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包括:连接部,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的周边,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蜂窝状结构部,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由所述连接部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面积的30‑70%;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降低平板膜支撑板两面跨膜压差,减缓膜污染的同时减少成本,满足支撑强度和刚性的需求。
A flat membrane support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采用膜分离装置代替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可截留大量微生物,极大地丰富了系统内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进而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从而使系统出水水质和容积负荷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污泥量少,易于操作等优点。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构成形式包括平板膜、卷式膜和中空膜等,其中平板膜作为一种主要形式,其应用较为广泛,核心部件为平板膜元件,每个膜元件一般又由支撑板、衬布和膜片组成。现有的平板膜支撑板的主要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满足大平面尺寸的要求,需要支撑板具有一定的刚性,通常采用较厚的支撑板结构,这就成为平板膜元件的主要成本构成,一般占到膜元件成本的70%以上,这也是造成膜元件成本较高、推广困难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但降低板厚度又会造成刚性不够,不足以使其竖立支撑保持平面;(2)大平面膜元件通常是靠侧边定位(插入U型槽)保持组成元件要求间距,对于如此大的平面,即使如此厚的塑料支撑板,仅靠两侧边定位,在实际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形起翘,变形起翘导致相邻两片膜元件间间距在起翘部位发生变化、接触,特别是间距变小会造成膜元件间气水冲刷不均匀,产生积泥,进而造成膜面堵塞,使得出水通量下降;(3)现有竖向远大于宽度的矩形支撑板,过滤出水大都采用单一相间纵向导流凹槽导流至顶部出水,运行须采用泵抽吸出水,基本不能采用重力压差运行,造成运行能耗较高。即使采用抽吸排水,由于水压差不等的原因,膜面上下区域抽吸力客观不可能均匀,膜片的有效利用面积不高,平面上下各点抽吸力不均匀,易造成膜面污染程度不一。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缺点,为了平衡支撑板两侧的跨膜压差,中国专利文献CN105984935A提供了一种MBR膜元件支撑板,包括与出水装置相互连通的凹槽流道,所述凹槽流道包括设置有凹槽的支撑块、与所述支撑块相连的支撑条、位于所述支撑条之间与所述凹槽相连通的镂空区域。但是,一方面,由于该种MBR膜元件是由支撑块、支撑条上的凹槽与镂空区域互相连接组成液体流道,而且镂空区域的开孔面积较小,造成实际使用过程中液体流动阻力大而能够降低跨膜压差的能力有限,而通过增大开孔大小的方式来提高支撑板两面产水的均匀性而降低跨膜压差又会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造成支撑板不牢固或者易起翘变形。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支撑板厚度克服起翘变形的缺点,但由于其占构成成本较高,增厚会造成成本增加较多,更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支撑板厚度增加,还将减小单位体积内有效过滤面积(相同组件厚度片数减少),以及增加重量。因此虽然现有支撑板在使用中易变形起翘,但综合各因素实际应用厚度仍以5-6mm居多,因此上述缺点难以克服。平板膜元件支撑板厚成本高,且使用中仍易变形起翘,已成为浸没式平板膜组件使用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对支撑板的结构加以改进,在保证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刚性,以及不增加支撑板加工成本的前提下,降低膜片跨膜压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平板膜支撑板跨膜压差较大以及需要加厚板材提高成本才能满足支撑强度和刚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平板膜支撑板。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包括:连接部,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的周边,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蜂窝状结构部,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由所述连接部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面积的30-70%;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由若干形状规则的蜂窝单元构成,所述蜂窝单元由内部的贯通孔和外周形成所述贯通孔并将相邻的贯通孔隔开的孔壁部分构成,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的贯通孔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相互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为锥形通孔或者锥形凹槽,所述第一流道的开孔大小自所述平板膜支撑板表面向内部的方向逐渐变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蜂窝单元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三个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或者所述蜂窝单元的截面为矩形或者菱形,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四个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若干形状规则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所述出水口和贯通孔均相连通的第二流道,若干所述支撑单元将蜂窝状结构部分割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蜂窝。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十字形结构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或者半六边形结构,若干所述蜂窝单元部分或者整个嵌套于所述支撑部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内周和蜂窝状结构部的外周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出水口和贯通孔相互连通的第三流道。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网格状纹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在平板膜支撑板的内部区域开孔形成蜂窝状结构,使得整个支撑板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能够减少大量开孔对支撑板刚性的影响,配合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的支撑部,能够显著提高平板膜支撑板的支撑强度,使该种平板膜支撑板在厚度值为5-6mm的范围内,起翘变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开孔面积可以提高到70%;开孔面积的增大不仅能够减少支撑板加工需要的材料,节约加工成本,当蜂窝状结构部的空心面积占整个支撑本体面积的30-70%时,对应的生产成本可节约20-50%,同时也可节省运输吊装等成本;而且通过蜂窝单元上设置与相邻蜂窝单元的贯通孔连通的第一流道,不仅使单个蜂窝单元可以通过第一流道与贯通孔相互连通,而且使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正反相贯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以形成更加畅通的出水通道,出水可以按最小阻力从出水口导出,从而有利于平板膜外液体向膜元件内部的流入,降低跨膜压差,减缓膜污染,并且起到增加膜通量的作用,减小抽吸出水所需压力,进而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的贯通孔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相互连通,多个第一流道相互连通能够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液体的流动阻力,加速液体的流通,从而进一步减缓膜污染;而且通过将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能够实现使用一个第一流道即可与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部(11),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的周边,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111);/n蜂窝状结构部(12),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由所述连接部(11)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出水口(111)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23),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1)面积的30-70%;/n支撑部(13),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13)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连接部(1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11),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的周边,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111);
蜂窝状结构部(12),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由所述连接部(11)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出水口(111)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23),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1)面积的30-70%;
支撑部(13),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13)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连接部(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由若干形状规则的蜂窝单元(120)构成,所述蜂窝单元(120)由内部的贯通孔(121)和外周形成所述贯通孔(121)并将相邻的贯通孔(121)隔开的孔壁(122)构成,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123)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3)为锥形通孔或者锥形凹槽,所述第一流道(123)的开孔大小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泰,杨艳,白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大国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