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74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包括第一钳体及活动连接于第一钳体上的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一钳头;第一钳头的前部向上翘起,且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颗粒凸起;第一钳头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杆;第二钳体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二钳头;第二钳头包括两片左右对称的弧形片;两片弧形片中均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通孔;两片弧形片的表面还设有防滑花纹;第二钳头后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断骨复位后维持效果更好,且在维持复位的同时,不影响钢板的植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
技术介绍
复位维持器,是骨折治疗中常用到的工具。在骨折治疗手术中,骨折复位后,需要夹住断骨,以维持复位好的位置,再钢板和螺钉固定。现在市面上的复位维持器虽然已经具备了夹住断骨、复位维持的功能,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的复位维持器的钳头部位与骨骼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夹持不牢固,夹持时易出现移位,维持效果不理想;2、现有的复位维持器夹住断骨的同时,也阻挡了钢板的放置,需要移开复位维持器,再放置钢板,如此便造成了骨折复位的丢失,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一种维持效果更好,且在维持复位的同时,不影响钢板植入的新型复位维持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包括第一钳体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钳体上的第二钳体;所述的第一钳体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一钳头;所述的第一钳头的前部向上翘起,且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颗粒凸起;所述的第一钳头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杆;所述的第二钳体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二钳头;所述的第二钳头包括两片左右对称的弧形片;所述的两片弧形片均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通孔;所述的两片弧形片的表面还设有防滑花纹;所述的第二钳头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杆。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后端均设有手持部。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钳体的手持部前侧设有齿槽,所述的第二钳体的手持部前侧设有齿条,且所述的齿槽与所述齿条可以相互咬合。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弧形杆向下弯曲,所述的第二弧形杆向上弯曲。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片上设有三排通孔,每排通孔的数量为3-5个。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150°。进一步地,所述的颗粒凸起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钳头上表面,且所述颗粒凸起为软质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钳头的前部上翘和颗粒凸起设计,增加了使用便捷性及摩擦力,第二钳头的两片弧形片设计,能增大与骨骼的接触面积,贴合骨骼形状,从而增加夹持的稳定性,不易出现移位;且弧形片上设有不同角度的通孔,方便术者进行临时固定。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设计,给钢板的放置留下了空间,术者在维持复位的同时,无需移开复位维持器即可进行钢板固定,减少了工作量,增加了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连接件,4-手持部;1.1-第一钳头,1.2-颗粒凸起,1.3-第一弧形杆,1.4-齿槽;2.1-第二钳头,2.2-弧形片,2.3-通孔,2.4-第二弧形杆,2.5-齿条,2.6-防滑花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包括第一钳体1及活动连接于第一钳体1上的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一钳头1.1;第一钳头1.1的前部向上翘起,且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颗粒凸起1.2;第一钳头1.1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杆1.3;第二钳体2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二钳头2.1;第二钳头2.1包括两片左右对称的弧形片2.2;两片弧形片2.2中均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通孔2.3;两片弧形片2.2的表面还设有防滑花纹2.6;第二钳头2.1后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杆2.4;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通过连接件3活动连接;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后端均设有手持部4;第一钳体1的手持部4前侧设有齿槽1.4,第二钳体2的手持部4前侧设有齿条2.5,且齿槽1.4与齿条2.5可以相互咬合;第一弧形杆1.3向下弯曲,第二弧形杆2.4向上弯曲;弧形片2.2上设有三排通孔2.3,每排通孔2.3的数量为3-5个;通孔2.3轴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150°;颗粒凸起1.2固定连接于第一钳头1.1上表面,且颗粒凸起1.2为软质材料制成。实际使用中,术者先将病人的断骨复位;再持本申请的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将第一钳头1.1置于断骨下方,并使颗粒凸起1.2紧贴于断骨;接着术者操作手持部4,使第二钳头2.1缓缓合拢,并使两片弧形片2.2紧贴于断骨,此时,由于两片弧形片2.2的形状贴合断骨,且与断骨的接触面上设有防滑花纹2.6,使得被夹持的断骨不易移位;完成夹持工作后,术者选择合适角度的通孔2.3,用克氏针对断骨进行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完成后,术者可从第一弧形杆1.3和第二弧形杆2.4形成的椭圆形空隙中插入钢板,并对钢板进行固定,而不需要移开复位维持器;钢板固定完毕后,取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并移除复位维持器;最后进行缝合工作,手术完成。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体(1)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钳体(1)上的第二钳体(2);所述的第一钳体(1)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一钳头(1.1);所述的第一钳头(1.1)的前部向上翘起,且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颗粒凸起(1.2);所述的第一钳头(1.1)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杆(1.3);所述的第二钳体(2)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二钳头(2.1);所述的第二钳头(2.1)包括两片左右对称的弧形片(2.2);所述的两片弧形片(2.2)中均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通孔(2.3);所述的两片弧形片(2.2)的表面还设有防滑花纹(2.6);所述的第二钳头(2.1)后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杆(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体(1)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钳体(1)上的第二钳体(2);所述的第一钳体(1)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一钳头(1.1);所述的第一钳头(1.1)的前部向上翘起,且上表面设有若干个颗粒凸起(1.2);所述的第一钳头(1.1)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杆(1.3);所述的第二钳体(2)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第二钳头(2.1);所述的第二钳头(2.1)包括两片左右对称的弧形片(2.2);所述的两片弧形片(2.2)中均设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通孔(2.3);所述的两片弧形片(2.2)的表面还设有防滑花纹(2.6);所述的第二钳头(2.1)后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杆(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通过连接件(3)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复位维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后端均设有手持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少坤杨长春顾志谦邬耀军王婧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