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9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所述主梁扣条包括:两个夹持部、上水平部和两个下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过的螺纹连接件与主梁的顶部开有的凹槽体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的顶端连接于所述上水平部的两侧,用于夹持所述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和蜂窝板的立边,所述主梁和所述蜂窝板的立边之间设有密封条;两个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下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蜂窝板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梁扣条既避免了主梁侧壁开孔,又加固了主梁的稳定,降低了油气泄漏的风险。

A kind of main beam buckle of assembled full liquid contact honeycomb float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
本技术属于石油化工储存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领域,石油在储存时存在油品蒸发现象,油品的蒸发一方面使得油量减少,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蒸发的燃油会发到周围的大气环境中,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由于会发的大部分是可燃性和有毒气体,因此操作不当会引起火灾或者造成人员中毒现象。为了防止石油的挥发逸散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减少挥发,降低经济算是,通常在油罐内设置有浮盘,全接液蜂窝式浮盘是一种通过浮力使其漂浮在油罐液面上随油品上下升降的浮动节能环保设备,采用这种内浮盘覆盖在液体表面是目前市面上公认的最理想的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最经济、简单的方法。现有的组装式内浮盘的主要框架由主梁、副梁、蜂窝板等组成,现有的主梁扣条存在的问题有:结构单薄,强度不足,扣条与主梁和蜂窝板进行连接时需要在主梁侧壁打孔,不仅会造成油气泄漏,多次更换蜂窝板还会破坏主梁结构,降低主梁强度。此外,现有的组装式内浮盘的主梁扣条安装时大多需要打胶,全接液蜂窝浮盘在检修时不易清理结构内残存的密封胶。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梁扣条连接不牢固,多次更换蜂窝板降低主梁强度,检修时主梁扣条结构内残存密封胶不易清理,容易造成油气泄漏等问题,本技术的主梁扣条安装简便,避免了油气的泄漏,密封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所述主梁扣条包括:两个夹持部、上水平部和两个下水平部;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过的螺纹连接件与主梁的顶部开有的凹槽体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的顶端连接于所述上水平部的两侧,用于夹持所述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和蜂窝板的立边,两个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水平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下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蜂窝板接触。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两个所述下水平部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件,用于将所述主梁扣条扣压在蜂窝板上,增强主梁与蜂窝板的密封性。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上水平部或下水平部成垂直关系;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与所述夹持部的底端连接形成的夹持口为扩口。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的上表面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面通过斜平面过渡连接,所述斜平面与所述上表面和外侧面之间为实体结构。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下水平部和上水平部的厚度均大于所述夹持部的厚度。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主梁和所述蜂窝板的立边之间设有密封条。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下水平部的所述凹槽为燕尾槽。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上水平部的下表面设有V型槽,便于对所述主梁扣条开设所述通孔。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螺纹连接件为自攻螺栓。在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优选,所述主梁扣条为一体结构。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本技术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主梁扣条呈“几”字型结构,扣条顶部设有通孔,用于连接螺栓,便于与主梁连接,主梁扣条下部两侧均向外伸出有下水平部,下水平部底部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用于将主梁扣条扣合在蜂窝板上,本技术的主梁扣条既避免了主梁侧壁开孔,又加固了主梁的稳定,降低了油气泄漏的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梁扣条的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梁扣条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梁立边上方的螺纹槽断面局部示意图。图中:1、主梁扣条;11、上水平部;111、V型槽;12、夹持部;13、下水平部;2、主梁;3、蜂窝板;4、自攻螺栓;5、燕尾槽、6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主梁扣条1断面呈“几”字型,主梁扣条1包括上水平部11、两个夹持部12和两个下水平部13。上水平部11、夹持部和下水平部13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上水平部11上设有通孔,通孔中穿过的螺纹连接件与主梁2的顶部开有的凹槽体螺纹连接;主梁2立边上方设有螺纹槽6,即主梁2立边上方设有凹槽体,凹槽体内壁上设有螺纹,方便自攻螺栓4在主梁2立边上不同位置处固定,螺纹连接件与螺纹槽6相匹配,可以在螺纹槽6内旋进旋出,螺纹连接件穿过通孔固定主梁2;主梁扣条1的上水平部11的断面宽度为18~22mm(比如18mm、19mm、20mm、21mm、22mm)本技术中的螺纹连接件为自攻螺栓4。螺纹槽6可以称为波浪形螺纹槽,在图4中,同一侧的相邻两个凹槽之间间隔一个螺距,位于左侧的一个凹槽与位于右侧的相邻的凹槽之间间隔半个螺距。夹持部12与上水平部11或下水平部13成垂直关系,如此可以增大夹持部12与蜂窝立边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力;下水平部13的连接端与夹持部12的底端连接形成的夹持口为扩口,如此便于将主梁扣条扣在蜂窝立边和主梁立板上。夹持部12有两个,两个夹持部12分别设于上水平部11两侧,用于对主梁2的立边进行加持,两个夹持部的顶端连接于上水平部11的两侧,用于夹持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2和蜂窝板3的立边;主梁的立边和蜂窝板3的立边之间设有密封条,主梁扣条1的夹持部12的壁厚为3~5mm(比如3.2mm、3.4mm、3.6mm、3.8mm、4mm、4.2mm、4.4mm、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扣条包括:两个夹持部、上水平部和两个下水平部;/n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过的螺纹连接件与主梁的顶部开有的凹槽体螺纹连接;/n两个所述夹持部的顶端连接于所述上水平部的两侧,用于夹持所述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和蜂窝板的立边;/n两个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水平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下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蜂窝板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扣条包括:两个夹持部、上水平部和两个下水平部;
所述上水平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过的螺纹连接件与主梁的顶部开有的凹槽体螺纹连接;
两个所述夹持部的顶端连接于所述上水平部的两侧,用于夹持所述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和蜂窝板的立边;
两个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水平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下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蜂窝板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水平部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件,用于将所述主梁扣条扣压在蜂窝板上,增强主梁与蜂窝板的密封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全接液蜂窝浮盘的主梁扣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上水平部或下水平部成垂直关系;
所述下水平部的连接端与所述夹持部的底端连接形成的夹持口为扩口。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成环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