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826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包括:干垃圾集运系统,用于运送干垃圾至分拣中心;以及湿垃圾集运系统,包括连通至少一位住户的用于收集湿垃圾的支管、连通支管的主楼管、连通主楼管的埋地管以及连通埋地管的窨井,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将湿垃圾粉碎打浆的粉碎装置,所述窨井连通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高于第二排出口设置,所述第一排出口用于排出水分,剩余的湿垃圾残渣由集运车自第二排出口抽吸获取,并移动至机械分离装置,经机械分离装置获得湿垃圾干残渣,并最终获得有机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不同类垃圾不会交叉感染,且没有二次环境污染,安全环保。

Domestic waste sorting and collec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处理需要根据垃圾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了避免未分类的垃圾直接流入固废处理中心,一般需要在垃圾生产时进行分类。目前,居民所生产的湿垃圾主要在厨房区域,为了避免气味散发至其他生活区,一般都会采用专门的垃圾袋收取,但是在丢弃时为了方便携带,会将所有垃圾混合装袋。造成交叉污染,导致后期垃圾分类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垃圾分类成本较高。且需要在居民区设置垃圾箱收集垃圾,存在二次环境污染和邻避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不同类垃圾不会交叉感染,且没有二次环境污染,安全环保。本技术公开的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包括:干垃圾集运系统,用于运送干垃圾至分拣中心;以及湿垃圾集运系统,包括连通至少一位住户的用于收集湿垃圾的支管、连通支管的主楼管、连通主楼管的埋地管以及连通埋地管的窨井,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将湿垃圾粉碎打浆的粉碎装置,所述窨井连通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高于第二排出口设置,所述第一排出口用于排出水分,剩余的湿垃圾残渣由集运车自第二排出口抽吸获取,并移动至机械分离装置,经机械分离装置获得湿垃圾干残渣,并最终获得有机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干垃圾集运系统包括带有住户编码的垃圾存储装置、运输垃圾存储装置的升降装置以及设于升降装置行程末端的分拣房,所述升降装置在每个楼层均设有垃圾存储装置的投放口,干垃圾经分类后被放入不同的垃圾存储装置,垃圾存储装置由投放口送入升降装置,并被送往分拣房,经分拣房的垃圾被分类送往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设于竖井通道内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将垃圾存储装置自投放口运输至分拣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投放口处设有用于投放广告的显示屏、将显示屏移出投放口的移动组件、用于检测人体靠近的传感器,以及信号连接传感器与移动组件的控制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投放口处设有用于识别编码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垃圾存储装置为可循环的垃圾袋或垃圾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埋地管靠近主楼管一端的高度高于靠近窨井一端的高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埋地管靠近主楼管一端轴向延伸形成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处设有用于推送湿垃圾至窨井的推送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窨井的截面面积自顶部向下至中部逐渐扩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出口设有用于过滤的渗透膜组。本技术公开的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干垃圾送至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湿垃圾由居民送入支管,由粉碎装置粉碎打浆后依次流经主楼管、埋地管并流入窨井中,其中多余的水分自第一排出口排出,剩余的湿垃圾残渣由集运车自第二排出口抽吸获取,并移动至机械分离装置,经机械分离装置获得湿垃圾干残渣,并最终获得有机肥。通过对干垃圾与湿垃圾进行分类,避免了湿垃圾与干垃圾之间的交叉污染;湿垃圾产生后可以马上就地处理,无需费时费力去丢弃;湿垃圾残渣与水分在窨井处初步分离,减轻了污水处理管道的压力负荷;湿垃圾残渣经机械分离并最终获得有机肥,干垃圾被分类回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整个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过程基本无缝联接密闭存运,不存在二次环境污染和邻避效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的湿垃圾集运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的干垃圾集运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包括干垃圾集运系统和湿垃圾集运系统。