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华荣专利>正文

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775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37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包括电池盒主体、线路板、电池组件、接线、太阳能电池板、固定框及插装杆,电池盒主体具有一内部空间;线路板内置于内部空间中;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元及电池固定架;接线设于内部空间中并与线路板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电池盒主体上且与线路板电连接;固定框盖设于太阳能电池板,并与电池盒主体连接;插装杆一端连接于电池盒主体。该电池盒先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电量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而在太阳能电池板的电量不够用的情况下会自动转为用电池单元来补电,如此,以形成双供电系统,保证了足够的供电电量。

Solar cell box with dual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
本技术涉及电源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例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式计算机、智能手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麦克风等。这些电子设备通常配置有例如锂离子电池之类的可充电池,以便于向电子设备提供其工作所需的电量。然而,锂离子电池需要在使用前充电,而且通常需要花费数小时的充电时间,这样,锂离子电池的电量才能够达到使用要求。在某些应用场合,电子设备自身的锂离子电池电量耗尽后,现场很难找到充电电源,或者即使能找到充电电源,数小时的充电时间也无法满足用户需要,故而,少数便携式电子设备配备有电池盒以提供电源。目前使用的电池盒设计和制造不规范,电量耗尽后仍需要寻找外部电源供电,影响其利用率;同时,安装和拆卸电池过程繁琐,使用不便,影响了便携式电器装置和应急电器装置的可靠供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盒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电池供电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包括:电池盒主体,所述电池盒主体具有一内部空间;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内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元及电池固定架,所述电池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且所述电池固定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内设有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单元容置设于所述电池仓室内,且所述电池单元的正电极抵顶所述正极连接件,所述电池单元的负电极抵顶所述负极连接件;接线,所述接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接线延伸穿出所述电池盒主体;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盒主体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盖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并与所述电池盒主体连接,以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于所述电池盒主体上;插装杆,所述插装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主体。具体地,所述电池盒主体包括上盖、底壳和用于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的连接件,所述底壳与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底壳枢接于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除地连接在所述底壳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手持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两侧的枢轴部以及形成在所述手持部上的卡合部,所述上盖上设有供所述枢轴部置入并转动的定位部,所述底壳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相对应的卡合配合部。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的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还包括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盒主体上的控制按键。具体地,所述电池盒主体的底端设有固定座,所述插装杆的一端插于所述固定座上,并通过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主体。进一步地,所述插装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插于指定对象上的尖部。具体地,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充电电池单元和普通电池单元;所述电池仓室包括第一电池仓室和第二电池仓室;所述充电电池单元容置于所述第一电池仓室,所述普通电池单元容置于所述第二电池仓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接线与外部电子设备相连,该太阳能电池盒即可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简单方便;而且,该太阳能电池盒先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电量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而在太阳能电池板的电量不够用的情况下会自动转为用电池单元来补电,如此,以形成双供电系统,大大保证了足够的供电电量,使电子设备可以保持连续工作状态,续用时间长,减少了频繁充电的次数。同时,该太阳能电池盒便于携带,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还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在无外部电源的场合为安装在电池仓室内的电池单元进行无线充电,充电方便,用户体验佳。此外,借由插装杆的设置,当电池盒电量不足时,可直接将整个电池盒插于指定位置处,如平常的空地,借由太阳能,便可对电池盒进行充电,绿色环保;同时,插装杆与电池盒主体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并小于180°,此角度,既可保证太阳能电池板有利吸收太阳能,还可避免用户需要自行调节角度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的电池盒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1,用于向电子设备供电,该电子设备可为LED灯串、数码相机、数码音箱等。具体地,该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1包括电池盒主体10、线路板(图中未标示)、电池组件20、接线30、太阳能电池板40、固定框50及插装杆60,下面对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1的各部件作进一步描述:电池盒主体10可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为可拆卸式的结构;其中,本实施例的电池盒主体10为采用塑料加工制成,以利于取材及加工制造,当然,也可为其他材质盒体;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盒主体10大致为长方体结构,且电池盒主体10具有一内部空间;线路板可以为柔性线路板,也可为硬性线路板,也可为半硬半软线路板;其中,线路板内置于内部空间中;电池组件20包括电池单元21及电池固定架22,其中,电池固定架22设置于内部空间,且电池固定架22具有电池仓室220,电池仓室220内设有正极连接件221和负极连接件222,正极连接件221和负极连接件222均与线路板电连接;电池单元21容置设于电池仓室220内,且电池单元21的正电极抵顶正极连接件221,电池单元21的负电极抵顶负极连接件222;接线30设于内部空间中并与线路板电连接,且接线30延伸穿出电池盒主体10,以用于与外部电子设备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用接口替代该接线30,而该接口为形成于电池盒主体10上并与线路板电连接,接口可选为USB接口等;太阳能电池板40设置在电池盒主体10上且与线路板电连接;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40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而且,该太阳能电池板40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存储在电池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盒主体,所述电池盒主体具有一内部空间;/n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内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n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元及电池固定架,所述电池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且所述电池固定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内设有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单元容置设于所述电池仓室内,且所述电池单元的正电极抵顶所述正极连接件,所述电池单元的负电极抵顶所述负极连接件;/n接线,所述接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接线延伸穿出所述电池盒主体;/n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盒主体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n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盖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并与所述电池盒主体连接,以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于所述电池盒主体上;和/n插装杆,所述插装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盒主体,所述电池盒主体具有一内部空间;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内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
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元及电池固定架,所述电池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且所述电池固定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内设有正极连接件和负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连接件和所述负极连接件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单元容置设于所述电池仓室内,且所述电池单元的正电极抵顶所述正极连接件,所述电池单元的负电极抵顶所述负极连接件;
接线,所述接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接线延伸穿出所述电池盒主体;
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盒主体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盖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并与所述电池盒主体连接,以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于所述电池盒主体上;和
插装杆,所述插装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主体包括上盖、底壳和用于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的连接件,所述底壳与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底壳枢接于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上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谢华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