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专利>正文

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52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所述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升降机构、第一防护布、操作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第一防护布上,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防护布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上,且第一防护布的底部通过调节防护布与第二防护布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布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布、调节防护布以及第二防护布均采用双层防辐射纤维面料,所述头套外表面涂有防辐射涂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具有适用医师范围度大、使用方便的优点。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radiologists to block rad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是一种逆问题的推论演算,即活体组织的特性是经由观测影像信号反推而来,作为一门科学,医学影像属于生物影像,并包含影像诊断学、放射学、内视镜、医疗用热影像技术、医学摄影和显微镜,另外,包括脑波图和脑磁造影等技术,虽然重点在于测量和记录,没有影像呈显,但因所产生的数据俱有定位特性,即含有位置信息,可被看作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医学影像,医院影像科经常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射线来检查某些病体的内脏的疾病,相关人员必须长期处于有射线的情况下,会对医师造成一定的危害。而现有医师采用的防护装置,大多数采用防护服,使得医师在操作前需要穿戴,完毕后有需要脱掉,适用较为麻烦,而防护服并不适用不同形体的医师(例如身材差异较大的医师),导致有些医师穿着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适用医师范围度大、使用方便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第一防护布,所述第一防护布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上,且第一防护布的底部通过调节防护布与第二防护布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布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第一防护布上,且操作机构包括头套、臂袖和手套,所述头套固定嵌合在第一防护布开设的通孔中,且头套为圆形透明防护罩,所述头套下方的第一防护布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臂袖,且两个臂袖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符合人体双手的手套;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底板上。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立柱、滑杆、滑动套管、螺纹固定杆和横杆,所述立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且立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滑杆,所述滑杆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的一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插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固定杆,所述滑动套管的另一侧壁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横杆,且横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防护布的。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嵌合板和连接环,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且限位杆垂直设置,所述嵌合板固定嵌合在第二防护布的两侧边角处,且嵌合板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环与限位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防护布通过压制的方式成形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风琴状压痕。优选的,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边角均安装有锁止万向轮。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布、调节防护布以及第二防护布均采用双层防辐射纤维面料,所述头套外表面涂有防辐射涂料。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医师在使用设备前,根据自身的高度对第一防护布距地面高度进行调节,使得设备的适用医师范围增大,将设备推至工作区域,医师站在底板上并处于在防护布的后方,双手穿过臂袖插设至手套内,而头部可以伸至头套中,以便医师观察设备并进行影像操作;从而与射线防护服相比,医师操作时,只需站在防护布后方,双手穿戴好手套即可,无需麻烦的进行穿带防护服,医师操作完毕后,只需要双手抽离手套即可,无需麻烦的脱掉防护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头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升降机构,21、立柱,22、滑杆,23、滑动套管,24、螺纹固定杆,25、横杆,3、第一防护布,4、操作机构,41、头套,42、臂袖,43、手套,5、调节防护布,6、第二防护布,7、限位机构,71、限位杆,72、嵌合板,73、连接环,8、锁止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头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升降机构2、第一防护布3、操作机构4和限位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操作机构4设置在第一防护布3上,两个所述限位机构7安装在底板1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防护布3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2上,且第一防护布3的底部通过调节防护布5与第二防护布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布6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布3、调节防护布5以及第二防护布6均采用双层防辐射纤维面料,所述头套41外表面涂有防辐射涂料。参考图1所示,操作机构4包括头套41、臂袖42和手套43,所述头套41固定嵌合在第一防护布3开设的通孔中,且头套41为圆形透明防护罩,所述头套41下方的第一防护布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臂袖42,且两个臂袖4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符合人体双手的手套43。需要说明的是:将设备推至工作区域,医师站在底板1上并处于在防护布的后方,将双手穿过臂袖42插设至手套43内,而头部可以伸至头套41中,以便医师观察设备并进行影像操作;与射线防护服相比:医师操作时,只需站在防护布后方,双手穿戴好手套43即可,无需麻烦的进行穿带防护服,医师操作完毕后,只需要双手抽离手套43即可,无需麻烦的脱掉防护服。参考图1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立柱21、滑杆22、滑动套管23、螺纹固定杆24和横杆25,所述立柱21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上表面,且立柱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滑杆22,所述滑杆22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管23,所述滑动套管23的一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插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固定杆24,所述滑动套管23的另一侧壁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横杆25,且横杆25上固定套接第一防护布3的顶端。需要说明的是:医师在使用设备前,根据自身的高度对第一防护布3距地面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旋转拧松的方式将螺纹固定杆24卸下,从而推动滑动套管23沿着滑杆22进行滑动,直到头套41适合医师佩戴的高度后,将螺纹固定杆24插设至螺纹孔中并进行旋转拧紧完成滑动套管23的固定,使得设备的适用医师范围增大。参考图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杆71、嵌合板72和连接环73,所述限位杆71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上表面,且限位杆71垂直设置,所述嵌合板72固定嵌合在第二防护布6的两侧边角处,且嵌合板72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连接环73与限位杆71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防护布6的两侧通过限位机构7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第二防护布6的稳定性更强,不易发生起伏现象,同时有效的限制了调节防护布5和第一防护布3的起伏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n第一防护布(3),所述第一防护布(3)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2)上,且第一防护布(3)的底部通过调节防护布(5)与第二防护布(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布(6)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n操作机构(4),所述操作机构(4)设置在第一防护布(3)上,且操作机构(4)包括头套(41)、臂袖(42)和手套(43),所述头套(41)固定嵌合在第一防护布(3)开设的通孔中,且头套(41)为圆形透明防护罩,所述头套(41)下方的第一防护布(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臂袖(42),且两个臂袖(4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符合人体双手的手套(43);/n限位机构(7),两个所述限位机构(7)安装在底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
第一防护布(3),所述第一防护布(3)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2)上,且第一防护布(3)的底部通过调节防护布(5)与第二防护布(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布(6)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操作机构(4),所述操作机构(4)设置在第一防护布(3)上,且操作机构(4)包括头套(41)、臂袖(42)和手套(43),所述头套(41)固定嵌合在第一防护布(3)开设的通孔中,且头套(41)为圆形透明防护罩,所述头套(41)下方的第一防护布(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臂袖(42),且两个臂袖(4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符合人体双手的手套(43);
限位机构(7),两个所述限位机构(7)安装在底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科医师阻挡射线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立柱(21)、滑杆(22)、滑动套管(23)、螺纹固定杆(24)和横杆(25),所述立柱(21)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上表面,且立柱(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滑杆(22),所述滑杆(22)上套设有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