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95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壁机器人,包括:支撑架;两个主动轮组件,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两个从动轮组件,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与所述主动轮组件共同作用,支撑所述支撑架移动位置;至少一个吸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能够产生磁吸附;以及清洗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从而克服了人工为船身除锈,劳动强度大,除锈效率低,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除锈效率,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技术效果,有利于广泛推广。

A kind of wall climb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壁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走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爬壁机器人。
技术介绍
船舶长期置于海水中,由于饱受海水的侵蚀,船舶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船体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锈蚀,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为了提高船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当船舶的船身锈蚀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对船身进行除锈,重新喷涂油漆,从而保证船身不会过快被锈蚀,然而,船舶的船身通常都较为庞大,传统的人工除锈需要借助人字梯等工具来为船身除锈,劳动强度大,除锈效果较差,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并有一定的危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爬壁机器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人工为船身除锈,劳动强度大,除锈效率低,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爬壁机器人,包括:支撑架;两个主动轮组件,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两个从动轮组件,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与所述主动轮组件共同作用,支撑所述支撑架移动位置;至少一个吸附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能够产生磁吸附;以及清洗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板,为四方体形结构,具有第一通槽;两个第一支撑件,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板的底部;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板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底部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板之间间隔设置;第一折弯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之间,用于连接所述从动轮组件和所述吸附件;第三板,侧面上具有三个凸块,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折弯板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一起,连接所述清洗件;以及两个第四板,具有第一阶梯通孔,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二板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起,连接所述主动轮组件。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主动轮,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四板上;第一卡簧,连接在所述主动轮上,用于挡住所述第一轴承;第一联轴器,连接在所述主动轮上;以及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组件为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件包括:第二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丝杆,通过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并且一端通过皮带轮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折弯板;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的侧壁上;移动件,穿过所述支撑座,并且连接在所述丝杆上,随着所述丝杆的动作,所述移动件能够顺着所述支撑座移动位置;永磁体,连接在所述移动件的底部;以及压盖,套在所述丝杆上,与所述第一折弯板连接,压住所述第二轴承。进一步的:所述清洗件包括:第三支撑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凸块上,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通槽;转轮,边缘上具有第一轴,通过第三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槽处;第二卡簧,连接在所述转轮上,挡住所述第三轴承;第三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上,并且与所述转轮连接;第一滑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能够顺着所述第三支撑件滑动位置;第一连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一滑动件之间;两个第二滑动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能够顺着所述第三支撑件滑动位置,用于连接喷洒管,并且与所述第一滑动件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排布;以及两个第二连杆,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一直杆,横截面为四方形,连接在所述凸块上;以及T形杆,横截面为四方形,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直杆上,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通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设置在中间部位的第一通孔,与所述T形杆间隙配合;两个第一缺口,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穿入第一销轴连接;以及第二轴,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四方体形块,具有第二缺口,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穿入第二销轴连接,具有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直杆间隙配合;以及两个第二折弯板,对称连接在所述四方体形块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四方体形块之间形成,用于夹住喷洒管的夹紧空间。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爬壁机器人,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支撑架上连接有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吸附件和清洗件;通过吸附件,与船身产生磁吸附,再由主动轮组件驱动,使得爬壁机器人能够在船身上移动位置,同时清洗件连接有喷洒管,高压喷射液体对船身除锈,达到了对船身除锈的目的,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劳动,提高了除锈效率,安全性相对较高;从而克服了人工为船身除锈,劳动强度大,除锈效率低,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除锈效率,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技术效果,有利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组件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吸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吸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件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件的爆炸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件上的第一滑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件上的第二滑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撑架,11.第一板,111.第一通槽,12.第一支撑件,13.第二支撑件,14.第二板,15.第一折弯板,16.第三板,161.凸块,17.第四板,171.第一阶梯通孔,20.主动轮组件,21.主动轮,22.第一轴承,23.第一卡簧,24.第一联轴器,25.第一电机,30.从动轮组件,40.吸附件,41.第二电机,42.丝杆,43.第二轴承,44.皮带轮组件,45.支撑座,46.移动件,47.永磁体,48.压盖,50.清洗件,51.第三支撑件,52.转轮,521.第一轴,53.第三轴承,54.第二卡簧,55.第三电机,56.第一滑动件,57.第一连杆,58.第二滑动件,59.第二连杆,511.第一直杆,512.T形杆,561.第一通孔,562.第一缺口,563.第二轴,581.第二缺口,582.第二通孔,583.第二折弯板,584.夹紧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0);/n两个主动轮组件(20),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一侧;/n两个从动轮组件(30),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的另一侧,与所述主动轮组件(20)共同作用,支撑所述支撑架(10)移动位置;/n至少一个吸附件(4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20)和所述从动轮组件(30)之间,能够产生磁吸附;/n以及清洗件(5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20)和所述从动轮组件(3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
两个主动轮组件(20),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一侧;
两个从动轮组件(30),间隔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的另一侧,与所述主动轮组件(20)共同作用,支撑所述支撑架(10)移动位置;
至少一个吸附件(4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20)和所述从动轮组件(30)之间,能够产生磁吸附;
以及清洗件(50),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组件(20)和所述从动轮组件(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包括:第一板(11),为四方体形结构,具有第一通槽(111);
两个第一支撑件(12),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板(11)的底部;
第二支撑件(13),连接在所述第一板(11)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2)之间间隔设置;
两个第二板(1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的底部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板(14)之间间隔设置;
第一折弯板(15),连接在所述第二板(14)之间,用于连接所述从动轮组件(30)和所述吸附件(40);
第三板(16),侧面上具有三个凸块(161),连接在所述第二板(14)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13)和所述第一折弯板(15)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板(11)一起,连接所述清洗件(50);
以及两个第四板(17),具有第一阶梯通孔(171),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13)上,与所述第二板(14)对面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3)一起,连接所述主动轮组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件(20)包括:主动轮(21),通过第一轴承(22)连接在所述第四板(17)上;
第一卡簧(23),连接在所述主动轮(21)上,用于挡住所述第一轴承(22);
第一联轴器(24),连接在所述主动轮(21)上;
以及第一电机(25),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13)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联轴器(2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组件(30)为万向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40)包括:第二电机(41),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15)上;
丝杆(42),通过第二轴承(43)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板(15)上,并且一端通过皮带轮组件(44),与所述第二电机(41)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折弯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颖蒋庆斌赵红顺马仕麟莫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