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05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扶手安装装置用于将扶手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其包括安装部和紧固部;安装部和扶手分别位于车体的相对两侧,紧固部以自身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依次穿设安装部、车体以及扶手,以将扶手安装在车体上;安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紧固部在转动过程中在紧固区域和安装区域之间切换,当紧固部位于紧固区域时,扶手紧固连接在车体上,当紧固部位于安装区域时,扶手解除与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扶手安装、维修和更换过程操作不便的问题,避免车体扶手安装位置产生变形或由变形导致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Handrail mounting devices, handrail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扶手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车辆在成为人们代步工具之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捷服务,人们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也对车辆的各个细节提高了更高要求。扶手是车辆内部常见的部件之一,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转弯或刹车的可能,因此为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通常会在车辆的车厢内部设置扶手以供乘客握持。亦或是设置在车辆的车门附近,以便于乘客上下车时握持。目前的扶手大都是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侧壁上,通过螺栓将扶手与车体侧壁连接后,再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以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当完成连接后,为保证车体侧壁的美观性,需要在车体侧壁上继续覆盖设置侧墙木结构、保温层和/或间壁板等结构。待上述结构安装完毕后,螺母和点焊位置隐藏在上述结构当中。然而上述的扶手安装结构是直接将扶手与车体侧壁连接,扶手长时间的牵拉使用会导致其变形或破损,无法保证乘客握持扶手时的人身安全。并且扶手在后续的维修和更换过程中,需要拆除侧墙木结构、保温层和/或间壁板等结构才能拆除扶手,更换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能够解决扶手安装、维修和更换过程操作不便的问题,避免车体扶手安装位置产生变形或由变形导致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扶手安装装置,用于将扶手安装在车体上,包括:安装部和紧固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扶手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紧固部以自身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车体以及所述扶手,以将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安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所述紧固部在转动过程中在所述紧固区域和所述安装区域之间切换,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紧固区域时,所述扶手紧固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域时,所述扶手解除与所述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面,当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时,所述安装面贴设在所述车体的表面上。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内开设有通槽和沉槽;所述通槽沿所述安装部的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所述沉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为同方向,且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具有重叠区域,以使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在所述重叠区域连通;所述通槽和所述重叠区域用于形成所述安装区域,所述沉槽用于形成所述紧固区域。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通槽的槽口延伸方向与所述沉槽的槽口延伸方向具有预设夹角。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紧固部包括穿设件和连接件,所述穿设件包括卡设段和延伸段,所述卡设段连接在所述延伸段的第一端,所述延伸段的第二端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车体和所述扶手,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紧固区域内时,所述卡设段抵接在所述沉槽的槽壁上,以限制所述紧固部转动。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沉槽设置在所述通槽的第一端,且所述沉槽的部分槽底与所述通槽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穿设件的所述卡设段的形状与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的形状像匹配,以使所述卡设段由所述通槽的第二端伸入,经过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的连通处,并由所述沉槽的槽口伸出,转动所述预设角度后向所述沉槽的槽底方向移动,以卡设在所述沉槽中。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通槽的第二端的表面形成所述安装面,且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安装面与所述车体连接。在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沉槽的深度是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的2/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扶手,包括握持部和上述的扶手安装装置,所述握持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脚,所述安装脚通过所述扶手安装装置安装在车体上。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至少一个上述的扶手,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扶手和车辆,该扶手安装装置包括紧固部和安装部,通过在安装部中设置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利用紧固部转动以在紧固区域和安装区域之间切换,从而将扶手紧固连接在车体上,或者解除扶手与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因此其能够解决扶手安装、维修和更换过程操作不便的问题,避免车体扶手安装位置产生变形或由变形导致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专利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安装部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紧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安装部;11-通槽;12-沉槽;13-重叠区域;14-安装面;20-紧固部;21-穿设件;211-卡设段;212-延伸段;22-连接件;30-车体;40-扶手;41-握持部;42-安装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扶手安装装置的安装部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手安装装置,用于将扶手安装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和紧固部;/n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扶手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紧固部以自身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车体以及所述扶手,以将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n所述安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所述紧固部在转动过程中在所述紧固区域和所述安装区域之间切换,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紧固区域时,所述扶手紧固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域时,所述扶手解除与所述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安装装置,用于将扶手安装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和紧固部;
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扶手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紧固部以自身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依次穿设所述安装部、所述车体以及所述扶手,以将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安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区域和紧固区域,所述紧固部在转动过程中在所述紧固区域和所述安装区域之间切换,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紧固区域时,所述扶手紧固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当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域时,所述扶手解除与所述车体的紧固连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面,当所述扶手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时,所述安装面贴设在所述车体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内开设有通槽和沉槽;
所述通槽沿所述安装部的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所述沉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为同方向,且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具有重叠区域,以使所述通槽和所述沉槽在所述重叠区域连通;
所述通槽和所述重叠区域用于形成所述安装区域,所述沉槽用于形成所述紧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槽口延伸方向与所述沉槽的槽口延伸方向具有预设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包括穿设件和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广冯玉华张鹏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