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18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包括上方的路面基层和下方的路面面层,所述路面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上至下依次为级配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边填充的培土填充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齐平,排水沟一侧的泄水孔高度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路面下面层采用掺高模量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代替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增强结构高温稳定性,减少车辙等变形病害的产生。

A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 roa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
本技术属于公路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国多地极端高温天气频现,且持续时间不断延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破坏变形产生病害。同时,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交通量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重载交通对沥青路面的的影响,是使得路面结构早期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并且对路面结构层的荷载应力、面层的厚度、强度、刚度以及路面的使用寿命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处于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对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推行高模量添加剂在道路工程中的合理应用,延长道路的服役寿命,已成为道路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路面结构变形类病害的问题,探究将高模量添加剂在道路工程中合理利用,并改变我国过于单一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旨在提供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该道路结构包括路面,所述路面包括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路面面层上方;所述路面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上至下依次为级配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边填充,所述路边填充包括培土和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为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一侧设有泄水孔;其中,所述路边填充的培土填充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齐平,所述排水沟一侧的泄水孔高度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层。设置级配碎石为上基层,级配碎石上基层可有效减少反射裂缝,并与边沟等连通,加强整体排水效果。所述级配碎石上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之间设有水泥净浆粘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之间设有水泥净浆粘层。所述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和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之间通过改性乳化沥青粘层连接。所述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之间通过改性乳化沥青粘层连接。所述级配碎石上基层最大干密度为2.3g/m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在道路结构路面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其中高模量添加剂可加强混合料间相互作用力,增大内摩阻角,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弹性模量,可增强路面结构整体强度,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及承载能力,降低车辙的产生等,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以及延长道路服役寿命有着重要作用;本技术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级配碎石上基层,与两侧的水沟、排水沟等连通,可提高整体的排水效果,且可有效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改性沥青上面层,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沥青中面层,4、高模量沥青下面层,5、级配碎石上基层,6、水泥净浆粘层,7、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8、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9、碎石,10、培土,11、混凝土板,12、现浇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采用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AC-20沥青混合料中面层+AC-25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级配碎石上基层+水泥净浆粘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水泥净浆粘层+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低标号硬质沥青(或用较低标号沥青加高模量外加剂),与连续级配的集料组成的沥青混合料。高模量添加剂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及助剂在特定条件下加工而成的接枝化合物,能够增大沥青的黏度,提高软化点,降低针入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高模量添加剂应用于路面结构,可以减少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主要可解决路面强度不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不良造成的车辙等变形类病害,常用于重载交通、高温地区、长大纵坡路段以及机场路面等。将大空隙碎石应用于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可以消散应力,减轻半刚性材料的反射开裂,同时还有排水作用。这种结构组合既拥有半刚性基层强度高的优点,也弥补了半刚性路面的缺点,国外对该类结构研究及应用较早,且在减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结构组合可改变我国过于单一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现状,是为更合理的路面结构形式,可减缓车辆超压超载、高温及雨水等外界环境对道路造成的影响。具体的一种典型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路面结构组合由上到下分别为4cmSMA-13改性沥青上面层1,改性乳化沥青粘层2,6cmAC-20沥青中面层3,12cmAC-25高模量沥青下面层4,15cm级配碎石上基层5,水泥净浆粘层6,38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7,19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8,碎石9,PVC泄水孔10,培土11,C25现浇混凝土12。对地基经过处理,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并铺设路床,在路床之上分层按路面结构设计图铺设。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选择上,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油石比为4.6%,高模量添加剂掺量为0.4%,高模量添加剂熔点为110~160℃,粒径小于5mm的含量不低于95%,灰份含量不超过5%,含水率不超过2%,密度不超过1.0g/m3,呈颗粒状、均匀、饱满、无结块。该方法根据高模量添加剂对不同型号沥青混合料的作用差异,将其掺入到路面面层的下面层中,分别研究面层的高温稳定性及其他性能,并通过在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道路结构包括/n路面,所述路面包括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路面面层上方;所述路面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上至下依次为级配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n路边填充,所述路边填充包括培土和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n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为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一侧设有泄水孔;/n其中,所述路边填充的培土填充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齐平,所述排水沟一侧的泄水孔高度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道路结构包括
路面,所述路面包括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路面面层上方;所述路面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上至下依次为级配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路边填充,所述路边填充包括培土和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
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为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一侧设有泄水孔;
其中,所述路边填充的培土填充高度与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齐平,所述排水沟一侧的泄水孔高度位于培土上方的碎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上基层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斌方肖立任园王春红牛京涛鲍世辉于恒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