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37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收容于收容空间的光学组件及压环,压环包括压紧结构,以及从像侧连接于压紧结构的支撑结构,压紧结构包括从像侧抵持于光学组件的抵持面,以及连接于抵持面并面向收容空间的第一锥面,支撑结构包括面向收容空间的第二锥面,第一锥面的中心线与第二锥面的中心线均与通光孔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的锥度相等,第一锥面的母线与第二锥面的母线与通光孔的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大于通光孔的中心线与最大视场光线形成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模组可以避免光线反射至成像面而产生杂散光的问题,提高了成像质量。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光学镜头模组组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类数码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玩具、工业探测、汽车车载摄像头和医疗等领域。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光学镜头模组组件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镜头模组的外形和尺寸都限制的情况下,镜筒底部设计尺寸因为成型对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会导致光线到达镜筒底部的内侧壁后反射至成像面,产生杂散光,降低镜头模组拍摄照片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模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以解决镜头模组产生杂散光而降低成像质量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光学组件,以及从像侧抵持所述光学组件的压环,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压环包括压紧结构,以及从像侧连接于所述压紧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压紧结构包括从像侧抵持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抵持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抵持面并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锥面,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锥面的中心线均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锥面的锥度与所述第二锥面的锥度相等;所述第一锥面的母线及所述第二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中心线与最大视场光线形成的夹角。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锥面连接于所述第二锥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相互间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镜筒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筒壁且与所述第一筒壁沿平行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支撑结构自所述镜筒的底壁向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方向延伸。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多个镜片,所述抵持面与最靠近像侧的一所述镜片抵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筒壁包括靠近所述中心线的内壁,所述抵持面、抵持于所述抵持面的所述镜片的像侧面及所述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胶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筒壁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所述压紧结构还包括与沿垂直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锥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与沿垂直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及所述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胶槽。作为一种改进,第二筒壁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所述内壁、所述压紧结构及所述支撑结构围合形成第二胶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筒壁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所述压紧结构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与所述抵持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底面及所述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胶槽。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光学组件,以及从像侧抵持光学组件的压环;压环包括压紧结构,以及从像侧连接于压紧结构的支撑结构,压紧结构包括从像侧抵持于光学组件的抵持面,以及连接于抵持面并面向收容空间的第一锥面,支撑结构包括面向收容空间的第二锥面,第一锥面的中心线于第二锥面的中心线均与通光孔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的锥度相等;第一锥面的母线与第二锥面的母线与通光孔的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大于中心线与最大视场光线形成的夹角。最大视场光线从通光孔进入镜头模组,经过光学组件,到达所述镜头模组的底部时,由于压环的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与通光孔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通光孔的中心线与最大视场光线的夹角,使得到达镜筒底部的最大视场光线不会被反射至成像面,而是从压环的第一锥面及第二锥面的下方出射,避免了杂散光的产生,提高了成像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镜头模组,因而具备该镜头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镜头模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镜头模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镜头模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指定图1为摘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2,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6的镜筒1、收容于收容空间6内的光学组件7,以及从像侧抵持光学组件7的压环2;所述镜筒1包括具有通光孔3的第一筒壁30及自第一筒壁30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40,所述光学组件7包括五镜片,沿平行于通光孔3的中心线00'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上,光学组件7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叠设的为第一镜片71、第二镜片72、第三镜片73、第四镜片74及第五镜片75;压环2包括压紧结构8,以及从像侧连接于压紧结构8的支撑结构9,压紧结构8包括从像侧抵持于第五镜片75的像侧面的抵持面82,以及连接于抵持面82并面向收容空间6的第一锥面81,支撑结构9包括面向收容空间6的第二锥面91,第一锥面81的中心线00'与第二锥面91的中心线00'均与通光孔3的中心线00'重合,且第一锥面81的锥度与第二锥面91的锥度相等;第一锥面81的母线与第二锥面91的母线与通光孔3的中心线00'形成的夹角大于中心线00'与最大视场光线形成的夹角。最大视场光线从通光孔3进入镜头模组100,经过光学组件7,到达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底部时,由于压环2的第一锥面81与第二锥面91与中心线00'的夹角大于中心线00'与最大视场光线的夹角,使得到达镜筒1底部的最大视场光线不会被反射至成像面,而是从压环2的第一锥面81及第二锥面91的下方出射,避免了杂散光的产生,提高了成像的质量。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第一锥面81连接于第二锥面91,在这种设置下,便于压环2的生产组装。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镜筒1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筒壁40且与第一筒壁30沿平行于通光孔3的中心线00'的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壁20,支撑结构9自镜筒1的底壁20向远离所述光学组件7的方向延伸,这种结构可在不影响镜头模组100的整体尺寸的条件下,避免光线反射至成像面上而产生杂散光,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第二筒壁40包括围合形成收容空间6的内壁401,抵持面82、抵持于抵持面82的镜片,即第五镜片75的成像面及内壁401围合形成第一胶槽4,在这种设置下,第一胶槽4用于容纳胶水,胶水将第五镜片75与内壁401连接起来,在第一胶槽4的胶水的作用下,光学组件7更加牢固,即提高了镜头模组100整体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压紧结构8还包括在沿垂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光学组件,以及从像侧抵持所述光学组件的压环,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n所述压环包括压紧结构,以及从像侧连接于所述压紧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压紧结构包括从像侧抵持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抵持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抵持面并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锥面,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锥面的中心线均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锥面的锥度与所述第二锥面的锥度相等;/n所述第一锥面的母线及所述第二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与最大视场光线形成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5 CN PCT/CN2019/0948831.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光学组件,以及从像侧抵持所述光学组件的压环,所述镜筒包括具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
所述压环包括压紧结构,以及从像侧连接于所述压紧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压紧结构包括从像侧抵持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抵持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抵持面并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锥面,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锥面的中心线均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锥面的锥度与所述第二锥面的锥度相等;
所述第一锥面的母线及所述第二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通光孔的中心线与最大视场光线形成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连接于所述第二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相互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筒壁且与所述第一筒壁沿平行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支撑结构自所述镜筒的底壁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