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62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将复数导线互相电性连接,包含:外壳与金属导接件,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金属导接件设置于收纳空间中,具有定位框架以及导电板,导电板与定位框架共同构成复数个夹持装置,能让导线与所述导电板保持在接触状态,使导线彼此通过导电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定位框架具有连接部、支撑部以及夹持部,夹持部连接于连接部远离开孔的一端,而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通过弹片来固定复数条导线并通过连接于弹片的导电组件使所述复数导线彼此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插入式导线连接器,是一种通过将多条导线的裸露端压入连接器中,并通过其内部可以同时于不同位置夹持多条导线的金属夹具进行固定,而能在没有另外加工的状态下,使导线间彼此电性连接,保持在绝缘体的外壳内。其中,在这类插入式导线连接器的详细设计上,可以参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325288A号,由其说明书配合图2、图3可知,这类导线连接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所述案说明书中的壳体14、帽盖16,以及位于壳体14的内壁面与外盖16之间的弹簧组件38。如所述案图2所示,当导线进入所述弹簧组件38中时,必须推抵所述弹簧组件38,并穿过弹簧夹56以及母线40之间的空隙以通过所述弹簧夹56与所述母线40来固定所述导线,其中,所述弹簧组件38的位置是通过所述壳体14的隔板36推抵来防止所述弹簧组件38受到导线推抵时偏移。但由所述案图中可知,所述隔板36仅作用于所述弹簧组件38的弹簧部件42,且所述弹簧部件42与导线的插入方向非为垂直,使得弹簧组件38于其底部的脚44的部分缺乏直接的支撑固定,而在导线压入弹簧夹56时仍有机会造成弹簧组件38偏移原本的位置,进而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设计有能支撑金属导接件的支撑腿,以防止金属导接件受到插入电连接器中的导线推抵而偏移原本的位置,进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或是意外。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设计有能支撑金属导接件的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能对金属导接件提供弹性支撑作用,以保护电连接器的各组件。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设计有能支撑金属导接件的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能同时作为检测导线是否电性导通的检测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设计有能支撑金属导接件的支撑腿,且所述支撑腿的配置位置不会影响到导线于电连接器中的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将复数导线互相电性连接,包含:一外壳,沿着一插线方向形成复数开孔,且内部形成有一连通所述复数开孔的收纳空间;一金属导接件,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中,具有一定位框架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定位框架的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定位框架共同构成复数个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插线方向的一插线路径上,并能让穿过所述开孔的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板保持在一接触状态,使得所述复数导线通过所述导电板彼此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具有一连接部、一支撑部以及一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与所述导电板连接的连接面,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开孔的一第一端,而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第二端。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外壳于所述收纳空间中设有一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形成一用以容纳所述支撑部的设置区域。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导电板靠近所述开孔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导引斜面,并于远离所述开孔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导引斜面,且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引斜面分别由不同方向由所述导电板的中心朝向所述导电板的底部延伸。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于远离所述导电板中心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于远离所述导电板中心的一端的高度。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外壳于所述收纳空间中设有一延伸壁,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于远离所述导电板中心的一端的高度切齐所述延伸壁的高度。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且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不会超过所述连接面的表面。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分别朝向所述连接面的不同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的电连接器,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使所述支撑部成为一弹性组件。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外壳形成有一供所述支撑部设置的设置区域,以及一连通所述设置区域的开孔,所述支撑部形成一用以让使用者能检测所述金属导接件是否导通的检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金属导接件的定位框架上,除了设计有习知使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线彼此保持接触导通状态的连接部及夹持部外,还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除了作为可以防止金属导接件在导线插入时位移而造成偏移松脱问题的弹性支撑组件外,还能同时充当检测导线是否通电的检测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于一实施例中的构件分解图;图2为图1电连接器的外壳的剖面图;图3A为图1中金属导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1中金属导接件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1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电连接器的使用示意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于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连接器;11-导线;20-外壳;21-本体;211-收纳空间;211a-容纳区域;211b-设置区域;212-开口;213-卡扣槽;214-隔板;215-第二推抵部;216-推抵面;217-穿孔;218-延伸壁;218a-表面;22-封盖;221-卡扣凸块;222-导引通道;223-开孔;224-第一推抵部;225-承载部;226-凸部;227-缺口;30-金属导接件;31-定位框架;311-连接部;311a-第一端;311b-第二端;311c-连接面;311d-卡合孔;312-夹持部;312a-倾斜角;312b-设置孔;312c-弹片;313-支撑部;313a-夹角;32-导电板;321-第一导引斜面;L1-长度;H1-高度;322-第二导引斜面;L2-长度;H2-高度;323-凸点;4-插线方向;5-插线路径;6-弹性组件;7-检测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包含:一外壳20以及安装于外壳20内的一金属导接件30;所述外壳20具有一本体21以及一封盖22,所述本体21的内部设有一收纳空间211以及一连通所述收纳空间211与外界的开口212,所述封盖22用以设置于所述开口212中,通过复数个设置于所述封盖22远离所述本体21的一端的卡扣凸块221与所述本体21上的复数个卡扣槽213卡合定位。其中,所述封盖22沿着一插线方向4依序形成有复数个供导线11穿设的导引通道222,以及复数个分别连通所述复数导引通道222的开孔223,所述复数导引通道222沿着所述插线方向4渐缩,所述封盖22的前端形成有一第一推抵部224,用以在组合时于所述插线方向4上推抵所述金属导接件30;所述第一推抵部224的下方形成有一用以连接所述金属导接件30的承载部225,且所述承载部225上形成设有两凸部226,使三者共同形成一缺口227,所述缺口227用以限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将复数导线互相电性连接,包含:/n一外壳,沿着一插线方向形成复数开孔,且内部形成有一连通所述复数开孔的收纳空间;/n一金属导接件,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中,具有一定位框架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定位框架的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定位框架共同构成复数个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插线方向的一插线路径上,并能让穿过所述开孔的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板保持在一接触状态,使得所述复数导线通过所述导电板彼此电性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具有一连接部、一支撑部以及一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与所述导电板连接的连接面,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开孔的一第一端,而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将复数导线互相电性连接,包含:
一外壳,沿着一插线方向形成复数开孔,且内部形成有一连通所述复数开孔的收纳空间;
一金属导接件,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中,具有一定位框架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定位框架的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定位框架共同构成复数个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插线方向的一插线路径上,并能让穿过所述开孔的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板保持在一接触状态,使得所述复数导线通过所述导电板彼此电性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具有一连接部、一支撑部以及一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与所述导电板连接的连接面,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开孔的一第一端,而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开孔的一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所述收纳空间中设有一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形成一用以容纳所述支撑部的设置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靠近所述开孔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导引斜面,并在远离所述开孔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导引斜面,且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引斜面分别由不同方向由所述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政立
申请(专利权)人: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