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79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29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包括安装台、安装板、安装架、限位件、移动板、第一导向杆、弹性件、转轴、绕线轮、转动条、把手、第一拉绳、第一吊环、支撑板、支撑垫、第二导向杆和支架;两个支撑垫并排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和第三导向孔,支撑板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第一吊环和绕线轮通过第一拉绳连接;转动条与绕线轮连接;绕线轮与转轴连接;安装板与安装架连接;第一导向杆两端与安装板和安装架分别连接;移动板与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弹性件与安装架和移动板分别连接;限位件与移动板连接,限位件包括移动台和限位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支撑患者肢体,且能调节患者肢体高度以方便医务人员检查,使用省力,使用便利性好。

A lifting device for neurology ex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
本技术涉及托举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是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病患。在神经内科临床上,若患者肢体存在局部神经萎缩或局部神经刺激不敏感情况,医护人员检查患者肢体时,需要将患者肢体抬起,比较费力,也不方便检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能支撑患者肢体,且能调节患者肢体高度以方便医务人员检查,使用省力,使用便利性好。(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包括安装台、安装板、安装架、限位件、移动板、第一导向杆、弹性件、转轴、绕线轮、转动条、把手、第一拉绳、第一吊环、支撑板、支撑垫、第二导向杆和支架;支架并排设置两个,两个支架分别设置在安装台水平方向两个侧面上,支架为U形结构,支架U形开口朝向安装台;多个第二导向杆竖直设置在支架上;两个支撑垫并排设置在支撑板上,两个支撑垫分别位于安装台水平方向两侧;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和第三导向孔,支撑板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第一吊环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吊环和绕线轮通过第一拉绳连接;把手与转动条连接;转动条与绕线轮连接;绕线轮与转轴连接;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安装板与安装架连接;多个第一导向孔呈圆周设置;第一导向杆两端与安装板和安装架分别连接;移动板与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弹性件与安装架和移动板分别连接;限位件与移动板连接,限位件包括移动台和限位条;移动台为圆柱结构,移动台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移动台与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多个限位条绕移动台中轴线均匀设置在移动台上远离移动板一侧,限位条贯穿第一导向孔;安装板和安装架均设置在安装台上。优选的,支撑板底部设置有第二吊环;支架上设置有第三吊环;第二吊环和第三吊环通过第二拉绳连接。优选的,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优选的,限位条上设置有按压块;按压块绕限位件中轴线设置有多个。优选的,支撑垫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为弧形槽。优选的,支撑垫上设置有粘扣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医务人员将患者肢体放置在支撑垫上,一只手按压限位条,使限位条脱离对转动条位置的限定,限位件压向移动板,移动板压缩弹性件,弹性件储存弹性势能,医务人员另一只手转动把手,使转动条转动,转动条带动绕线轮转动,以对第一拉绳进行收放操作,从而通过第一拉绳带动第一吊环、支撑板和支撑垫升降,实现患者肢体高度的调节。当医务人员将支撑垫调节至方便检查患者肢体的高度时,医务人员松开限位条,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弹性件推动移动板和限位件向转动条方向移动,使转动条被卡在两个相邻的限位条之间,从而限定转动条的位置,进而限定绕线轮的转动,使支撑垫维持高度。该托举装置能支撑患者肢体,且能调节患者肢体高度以方便医务人员检查,使用省力,使用便利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中支撑板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中限位件的限位原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中限位件和安装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安装台;2、安装板;201、第一导向孔;3、安装架;4、限位件;41、移动台;411、第二导向孔;42、限位条;5、移动板;6、第一导向杆;7、弹性件;8、转轴;9、绕线轮;10、转动条;11、把手;12、按压块;13、第一拉绳;14、第一吊环;15、支撑板;151、通孔;152、第三导向孔;16、支撑垫;161、凹槽;17、粘扣带;18、第二导向杆;19、第二吊环;20、第三吊环;21、第二拉绳;22、