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081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油槽,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接油槽不受外界的污染的接油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槽体、槽盖和出油管,所述槽盖滑动安装于槽体上,所述出油管位于槽底底部且与槽体内部连通,所述槽盖上开设有若干腰型孔,在腰型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槽盖平行设置的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接油孔,所述接油孔对应灌油管开口设置。通过设置带有腰型孔的槽盖和与槽盖平行设置可移动的封板,使接油槽在不工作的时候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槽体内的油不与空气接触,减少油的二次污染,便于回收利用。

An oil receiv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油槽
本技术属于润滑油灌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油槽。
技术介绍
人们常接触的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汽车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根据用途在基础油中加入相应的添加剂,经过专业调和工艺制成各种机动车或机械设备所使用的专业润滑油,调和过程中需要对油料加热并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充分搅拌调和后,进入储油罐存放,然后再由储油罐输出灌装进行密封包装。目前,公开一种接油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接油保持机器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的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灌油管、支架、接油槽和推动组件,所述灌油管开口朝向水平面设置,接油槽位于灌油管下方,接油槽的靠口朝向灌油管设置,推动组件与接油槽固定连接,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接油槽做线性运动,所述接油槽做水平线性运动,在机器停止工作时,推动机构推动接油槽至灌油管下方,接住灌油管内滴落的油,保持机器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在润滑油灌装结束后,灌油管内还有剩余的油会沿着灌油管,而此时已经没有用于装油的油桶,剩余的油就会顺着灌油管滴落到接油槽上,接油槽为敞开式的接油槽,低落的有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油和接油槽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油槽。其具有能够保持接油槽不受外界的污染,保持滴落的油干净,便于二次利用的优点。本技术的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接油槽,包括接油槽,所述接油槽包括槽体、槽盖和出油管,所述槽盖滑动安装于槽体上,所述出油管位于槽底底部且与槽体内部连通,所述槽盖上开设有若干腰型孔,在腰型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槽盖平行设置的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接油孔,所述接油孔对应灌油管开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油管滴油前事先把封板移动到与灌油管相对应的地方,使接油孔对准灌油管的开口,机器工作结束后,灌油管内残余的油顺着接油孔滴落到槽体内部,从出油管流出;灌油管内的油都滴尽后,滑动封板,使接油孔与腰型孔交错,封住槽体,使油不与空气接触,减少污染,便于二次利用。优选的,所述相邻腰型孔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半腰型孔的长度,所述封盖的长度为腰型孔长度的两倍,所述接油孔位于封盖的中心,接油孔的直径小于腰型孔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装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灌装桶,把相邻之间的腰型孔间隔大于两个半腰型孔的长度,能够使封板在移动的时候不会互相干涉;封盖的长度为腰型孔长度的两倍,接油孔位于封盖的中心,能够是在不用接油的时候完全封住腰型孔,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优选的,所述槽体靠近槽体开口处设有两条平行的凹槽,槽盖和封盖滑连接于凹槽内,所述封盖滑动于槽盖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条平行的凹槽,使封盖在槽盖上滑动,不会使间隙过大,减小了油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污染。优选的,所述封盖上还设有拨块,所述拨块位于封盖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拨块能使封盖调节时更流畅。优选的,所述槽体底面为一个倾斜面,所述出油管位于倾斜面的较低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槽体下表面设置倾斜面能使油快速的流入出油管内,减少油再槽体内停留的时间。优选的,所述出油管为“U”型弯管。优选的,所述出油管靠近槽体底部的一端设有控制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管设置为“U”型弯管,安装控制阀能使油滴落结束后残余的油存在弯管中,不会再滴落到地面,污染环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带有腰型孔的槽盖和与槽盖平行设置可移动的封板,使接油槽在不工作的时候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槽体内的油不与空气接触,减少油的二次污染,便于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灌油槽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槽体;2、槽盖;3、出油管;4、腰型孔;5、封盖;6、接油孔;7、凹槽;8、拨块;9、倾斜面;10、控制阀;11、灌油管;12、接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接油槽12,包括接油槽12,所述接油槽12包括槽体1、槽盖2和出油管3,所述槽盖2滑动安装于槽体1上,所述出油管3位于槽底底部且与槽体1内部连通,所述槽盖2上开设有若干腰型孔4,在腰型孔4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槽盖2平行设置的封盖5,所述封盖5上设有接油孔6,所述接油孔6对应灌油管11开口设置。在灌油管11滴油前事先把封板移动到与灌油管11相对应的地方,使接油孔6对准灌油管11的开口,机器工作结束后,灌油管11内残余的油顺着接油孔6滴落到槽体1内部,从出油管3流出;灌油管11内的油都滴尽后,滑动封板,使接油孔6与腰型孔4交错,封住槽体1,使油不与空气接触,减少污染,便于二次利用。相邻腰型孔4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半腰型孔4的长度,所述封盖5的长度为腰型孔4长度的两倍,所述接油孔6位于封盖5的中心,接油孔6的直径小于腰型孔4的宽度。在灌装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灌装桶,把相邻之间的腰型孔4间隔大于两个半腰型孔4的长度,能够使封板在移动的时候不会互相干涉;封盖5的长度为腰型孔4长度的两倍,接油孔6位于封盖5的中心,能够是在不用接油的时候完全封住腰型孔4,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槽体1靠近槽体1开口处设有两条平行的凹槽7,槽盖2和封盖5滑连接于凹槽7内,所述封盖5滑动于槽盖2上方。设置两条平行的凹槽7,使封盖5在槽盖2上滑动,不会使间隙过大,减小了油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污染。封盖5上还设有拨块8,所述拨块8位于封盖5两端。设置拨块8能使封盖5调节时更流畅。槽体1底面为一个倾斜面9,所述出油管3位于倾斜面9的较低处。在槽体1下表面设置倾斜面9能使油快速的流入出油管3内,减少油再槽体1内停留的时间。出油管3为“U”型弯管。出油管3靠近槽体1底部的一端设有控制阀10。出油管3设置为“U”型弯管,安装控制阀10能使油滴落结束后残余的油存在弯管中,不会再滴落到地面,污染环境。通过设置带有腰型孔4的槽盖2和与槽盖2平行设置可移动的封板,使接油槽12在不工作的时候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槽体1内的油不与空气接触,减少油的二次污染,便于回收利用。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油槽(12),所述接油槽(12)包括槽体(1)、槽盖(2)和出油管(3),所述槽盖(2)滑动安装于槽体(1)上,所述出油管(3)位于槽底底部且与槽体(1)内部连通,所述槽盖(2)上开设有若干腰型孔(4),在腰型孔(4)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槽盖(2)平行设置的封盖(5),所述封盖(5)上设有接油孔(6),所述接油孔(6)对应灌油管(11)开口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油槽(12),所述接油槽(12)包括槽体(1)、槽盖(2)和出油管(3),所述槽盖(2)滑动安装于槽体(1)上,所述出油管(3)位于槽底底部且与槽体(1)内部连通,所述槽盖(2)上开设有若干腰型孔(4),在腰型孔(4)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槽盖(2)平行设置的封盖(5),所述封盖(5)上设有接油孔(6),所述接油孔(6)对应灌油管(11)开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腰型孔(4)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半腰型孔(4)的长度,所述封盖(5)的长度为腰型孔(4)长度的两倍,所述接油孔(6)位于封盖(5)的中心,接油孔(6)的直径小于腰型孔(4)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奇比特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