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761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包括布置在地下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在地面上设置有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在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设置有出入台,出入台位于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的下方;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布置有储热装置、蓄冷装置和蓄电池,蓄冷装置引出有冷水管,冷水管排列在蓄电池的两侧;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均为网状结构,在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检修阻水台和装置阻水台。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分布式能源站的地下,同时将蓄冷装置与蓄电池配合组装,不仅能减少地面空间的占用率,还能解决蓄电池易发热的问题,由于地下环境温度相对地面较低,有利于蓄电池散热,延长储能寿命。

A distributed energy st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因其能源利用率高、能量输出多样化等特点,正越来越多的得到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建立在用户侧的能源供应方式,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并网运行,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和模块化配置。其中分布式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是主要形式,其特点是环保、经济、灵活等,符合当前全球能源短缺局势。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储能装置能够改变现有电力系统供需瞬时平衡的传统模式,在能源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分布式能源站而言,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分布式能源调峰调频、平滑波动,输出优质电能,并且可以满足并离网无缝切换的短时能量供应,在经济性方面带来的收益也相当可观。随着世界范围内将储能技术列入战略规划,全球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更为广泛。对于储能系统装置而言,占地面积与空间需求较大,而将其设置在地下,可以大大减少地面空间,同时考虑到蓄电池发热会降低储电能力,而地下较之地面更为阴凉,可以很好的改善蓄电池发热这一问题,同时利用蓄冷装置的冷水管,对蓄电池进行散热,进一步优化发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分布式能源站下方的地下空间,将蓄冷装置与蓄电池相结合,将蓄冷装置的冷水管U形排列在蓄电池两侧,在输送冷水的同时能够带走蓄电池产生的热量,解决了因电池发热而带来的储电性能大幅降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包括布置在地下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其特征在于,在地面上设置有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用于进出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进行日常检修工作和仪器装置运输;在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设置有出入台,所述出入台位于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的下方;所述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布置有储热装置、蓄冷装置和蓄电池,且蓄冷装置引出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排列在蓄电池的两侧,用于蓄电池的散热;所述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均为网状结构,有助于地下通风,保持空间干燥,在检修出入门和装置运输出入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检修阻水台和装置阻水台,用于阻止地面上的水流入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优选的,所述出入台包括台阶和斜坡,所述台阶的高度为300~350mm,所述斜坡的坡度为25~45°。优选的,所述储热装置为显热储热材料装置或潜热储热材料装置。优选的,所述蓄冷装置为冰蓄冷装置。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或全钒液流电池。优选的,所述冷水管呈U型布置在蓄电池的两侧。能帮助蓄电池蓄电池散热,降低由发热引起的蓄电池蓄电能力衰减的概率。优选的,所述检修阻水台和装置阻水台均为阶梯式结构,且均包括2-3个台阶,每级台阶高度的为300~350mm。优选的,所述储热装置和蓄冷装置之间的距离在6m以上,所述蓄冷装置和蓄电池之间的距离在6m以上。防止装置温度互相影响导致性能降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将储能装置安装在分布式能源站的地下,同时将蓄冷装置与蓄电池配合组装,不仅能够减少地面空间的占用率,还能够解决蓄电池容易发热的问题,同时地下环境温度相对地面较低,有利于蓄电池的散热,延长了储能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检修出入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置运输出入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检修出入门1、出入台2、储热装置3、蓄冷装置4、蓄电池5、冷水管6、装置运输出入门7、检修阻水台8、装置阻水台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包括布置在地下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在地面上设置有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用于进出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进行日常检修工作和仪器装置运输;在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设置有出入台2,出入台2位于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的下方;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布置有储热装置3、蓄冷装置4和蓄电池5,且蓄冷装置4引出有冷水管6,冷水管6排列在蓄电池5的两侧,用于蓄电池5的散热;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均为网状结构,有助于地下通风,保持空间干燥,在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检修阻水台8和装置阻水台9,用于阻止地面上的水流入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能防止下雨时雨水倒灌地下,对储能设备造成严重损害。本实施例中,出入台2包括台阶和斜坡,台阶的高度为300~350mm,斜坡的坡度为25~45°。本实施例中,储热装置3为显热储热材料装置或潜热储热材料装置。本实施例中,蓄冷装置4为冰蓄冷装置。本实施例中,蓄电池5为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或全钒液流电池。本实施例中,冷水管6呈U型布置在蓄电池5的两侧。能帮助蓄电池蓄电池5散热,降低由发热引起的蓄电池5蓄电能力衰减的概率。本实施例中,检修阻水台8和装置阻水台9均为阶梯式结构,且均包括2-3个台阶,每级台阶高度的为300~350mm。本实施例中,储热装置3和蓄冷装置4之间的距离在6m以上,蓄冷装置4和蓄电池5之间的距离在6m以上。防止装置温度互相影响导致性能降低。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包括布置在地下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其特征在于,在地面上设置有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用于进出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进行日常检修工作和仪器装置运输;在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设置有出入台(2),所述出入台(2)位于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的下方;所述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布置有储热装置(3)、蓄冷装置(4)和蓄电池(5),且蓄冷装置(4)引出有冷水管(6),所述冷水管(6)排列在蓄电池(5)的两侧,用于蓄电池(5)的散热;所述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均为网状结构,且在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检修阻水台(8)和装置阻水台(9),用于阻止地面上的水流入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包括布置在地下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其特征在于,在地面上设置有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用于进出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进行日常检修工作和仪器装置运输;在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设置有出入台(2),所述出入台(2)位于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的下方;所述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布置有储热装置(3)、蓄冷装置(4)和蓄电池(5),且蓄冷装置(4)引出有冷水管(6),所述冷水管(6)排列在蓄电池(5)的两侧,用于蓄电池(5)的散热;所述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均为网状结构,且在检修出入门(1)和装置运输出入门(7)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检修阻水台(8)和装置阻水台(9),用于阻止地面上的水流入分布式能源站储能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台(2)包括台阶和斜坡,所述台阶的高度为300~350mm,所述斜坡的坡度为25~45°。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曈周宇昊谢玉荣王世朋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