固定安装于主体架构前端和后端的前弯管和后弯管;所述前弯管尾端设有方向盘安装板;后弯管尾端设有坐垫安装板;所述后弯管尾端下方设有后尾横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包括带驱动电机的前轮、前叉、刹车装置和第一编码器,所述刹车装置安装在所述前叉上,第一编码器安装在所述前叉上而对前轮的转速进行检测;第一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平衡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联轴器、套筒和转向电机,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于车架上,所述联轴器一端连接转向电机,所述前叉穿过套筒与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转向电机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彦于兆勤钟耿君梁铧杰周瑞浩林妍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