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9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涉及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坐垫机构和一组第一减震机构,两第一减震机构与坐垫机构固定连接,第一减震机构上固定有一组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中的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相互配合为坐垫机构提供弹性减震处理,同时第一固定杆在振动过程中会挤压第一气囊中的空气进入第二气囊,使得该过程中的空气对振动带来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进行二级减震,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第一减震机构对坐垫机构的减震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

A damping seat for electric tr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
技术介绍
电力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转换率高的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以电力为应用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降低交通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发展,也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现在利用电力作为能源的代步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电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灵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灵活地穿行于狭小的马路间。电动三轮车具有倒车开关,可以方便的实现倒顺行驶功能,这在道路狭窄的胡同、小巷非常实用,无论行驶停车均非常方便。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矿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电动三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座椅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使得用户使用电动三轮车时更加的舒适便捷。但是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座椅在实际应用中减震效果较差,且缺乏必要的减震机构,使得用户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驾驶体验较差,疲劳感增加,容易影响用户的行车的安全;同时,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座椅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机构过于的单一,使得减震的效果较差,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用户对减震驾驶的需求,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通过第一减震机构中的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相互配合为坐垫机构提供弹性减震处理,同时第一固定杆在振动过程中会挤压第一气囊中的空气进入第二气囊,使得该过程中的空气对振动带来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进行二级减震,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第一减震机构对坐垫机构的减震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更好的满足用户驾驶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坐垫机构和一组第一减震机构,两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与坐垫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上固定有一组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筒体一内壁固定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固定环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固定环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环且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固定环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固定杆上;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固定有通道,所述第一连接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气囊,两所述第二气囊均位于通道内部,所述第二气囊另一表面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通道内壁间隙配合,两所述滑块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气囊周侧面贯穿固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筒体一内壁、通道一表面和第二气囊一表面且延伸至第二气囊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底部与支撑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体一内壁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筒体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筒体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二固定环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杆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环且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与通道一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有一组第二连接板,两所述通道之间固定有一组第三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坐垫机构包括坐板,两所述通道一表面和若干第一连接板一表面均与坐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坐板一表面固定有乳胶垫,所述乳胶垫外表面套接有防水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中的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相互配合为坐垫机构提供弹性减震处理,同时第一固定杆在振动过程中会挤压第一气囊中的空气进入第二气囊,使得该过程中的空气对振动带来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进行二级减震,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得第一减震机构对坐垫机构的减震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更好的满足用户驾驶需求。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组合为坐垫机构提供多级减震处理,使得该座椅在实际应用中减震效果更好,同时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相互配合并互相保护,使得该座椅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减震效果更佳,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坐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第三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减震机构,2-第二减震机构,3-坐垫机构,4-支撑板,5-第一筒体,6-第一固定环,7-第一气囊,8-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杆,10-第一连接板,11-第一弹簧,12-第二气囊,13-通道,14-滑块,15-第二弹簧,16-通气管,17-第二筒体,18-第三弹簧,19-第二固定板,20-第二固定环,21-第二固定杆,22-托板,23-第二连接板,24-第三连接板,25-坐板,26-乳胶垫,27-防水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坐垫机构3和一组第一减震机构1,两第一减震机构1与坐垫机构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减震机构1上固定有一组第二减震机构2,第一减震机构1包括支撑板4,支撑板4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筒体5,第一筒体5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环6,第一筒体5一内壁固定有第一气囊7,第一气囊7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板8,第一固定板8与第一固定环6内壁间隙配合,第一固定板8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9与第一固定环6内壁间隙配合,第一固定杆9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环6且固定有第一连接板10,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一固定环6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套接在第一固定杆9上,第一弹簧11用于坐垫机构3的初级减震处理;两第一连接板10之间固定有通道13,第一连接板10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气囊12,两第二气囊12均位于通道13内部,第二气囊12另一表面固定有滑块14,滑块14与通道13内壁间隙配合,两滑块14之间固定有四个第二弹簧1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坐垫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第一减震机构(1),两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与坐垫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上固定有一组第二减震机构(2);/n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包括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筒体(5),所述第一筒体(5)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环(6),所述第一筒体(5)一内壁固定有第一气囊(7),所述第一气囊(7)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板(8),所述第一固定板(8)与第一固定环(6)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8)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杆(9),所述第一固定杆(9)与第一固定环(6)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杆(9)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环(6)且固定有第一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一固定环(6)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套接在第一固定杆(9)上;/n两所述第一连接板(10)之间固定有通道(13),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气囊(12),两所述第二气囊(12)均位于通道(13)内部,所述第二气囊(12)另一表面固定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与通道(13)内壁间隙配合,两所述滑块(14)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弹簧(15),所述第一气囊(7)周侧面贯穿固定有通气管(16),所述通气管(16)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筒体(5)一内壁、通道(13)一表面和第二气囊(12)一表面且延伸至第二气囊(12)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三轮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坐垫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第一减震机构(1),两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与坐垫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上固定有一组第二减震机构(2);
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包括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一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一筒体(5),所述第一筒体(5)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环(6),所述第一筒体(5)一内壁固定有第一气囊(7),所述第一气囊(7)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板(8),所述第一固定板(8)与第一固定环(6)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8)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杆(9),所述第一固定杆(9)与第一固定环(6)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杆(9)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环(6)且固定有第一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一固定环(6)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套接在第一固定杆(9)上;
两所述第一连接板(10)之间固定有通道(13),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气囊(12),两所述第二气囊(12)均位于通道(13)内部,所述第二气囊(12)另一表面固定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与通道(13)内壁间隙配合,两所述滑块(14)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弹簧(15),所述第一气囊(7)周侧面贯穿固定有通气管(16),所述通气管(16)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筒体(5)一内壁、通道(13)一表面和第二气囊(12)一表面且延伸至第二气囊(12)内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祥俊
申请(专利权)人:丰县杰兰特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