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煜专利>正文

下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49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车,包括车体、升降装置和下料板,升降装置的下端设在车体中,下料板与升降装置相连,升降装置带动下料板上下运动,车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外部装置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升降装置来提升或者降低下料板的高度,使得下料板的前端的高度和外部加工装置的尾端的高度相持平,已经加工完成后的零部件可以进入到下料板上,经过下料板滑动到车体的空间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来提升或者降低下料板的高度,满足大部分加工装置的下料,不需要多个不同高度的下料车就可以与不同高度的加工装置的尾端相持平并下料,使用方便。

Litter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料车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下料车。
技术介绍
机械零部件加工完成后,需要对机械零部件进行下料和装车,在下料过程中往往会用到下料车,传统的下料车结构比较简单,只是一种装料和运输的工具,在下料过程中,由于每个加工零部件的加工装置尾端下料的高度都不一样,下料过程中零部件在装入下料车时,容易散落在地面上,造成不便;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准备多个不同高度的下料车,这样不仅占据空间,而且使用过程需要找到合适的下料车,因此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料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料车,包括车体、升降装置和下料板,升降装置的下端设在车体中,下料板与升降装置相连,升降装置带动下料板上下运动,车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外部装置的空间。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升降装置来提升或者降低下料板的高度,使得下料板前端的高度和外部加工装置尾端的高度相持平,已经加工完成后的零部件可以进入到下料板上,经过下料板滑动到车体的空间中。因此,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来提升或者降低下料板的高度,可以满足大部分加工装置的下料,不需要多个不同高度的下料车就可以与不同高度的加工装置的尾端相持平并下料,使用方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料板呈倾斜的弧形状,下料板的两侧均设有挡板。由此,由于下料板呈倾斜的弧形状,因此,当加工装置尾端的零部件进入到下料板时,零部件可以自行的滑入到车体中,同时,零部件在滑入到车体的过程中,挡板可以挡住零部件,防止零部件从下料板的两侧滑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二丝母、推动杆和升降板,支撑架设在车体上,第一丝杆横向设置在支撑架上,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相配合,第二丝杆竖向设在支撑架上,第二丝母套合在第二丝杆上,推动杆的下端设在第二丝母上,上端设在升降板上,升降板与下料板相连,转动第一丝杆时,第一丝杆带动第二丝杆和升降板上下运动。由此,支撑架可以起到支撑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二丝母、推动杆和升降板的作用,当需要升降板上下运动时,转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丝母上下运动,最终带动升降板上下运动,升降板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下料板上下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下料板的高度与零部件加工装置的尾端出料处的高度持平,方便出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定位伸缩杆,两个定位伸缩杆分别位于第二丝杆的两边,定位伸缩杆的下端设在支撑架上,上端设在升降板上。由此,定位伸缩杆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升降板能够平稳的上升和下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装置还包括转动手柄,转动手柄设在支撑架上,转动手柄与第一丝杆的一端相连,转动手柄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由此,通过转动手柄可以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使得升降板上升和下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套设在第一丝杆上,第二壳体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由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起到保护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体的下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滚动轮。由此,滚动轮的存在可以方便车体运输零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体的一端设有竖直杆。由此,竖直杆可以挡住零部件,防止零部件在下料过程中掉落出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下料车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升降装置隐藏推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升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车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11-连接杆;111-滚动轮;12-竖直杆;2-升降装置;21-支撑架;211-凸耳;212-支撑脚;22-第一丝杆;221-第一壳体;2211-第一斜齿轮;23-第二丝杆;231-第二壳体;2311-第二斜齿轮;24-第二丝母;25-推动杆;26-升降板;27-定位伸缩杆;28-转动手柄;3-下料板;31-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图1~图4示意性的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下料车的结构。如图1~图4所示,一种下料车,包括车体1、升降装置2和下料板3。此外,下料车还包括两个定位伸缩杆2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2的下端可以固定在车体1中,下料板3与升降装置2的上端相连,升降装置2可以通过其自身带动下料板3上下运动,车体1上有用于放置外部装置(此处的外部装置是指零部件)的空间。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料板3整体呈倾斜的弧形状,倾斜的弧形状是指:图1中下料板3的左端最高,然后从左往右逐渐变低,此外,下料板3下降到最低时,下料板3的最右端基本与车体1内部相接触,下料板3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即零部件经过下料板3后,可以从较低的位置(即图1中下料板3的最右端)掉落在车体1上。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下料板3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挡板31,由于下料板3呈倾斜的弧形状,因此,当加工装置尾端的零部件进入到下料板上3时,零部件可以自行的滑入到车体1中,同时,零部件在滑入到车体1的过程中,挡板31可以挡住零部件,防止零部件从下料板3的两侧自行滑出。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2包括支撑架21、第一丝杆22、第二丝杆23、第二丝母24、推动杆25和升降板26,支撑架21的下端可以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在车体1上,第一丝杆22则横向安装在支撑架21上,第二丝杆23与第一丝杆22相配合,即第一丝杆22与第二丝杆23相接触的地方均设有螺纹或者齿纹,第二丝杆23竖向安装在支撑架21上,第二丝母24套合在第二丝杆23上,推动杆25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丝母24上,并且推动杆25为空心结构,推动杆25不会与第二丝杆23有任何的接触,推动杆25的上端安装在升降板26的下端面上,升降板26与下料板3固定在一起,转动第一丝杆22时,第一丝杆22可以最终带动升降板26上下运动,支撑架21可以起到支撑第一丝杆22、第二丝杆23、第二丝母24、推动和升降板26的作用,同时,当需要升降板26上下运动时,只需要转动第一丝杆22转动,第一丝杆22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丝杆23转动,第二丝杆2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丝母24上下运动,最终带动升降板26上下运动,升降板26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下料板3上下运动,通过这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升降装置(2)和下料板(3),所述升降装置(2)的下端设在所述车体(1)中,所述下料板(3)与所述升降装置(2)相连,所述升降装置(2)带动所述下料板(3)上下运动,所述车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外部装置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升降装置(2)和下料板(3),所述升降装置(2)的下端设在所述车体(1)中,所述下料板(3)与所述升降装置(2)相连,所述升降装置(2)带动所述下料板(3)上下运动,所述车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外部装置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3)呈倾斜的弧形状,所述下料板(3)的两侧均设有挡板(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支撑架(21)、第一丝杆(22)、第二丝杆(23)、第二丝母(24)、推动杆(25)和升降板(26),所述支撑架(21)设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丝杆(22)横向设置在支撑架(21)上,所述第二丝杆(23)与所述第一丝杆(22)相配合,所述第二丝杆(23)竖向设在支撑架(21)上,所述第二丝母(24)套合在所述第二丝杆(23)上,所述推动杆(25)的下端设在所述第二丝母(24)上,上端设在所述升降板(26)上,所述升降板(26)与下料板(3)相连,转动第一丝杆(22)时,第一丝杆(22)带动最终带动升降板(2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煜
申请(专利权)人:陈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