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2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袋折叠总成、减震单元和壳体总成,壳体总成包括基座、翻墙、罩盖,基座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翻墙,基座的中部设有罩盖,罩盖表面设有出气窗口,罩盖覆盖在减震单元上,罩盖位于气体发生器与气袋折叠总成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壳体总成上增加了罩盖,为减震单元提供震动空间,更好的实现方向盘减震功能;同时,罩盖对气袋起到了隔离保护的作用。罩盖的出气窗口可以对气体发生器瞬间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流,罩盖的细长立柱可以阻挡一部分残渣,起到过滤残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An airba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气囊模块
本技术涉及被动安全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气囊模块。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作为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通常由气体发生器、气袋、保持环、壳体总成等零件组成。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气体发生器迅速向气袋内充气,气袋膨胀展开,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作用。随着安全气囊模块的小型化、轻量化发展,对安全气囊布置的空间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结构的紧凑性成为产品重点关注的性能。为了满足市场上减震方向盘的需求,开发了带减震器的气囊模块。气体发生器与减震器一起作为减震单元,置于气囊模块中。如专利号US20130241181-A1,是一款带减震器的气囊模块,以发生器作为配重块,带有壳体总成和扩散器,保证了减震器的抖动空间,实现减震功能。但是壳体总成与扩散器是分体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分体结构这两个零部件需要装配到一起,结构复杂。其次,零件较多不利于管理;同时分体结构为两个零部件,成本较高。此外,现有的气囊模块结构是气体发生器与气袋直接接触,在气囊起爆瞬间,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温度很高,气袋有被烫破的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了一种将壳体和扩散器集成到壳体总成上的安全气囊模块,壳体总成在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的同时,可以满足减震单元的震动需求,并降低气袋被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将壳体和扩散器集成到壳体总成上的安全气囊模块,壳体总成在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的同时,可以满足减震单元的震动需求,并降低气袋被烫伤的风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袋折叠总成、减震单元和壳体总成,壳体总成与减震单元、气袋折叠总成紧固连接,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器和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壳体总成包括基座、翻墙、罩盖,基座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翻墙,基座的中部设有罩盖,罩盖表面设有出气窗口,罩盖覆盖在减震单元上,罩盖位于气体发生器与气袋折叠总成之间。所述的出气窗口包括顶部出气窗口和侧面出气窗口,若干个顶部出气窗口设置在罩盖顶部,若干个侧面出气窗口设置在罩盖侧壁上。所述的顶部出气窗口呈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花瓣型结构。所述的侧面出气窗口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位置对应,侧面出气窗口的尺寸大于气体发生器出气口的尺寸。所述的顶部出气窗口与侧面出气窗口为分体式结构,相邻的两个侧面出气窗口之间采用细长立柱隔离,细长立柱的上端与罩盖顶部边缘连接,细长立柱的下端与基座连接。所述的顶部出气窗口与侧面出气窗口为一体式窗口结构,相邻的两个一体式窗口结构之间采用细长立柱隔离,细长立柱的上端与罩盖顶部中心连接,细长立柱的下端与基座连接。所述的罩盖顶部设有圆形中心孔。所述的罩盖的形状与气体发生器外壳的形状匹配,罩盖与气体发生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基座的边缘设有挂钩,挂钩位于两个相邻的翻墙之间。所述的基座的底部设有销钉。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壳体总成上增加了罩盖,为减震单元提供震动空间,更好的实现方向盘减震功能;同时,罩盖对气袋起到了隔离保护的作用。