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包括安装台1、安装板2、安装架3、限位件4、移动板5、第一导向杆6、弹性件7、转轴8、绕线轮9、转动条10、把手11、第一拉绳13、第一吊环14、支撑板15、支撑垫16、第二导向杆18和支架22;支架22并排设置两个,两个支架22分别设置在安装台1水平方向两个侧面上,支架22为U形结构,支架22U形开口朝向安装台1;多个第二导向杆18竖直设置在支架22上;两个支撑垫16并排设置在支撑板15上,两个支撑垫16分别位于安装台1水平方向两侧;支撑板15上设置有通孔151和第三导向孔152,支撑板15与第二导向杆18滑动连接;第一吊环14设置在支撑板15上;第一吊环14和绕线轮9通过第一拉绳13连接;把手11与转动条10连接;转动条10与绕线轮9连接;绕线轮9与转轴8连接;转轴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安装板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201,安装板2与安装架3连接;多个第一导向孔201呈圆周设置;第一导向杆6两端与安装板2和安装架3分别连接;移动板5与第一导向杆6滑动连接;弹性件7与安装架3和移动板5分别连接;限位件4与移动板5连接,限位件4包括移动台41和限位条42;移动台41为圆柱结构,移动台4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411,移动台41与第一导向杆6滑动连接;多个限位条42绕移动台41中轴线均匀设置在移动台41上远离移动板5一侧,限位条42贯穿第一导向孔201;安装板2和安装架3均设置在安装台1上。本技术中,医务人员将患者肢体放置在支撑垫16上,一只手按压限位条42,使限位条42脱离对转动条10位置的限定,限位件4压向移动板5,移动板5压缩弹性件7,弹性件7储存弹性势能,医务人员另一只手转动把手11,使转动条10转动,转动条10带动绕线轮9转动,以对第一拉绳13进行收放操作,从而通过第一拉绳13带动第一吊环14、支撑板15和支撑垫16升降,实现患者肢体高度的调节。当医务人员将支撑垫16调节至方便检查患者肢体的高度时,医务人员松开限位条42,弹性件7释放弹性势能,弹性件7推动移动板5和限位件4向转动条10方向移动,使转动条10被卡在两个相邻的限位条42之间,从而限定转动条10的位置,进而限定绕线轮9的转动,使支撑垫16维持高度。该托举装置能支撑患者肢体,且能调节患者肢体高度以方便医务人员检查,使用省力,使用便利性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1)、安装板(2)、安装架(3)、限位件(4)、移动板(5)、第一导向杆(6)、弹性件(7)、转轴(8)、绕线轮(9)、转动条(10)、把手(11)、第一拉绳(13)、第一吊环(14)、支撑板(15)、支撑垫(16)、第二导向杆(18)和支架(22);/n支架(22)并排设置两个,两个支架(22)分别设置在安装台(1)水平方向两个侧面上,支架(22)为U形结构,支架(22)U形开口朝向安装台(1);多个第二导向杆(18)竖直设置在支架(22)上;两个支撑垫(16)并排设置在支撑板(15)上,两个支撑垫(16)分别位于安装台(1)水平方向两侧;支撑板(15)上设置有通孔(151)和第三导向孔(152),支撑板(15)与第二导向杆(18)滑动连接;/n第一吊环(14)设置在支撑板(15)上;第一吊环(14)和绕线轮(9)通过第一拉绳(13)连接;把手(11)与转动条(10)连接;转动条(10)与绕线轮(9)连接;绕线轮(9)与转轴(8)连接;转轴(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安装板(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201),安装板(2)与安装架(3)连接;多个第一导向孔(201)呈圆周设置;第一导向杆(6)两端与安装板(2)和安装架(3)分别连接;移动板(5)与第一导向杆(6)滑动连接;弹性件(7)与安装架(3)和移动板(5)分别连接;限位件(4)与移动板(5)连接,限位件(4)包括移动台(41)和限位条(42);移动台(41)为圆柱结构,移动台(4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411),移动台(41)与第一导向杆(6)滑动连接;多个限位条(42)绕移动台(41)中轴线均匀设置在移动台(41)上远离移动板(5)一侧,限位条(42)贯穿第一导向孔(201);安装板(2)和安装架(3)均设置在安装台(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1)、安装板(2)、安装架(3)、限位件(4)、移动板(5)、第一导向杆(6)、弹性件(7)、转轴(8)、绕线轮(9)、转动条(10)、把手(11)、第一拉绳(13)、第一吊环(14)、支撑板(15)、支撑垫(16)、第二导向杆(18)和支架(22);
支架(22)并排设置两个,两个支架(22)分别设置在安装台(1)水平方向两个侧面上,支架(22)为U形结构,支架(22)U形开口朝向安装台(1);多个第二导向杆(18)竖直设置在支架(22)上;两个支撑垫(16)并排设置在支撑板(15)上,两个支撑垫(16)分别位于安装台(1)水平方向两侧;支撑板(15)上设置有通孔(151)和第三导向孔(152),支撑板(15)与第二导向杆(18)滑动连接;
第一吊环(14)设置在支撑板(15)上;第一吊环(14)和绕线轮(9)通过第一拉绳(13)连接;把手(11)与转动条(10)连接;转动条(10)与绕线轮(9)连接;绕线轮(9)与转轴(8)连接;转轴(8)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安装板(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201),安装板(2)与安装架(3)连接;多个第一导向孔(201)呈圆周设置;第一导向杆(6)两端与安装板(2)和安装架(3)分别连接;移动板(5)与第一导向杆(6)滑动连接;弹性件(7)与安装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叶马坤郭志明赵秋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