请参考图2,干垃圾集运系统包括带有住户编码的垃圾存储装置11、运输垃圾存储装置11的升降装置12以及设于升降装置12行程末端的分拣房13。其中,垃圾存储装置11为可循环的垃圾袋或垃圾桶。升降装置12在每个楼层均设有垃圾存储装置11的投放口121。干垃圾经分类后被住户放入不同的垃圾存储装置11中,并将若干个垃圾存储装置11由投放口121送入升降装置12,升降装置12将若干个垃圾存储装置11送往分拣房13,经分拣房13的垃圾被分类后送往分拣中心14进行二次分拣。干垃圾一般分为食品包装物一类、污染物一类以及可直接回收的废旧物品一类,其中污染物可先用易解体的袋子包装后放入垃圾存储装置11,以避免影响该垃圾存储装置11的可循环性。升降装置12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一般设置在电梯附近区域。升降装置12包括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122、设于竖井通道122内的升降组件123,升降组件123用于将垃圾存储装置11自投放口121运输至分拣房13。投放口121处设有用于投放广告的显示屏124、将显示屏124移出投放口121的移动组件、用于检测人体靠近的传感器,以及信号连接传感器与移动组件的控制器。该显示屏可以通过广告回收一定成本,提高利润率。在该传感器检测到人体靠近后,向控制器发送发送信息,由控制器控制移动组件移动显示屏,使得投放口打开,便于投放垃圾。投放口121处还设有用于识别住户编码的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接收摄像头的图像数据,分析获取住户信息后存储,以供后期进行数据分析,方便后期进行责任追溯。实施过程:干垃圾由居民进行分类后放入若干个带有住户编码的垃圾存储装置11,并携带至投放口。此时传感器检测到人体靠近后,向控制器发送发送信息,控制器控制移动组件移动显示屏,使得投放口打开。由住户将垃圾存储装置11自投放口121送入升降装置12中,升降装置12运送口袋下移至分拣房13。垃圾存储装置11内存放的干垃圾经一次分拣后存储,当存储至一定数量后被送至分拣中心14进行二次分拣。干垃圾的分拣中心14应当以县级区域设一个为宜,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内的下游企业如塑纸分离企业等,至少必须以省域市场范围进行规划,且只能规划一至二座为宜。请参考图1,湿垃圾集运系统包括连通至少一位住户21的用于收集湿垃圾的支管22、连通支管22的主楼管23、连通主楼管23的埋地管24以及连通埋地管24的窨井25,支管22上设有用于将湿垃圾粉碎打浆的粉碎装置221。湿垃圾由居民送入支管22,由粉碎装置221粉碎打浆后依次流经主楼管23、埋地管24再流入窨井25中。窨井25连通有第一排出口251和第二排出口252,第一排出口251高于第二排出口252设置,利用密度的不同,通过沉淀使得湿垃圾残渣下沉在窨井25的底部,多余的水分自第一排出口251排出。湿垃圾残渣由集运车26自第二排出口252抽吸获取,并移动至机械分离装置27,经机械分离装置获得湿垃圾干残渣,并最终获得有机肥。优选的,第一排出口251设有用于过滤的渗透膜组,以对排出的水分进行初步过滤。在另一实施中,利用湿垃圾残渣进行建设沼气池。埋地管24靠近主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干垃圾集运系统,用于运送干垃圾至分拣中心;以及/n湿垃圾集运系统,包括连通至少一位住户的用于收集湿垃圾的支管、连通支管的主楼管、连通主楼管的埋地管以及连通埋地管的窨井,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将湿垃圾粉碎打浆的粉碎装置,所述窨井连通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高于第二排出口设置,所述第一排出口用于排出水分,剩余的湿垃圾残渣由集运车自第二排出口抽吸获取,并移动至机械分离装置,经机械分离装置获得湿垃圾干残渣,并最终获得有机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垃圾集运系统,用于运送干垃圾至分拣中心;以及
湿垃圾集运系统,包括连通至少一位住户的用于收集湿垃圾的支管、连通支管的主楼管、连通主楼管的埋地管以及连通埋地管的窨井,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将湿垃圾粉碎打浆的粉碎装置,所述窨井连通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高于第二排出口设置,所述第一排出口用于排出水分,剩余的湿垃圾残渣由集运车自第二排出口抽吸获取,并移动至机械分离装置,经机械分离装置获得湿垃圾干残渣,并最终获得有机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垃圾集运系统包括带有住户编码的垃圾存储装置、运输垃圾存储装置的升降装置以及设于升降装置行程末端的分拣房,所述升降装置在每个楼层均设有垃圾存储装置的投放口,干垃圾经分类后被放入不同的垃圾存储装置,垃圾存储装置由投放口送入升降装置,并被送往分拣房,经分拣房的垃圾被分类送往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设于竖井通道内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将垃圾存储装置自投放口运输至分拣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桂梅冯卓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晨达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梁桂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