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27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反应为烯酮醚类化合物与有机羧酸钠盐、盐酸羟胺于溶剂中在50℃至溶剂回流温度条件下进行肟化反应,得烯酮肟类化合物。所属的溶剂优选为含水的醋酸乙酯、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产物收率达到70%左右,纯度达95%以上,副产氯化钠含量达到99%,经济性环保性较好。

Preparation method of ketoxime compound, intermediate of pyrazomide fungic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中间体烯酮肟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杀菌活性,CN104649973A中公布了如下列反应产物所示的吡唑酰胺类(通式Ⅲ)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而该化合物由下述烯酮肟类化合物(通式Ⅱ)与下述酰卤(通式Ⅳ)缩合反应得到,烯酮肟类化合物的质量、含量、收率决定了最终产品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与成本。烯酮肟类化合物的常规合成工艺采用原料烯酮醚类化合物作原料,甲醇作溶剂,但烯酮醚类化合物(通式Ⅰ)具有环内双键、羰基、醚结构,在合成烯酮肟类化合物过程中易发生异构重排生成环内酰胺杂质,其收率仅50%左右。。一直以来,技术人员致力于不断研究开发先进合理的制备方法,以期获得质量更优、成本更低的杀菌剂。申请号:2019104901391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肟-O-(4-氯苄基)醚的合成法,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
以甲基柏木酮肟和4-氯苄基氯为原料,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以有机溶剂为反应溶剂,在碱性条件下恒温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对目标产物进行洗涤纯化即可。本专利技术16-甲基-2,6,6,8-四甲基三环-8-烯酮肟-O-(4-氯苄基)醚为一种新的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肟醚衍生物,在制备农药、杀虫剂或杀菌剂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合成方法中需要采用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分离催化剂比较麻烦,导致成品纯度受影响。申请号:2017112183469的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和氟啶酰菌胺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组合物由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和氟啶酰菌胺组成,其中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和氟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40~1):(1~40),进一步优选为(10~1):(1~10)。该专利技术只是一种农药的复配技术,不能借鉴用于合成农药中间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物收率较高、具有更高纯度、成本更低的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烯酮肟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列反应式所示的烯酮醚化合物与有机羧酸钠盐、盐酸羟胺于溶剂中进行肟化反应,得到烯酮肟类化合物:方程式如下:;式中:R1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R3选自氢、甲基或乙基;所述肟化反应温度控制在50-100℃(或溶剂回流温度范围内);所述肟化反应时间为0.5-8小时;所述通式Ⅰ与羧酸钠盐、盐酸羟胺摩尔比为1:0.8:0.8-1:1.8:1.8。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戊烷、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乙腈、丁腈、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丁酮、甲基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基异丁酮。所述溶剂选自醋酸乙酯、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优选溶剂为含水的醋酸乙酯、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通式正常制备方法是无水条件下,无水有机纯机溶剂作溶剂,原料烯酮与盐酸羟胺、羧酸钠盐(优选乙酸钠)反应合成得到肟化产物,收率最高接近60%。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制备方法改用水+有机溶剂做溶剂,含水的作用:在含水的醋酸乙酯、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中,通式Ⅱ所示的烯酮肟类化合物收率较高,较原来的方法提高了10%左右,达到70%左右,因为所选有机溶剂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亦或是能与水互溶,成品也能同时溶解在其中;水能促进羧酸和氯化钠的溶解,使得反应平衡向右侧移动。而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及四氯化碳等其它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产品收率较差。尤其是,所述溶剂为浓度为50-70%的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的水溶液。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能够与水互溶,而且分别具有4-5个碳原子的环状结构,参照同离子、同原子团相排斥效应,能够阻止通式Ⅰ在合成通式Ⅱ过程中发生异构重排生成通式Ⅲ所示的环内酰胺(四元环、五元环和六元环内酰胺)等杂质。而且,适量的水份辅助充分溶解合成反应产生的羧酸和氯化钠所需要的量,使得反应顺利进行。本专利技术中,采用25-75℃与差别较大的温度(如高温或低温)和差别较大的时间,反应收率分别有较大差别,可提供采用合适温度如65-70℃、时间3-5小时收率较高的试验参数生产。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变化曲线可见:高温与低温收率有差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则收率越高,温度越低,反应越慢则收率越低。反应基本完成后脱尽溶剂,采用-0.09MPa左右的负压条件以及在降低至较低的温度尽快脱尽溶剂(40-50℃,避免反应过度,产生副反应杂质),以及提高处理效率。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备过程中选用2-甲基-3-戊-2-氧基环己-2-烯酮与乙酸钠、盐酸羟胺反应得到2-甲基-3-(戊-2-氧基)环己-2-烯酮肟,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便,所选用的含水有机溶剂使得产物收率达到70%左右,纯度达95%以上,负压脱溶剂快速,脱溶剂后副产氯化钠含量达到99%,回收使用可降低成本。采用含水的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做溶剂,能够提高收率的同时,减少有机杂质的产生,毒性较小减少环境污染。附表说明:表1本专利技术反应中的温度与产物收率的关系图:。表2本专利技术反应中的温度与反应需要的时间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采用醋酸乙酯作溶剂,在反应瓶中加入2-甲基-3-戊-2-氧基环己-2-烯酮(19.6克,0.1摩尔),然后依次加入无水乙酸钠(9.1克,0.11摩尔)、盐酸羟胺(7.6克,0.11摩尔)以及一定量的工艺水。将整个体系加热至77℃左右,4小时后反应完毕。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钠盐滤饼,洗涤滤液与反应液混合在-0.09MPa条件下脱溶。当脱溶体系温度达到110℃时降温至50℃,加入三口烧瓶内油状物重量5倍的甲醇升温至回流,达到回流温度后再加入油状物重量4.5倍工艺水,降温至室温,过滤得15.6克肟化物,含量95.1%,收率70.4%。实施例2:采用四氢呋喃作溶剂,在反应瓶中加入2-甲基-3-戊-2-氧基环己-2-烯酮(19.6克,0.1摩尔),然后依次加入无水乙酸钠(9.1克,0.11摩尔)、盐酸羟胺(7.6克,0.11摩尔)以及一定量的工艺水。将整个体系加热至70℃左右,4小时后反应完毕。过滤,用四氢呋喃洗涤钠盐滤饼,洗涤滤液与反应液混合在-0.09MPa条件下脱溶。当脱溶体系温度达到110℃时降温至50℃,加入三口烧瓶内油状物重量5倍的甲醇升温至回流,达到回流温度后再加入油状物重量4.5倍工艺水,降温至室温,过滤得15.9克肟化物,含量95.5%,收率72.1%。实施例3:采用二氧六环作溶剂,在反应瓶中加入2-甲基-3-戊-2-氧基环己-2-烯酮(19.6克,0.1摩尔),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列反应式所示的烯酮醚化合物与有机羧酸钠盐、盐酸羟胺于溶剂中进行肟化反应,得到烯酮肟类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列反应式所示的烯酮醚化合物与有机羧酸钠盐、盐酸羟胺于溶剂中进行肟化反应,得到烯酮肟类化合物:


式中:
R1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
R3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所述肟化反应温度控制在50-100℃;所述肟化反应时间为0.5-8小时;所述烯酮醚化合物与羧酸钠盐、盐酸羟胺摩尔比为1:0.8-1.8:0.8-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酰胺杀菌剂中间体烯酮肟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伟赵树林王徵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