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永杰专利>正文

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47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其包括一个驱动主体,通过内燃机对驱动主体实现驱动;驱动主体内部的主牵引轮内部设置有一个变速模块,变速模块的左端固定在驱动主体左侧壁上,主牵引轮左端延伸设置有一个主驱动轮,变速模块的右端和主牵引轮固定至一体;驱动主体的右侧壁上,自主牵引轮上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驱动轮;在驱动主体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牵引轮,后侧牵引轮上的外侧从动轮和外侧驱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环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计,通过对主牵引轮以及后侧牵引轮的同步驱动,可大大提高其抓地能力,在深耕及负荷较大的领域可实现较好的驱动效果。

New double drive deep plou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双驱动深耕机
本技术属于深耕驱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农田深耕领域,现有的深耕牵引机械多为单驱动式,通过此种结构设置的牵引设备在工作时,其驱动源为单轮驱动,因深耕时负荷较大,单轮的驱动方式抓地能力较差,在满载运行状态下容易打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双驱动深耕机进行改善,设计一款可以实现大功率驱动的新型双驱动深耕机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实现双轮的同时驱动,有效提高牵引机抓地能力。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其包括一个驱动主体,驱动主体的顶部为一个内燃机,所述的内燃机通过内燃驱动轮对驱动主体实现驱动;驱动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一个阻挡框,驱动主体的后端顶面上设置有一个弧状连杆,所述的弧状连杆的后侧设置有两个把手;驱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牵引轮,所述的主牵引轮为筒状结构设置,其内部设置有一个变速模块,所述的变速模块的左端固定在驱动主体左侧壁上,其左端延伸设置有一个主驱动轮,变速模块的右端和主牵引轮固定至一体;驱动主体的右侧壁上,自主牵引轮上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驱动轮;在驱动主体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牵引轮,所述的后侧牵引轮的右端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从动轮,所述的外侧从动轮和外侧驱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环形连接。所述的驱动主体的后侧,其左右侧壁上皆设置有一个固定转轴,所述的固定转轴上皆铰接固定有一个摆动臂,通过左右设置的两个摆动臂将后侧牵引轮架设固定;每个摆动臂上皆设置有避震器和驱动主体左右侧壁的顶部连接。所述的主牵引轮和后侧牵引轮皆为筒状结构设置,其外表上均布设置有驱动齿,所述的驱动齿采用U型钢截取制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通过将主牵引轮直接和变速模块连接设置,再通过主牵引轮上延伸设置外侧驱动轮,通过外侧驱动轮和后侧牵引轮上的外侧从动轮连接,以此实现对后侧牵引轮的同步驱动,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设置,其在主牵引轮以及后侧牵引轮上设置驱动齿,通过对主牵引轮以及后侧牵引轮的同步驱动,可大大提高其抓地能力,并且两轮同步转动,在深耕及负荷较大的领域可实现较好的驱动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双驱动深耕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右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驱动主体,2、内燃机,3、弧状连杆,4、把手,5、阻挡框,6、内燃驱动轮,7、变速模块,8、主牵引轮,9、摆动臂,10、后侧牵引轮,11、避震器,12、驱动齿,13、外侧主动轮,14、外侧从动轮,15、固定转轴,16、主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所示,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其包括一个驱动主体1,驱动主体1的顶部为一个内燃机2,所述的内燃机优先选用汽油内燃机,所述的内燃机2通过内燃驱动轮6对驱动主体1实现驱动;驱动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一个阻挡框5,阻挡框的设置可防止外部物体对内燃机2造成碰撞;驱动主体1的后端顶面上设置有一个弧状连杆3,所述的弧状连杆3的后侧设置有两个把手4,所述的把手4上设置有刹车或者油门控制装置,因刹车、离合、油门控制装置在手扶牵引机械上的设计为通用结构,在此不作为重点赘述;驱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牵引轮8,所述的主牵引轮8为筒状结构设置,其内部设置有一个变速模块7,所述的变速模块7的左端固定在驱动主体1左侧壁上,其左端延伸设置有一个主驱动轮16,变速模块7的右端和主牵引轮8固定至一体,以上所述的变速模块7为整体式的变速箱,此种装置为驱动行业内通用;为使其存储空间降低,特将其放入至主牵引轮8内部,并和驱动主体1左侧壁固定至一体;驱动主体1的右侧壁上,自主牵引轮8上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驱动轮13;在驱动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牵引轮10,所述的后侧牵引轮10的右端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从动轮14,所述的外侧从动轮14和外侧驱动轮13之间通过链条环形连接,以此实现主牵引轮8对后侧牵引轮10的驱动。进一步的,为使本技术在使用时,为使其整个驱动主体1的牵引具有柔性,特在驱动主体1的后侧,其左右侧壁上皆设置有一个固定转轴15,所述的固定转轴15上皆铰接固定有一个摆动臂9,通过左右设置的两个摆动臂9将后侧牵引轮10架设固定;每个摆动臂9上皆设置有避震器11和驱动主体1左右侧壁的顶部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主牵引轮8和后侧牵引轮10皆为筒状结构设置,其外表上均布设置有驱动齿12,如附图所示,所述的驱动齿12采用U型钢截取制作,此种结构设置的优点是容易制作并且造价成本低,在有效降低产品单价的前提下可便于大批量生产。综上,本技术通过外侧驱动轮和外侧从动轮连接,以此实现主牵引轮8对后侧牵引轮10的同步驱动,其通过以上结构上设置,并且在主牵引轮8以及后侧牵引轮10上设置结构简单的驱动齿12,通过对主牵引轮8以及后侧牵引轮10的同步驱动,可大大提高其抓地能力,并且两轮同步转动,在深耕及负荷较大的领域可实现较好的驱动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双驱动深耕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其包括一个驱动主体,驱动主体的顶部为一个内燃机,所述的内燃机通过内燃驱动轮对驱动主体实现驱动;其特征在于:驱动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一个阻挡框,驱动主体的后端顶面上设置有一个弧状连杆,所述的弧状连杆的后侧设置有两个把手;驱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牵引轮,所述的主牵引轮为筒状结构设置,其内部设置有一个变速模块,所述的变速模块的左端固定在驱动主体左侧壁上,其左端延伸设置有一个主驱动轮,变速模块的右端和主牵引轮固定至一体;驱动主体的右侧壁上,自主牵引轮上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驱动轮;在驱动主体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牵引轮,所述的后侧牵引轮的右端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从动轮,所述的外侧从动轮和外侧驱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环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驱动深耕机,其包括一个驱动主体,驱动主体的顶部为一个内燃机,所述的内燃机通过内燃驱动轮对驱动主体实现驱动;其特征在于:驱动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一个阻挡框,驱动主体的后端顶面上设置有一个弧状连杆,所述的弧状连杆的后侧设置有两个把手;驱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牵引轮,所述的主牵引轮为筒状结构设置,其内部设置有一个变速模块,所述的变速模块的左端固定在驱动主体左侧壁上,其左端延伸设置有一个主驱动轮,变速模块的右端和主牵引轮固定至一体;驱动主体的右侧壁上,自主牵引轮上延伸设置有一个外侧驱动轮;在驱动主体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牵引轮,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崔永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