罩盖的出气窗口可以对气体发生器瞬间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流,罩盖的细长立柱可以阻挡一部分残渣,起到过滤残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壳体总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壳体总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是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袋折叠总成、减震单元和壳体总成,减震单元1包括减震器11和气体发生器12,壳体总成3与减震单元1、气袋折叠总成2采用螺柱紧固连接,形成整体。参见图2,壳体总成3包括基座31、翻墙32、罩盖33,基座31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翻墙32,翻墙32内壁为光滑的平面结构,基座31的中央设有罩盖33,罩盖33表面设有出气窗口,出气窗口包括顶部出气窗口35和侧面出气窗口37,出气窗口起到导气的作用,能对气体发生器12产生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和分流。若干个顶部出气窗口35设置在罩盖顶部34,顶部出气窗口35呈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花瓣型结构。若干个侧面出气窗口37设置在罩盖侧壁36上。罩盖33覆盖在减震单元1上,罩盖33为减震单元1提供震动的空间,罩盖33位于气体发生器12与气袋折叠总成2之间,罩盖33安装在气袋折叠总成2的内部。罩盖33的形状与气体发生器12外壳的形状匹配,罩盖33与气体发生器12之间设有间隙。本例中,顶部出气窗口35与侧面出气窗口37为分体式结构,侧面出气窗口37与气体发生器12的出气口位置对应,侧面出气窗口37的尺寸大于气体发生器12出气口的尺寸。相邻的两个侧面出气窗口37之间采用细长立柱38隔离,细长立柱38的上端与罩盖顶部34边缘连接,细长立柱38的下端与基座31连接。本例中,基座31的边缘设有挂钩,挂钩位于两个相邻的翻墙32之间。基座31的底部设有销钉。基座31的平面上设有4个连接孔,用于固定减震单元1。本例中,壳体总成3的罩盖33,为减震单元1提供了足够的震动空间,同时,对气袋折叠总成2起到了隔离保护的作用,通过壳体总成3上的罩盖33,隔绝了气体发生器12与气袋直接接触。顶部出气窗口35和侧面出气窗口37起到的冷却和分流的作用,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实施例2本例中,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相同部分不再重复描述。参见图3,本例中,壳体总成3的罩盖33结构不同,罩盖顶部34设有圆形中心孔。顶部出气窗口35与侧面出气窗口37为一体式窗口结构,顶部出气窗口35与侧面出气窗口37是连通结构,相邻的两个一体式窗口结构之间采用细长立柱38隔离,细长立柱38的上端与罩盖顶部34中心连接,细长立柱38的下端与基座31连接。本例中,罩盖33上的开槽结构不同,顶部出气窗口35与侧面出气窗口37采用连通的一体式窗口结构,使气体导出更加顺畅,同时顶部的圆形中心孔,将气体快速的导通到气袋内部,减少气体内压对减震器11的冲击作用,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袋折叠总成、减震单元和壳体总成,壳体总成(3)与减震单元(1)、气袋折叠总成(2)紧固连接,减震单元(1)包括减震器(11)和气体发生器(12),其特征在于:壳体总成(3)包括基座(31)、翻墙(32)、罩盖(33),基座(31)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翻墙(32),基座(31)的中部设有罩盖(33),罩盖(33)表面设有出气窗口,罩盖(33)覆盖在减震单元(1)上,罩盖(33)位于气体发生器(12)与气袋折叠总成(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袋折叠总成、减震单元和壳体总成,壳体总成(3)与减震单元(1)、气袋折叠总成(2)紧固连接,减震单元(1)包括减震器(11)和气体发生器(12),其特征在于:壳体总成(3)包括基座(31)、翻墙(32)、罩盖(33),基座(31)的边缘设有若干个翻墙(32),基座(31)的中部设有罩盖(33),罩盖(33)表面设有出气窗口,罩盖(33)覆盖在减震单元(1)上,罩盖(33)位于气体发生器(12)与气袋折叠总成(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窗口包括顶部出气窗口(35)和侧面出气窗口(37),若干个顶部出气窗口(35)设置在罩盖顶部(34),若干个侧面出气窗口(37)设置在罩盖侧壁(3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出气窗口(35)呈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花瓣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面出气窗口(37)与气体发生器(12)的出气口位置对应,侧面出气窗口(37)的尺寸大于气体发生器(12)出气口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丹红王琴尹复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