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储能模块,用于储热和放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热单元,所述蓄热单元包括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壳体包裹的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单元之间预留间隙,加热元件伸入所述间隙为所述蓄热单元提供热能,导热介质在间隙流通换热,导热介质与加热元件碰撞接触形成紊流,所述间隙预留蓄热单元热膨胀所需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高效、放热效率高、存放运输方便,安装快捷的储能模块及实用本储能模块制作的高效储能供热装置。
Energy storage module and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模块及高效储能供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能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模块及高效储能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企业普遍将燃煤、燃油高温供热装置改为电加热装置,且因为工作时间分配,大多在峰电时段集中用电,给电力供应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也给企业增加了运用成本。所以需要在现有电加热装置中引入高温相变贮热装置,以解决大部分企业会集中在峰电时段集中用电及在谷电时段集中空旷不用电的问题,实现谷电时段利用电加热并实现贮能,峰电时段不额外使用电能也能提供热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当前的高温相变贮能装置,普遍采用储能池加蛇形盘管的结构,该结构一个储能量14000KWH,功率1.4MW(相当于2T/H燃煤蒸汽锅炉)的装置重量高达100吨左右,所以大部分都需要在现场施工、制作与安装,存在制造安装不便、生产效率低、并且储能池无法与空气隔离,存在高温储能剂在高温工作状态容易产生高温氧化的问题,从而影响储能剂的热容与使用寿命,如何解决当前高温储能器的现场快速组装问题、解决高温储能剂在高温工作状态容易产生高温氧化的问题,提升高温储热剂的贮能能效与使用寿命,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高效、放热效率高、存放运输方便,安装快捷的储能模块及其高效储能供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储能模块,用于储热和放热,包括多个蓄热单元,所述蓄热单元包括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壳体包裹的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单元之间预留间隙,加热元件伸入所述间隙为所述蓄热单元提供热能,导热介质在间隙流通换热,导热介质与加热元件碰撞接触形成紊流,所述间隙预留蓄热单元热膨胀所需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壳体朝向间隙的侧壁设有波纹起伏段;或,波纹起伏段均匀分布在所述蓄热壳体朝向间隙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伸入所述间隙,与所述波纹起伏段在波纹状起伏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模块设有模块框架,所述模块框架固定蓄热单元;所述模块框架选用由框架柱和框架梁连接形成的箱式框架,蓄热单元镂空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梁上设有若干插槽,所述蓄热单元端部配合设置卡榫,卡榫抽插式安装于插槽,以固定蓄热单元在所述模块框架上;或,所述插槽均匀且平行分布在所述框架梁上,所述蓄热单元平行且均匀安装在所述储热单元。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单元设置安装面用于安装蓄热单元在模块框架上,所述安装面至少包括曲面部分或者弧面部分;或,所述安装面为曲面部分和弧面部分连接的波纹起伏形状;或,所述安装面至少包括一弧面,该弧面用作卡榫。选用上述储能模块的高效储能供热装置,包括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内设有蓄热元件,所述蓄热元件配设有为其供热的加热元件,设有换热流道和换热器,所述换热流道流通导热介质,导热介质流通并传送蓄热元件或加热元件的热能至换热器,蓄热元件包括若干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干蓄热单元,所述蓄热单元之间预留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换热流道,加热元件伸入间隙为蓄热元件供热,导热介质流通至所述间隙与所述加热元件碰撞接触形成紊流实现均匀混合换热。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元件包括多个储能模块,导热介质在各储能模块的间隙之间流通;或,所述储能模块在纵向方向的间隙连通用作加热元件的插槽;或,所述储能模块在纵向方向上的间隙贯通形成纵向间隙,所述加热元件伸入间隙,且伸入间隙形成的纵向间隙为纵向方向上的储能模块供热。作为优选,所述储能模块呈方形,且在水平方向相邻的储能模块平行设置,且间隙均匀分布在所述储能模块上;或,所述加热元件贯通纵向间隙,均匀分布在水平方向的间隙上为所述储能模块提供热能;或,所述加热元件选用蛇形电热管。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元件配设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换热流道的入口风道和通往换热流道的出口风道,入口风道和出口风道通过间隙连通;或,所述蓄热元件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支撑脚和平板型支撑面,所述平板型支撑面上端支撑蓄热元件,所述换热流道配设风机,流通导热介质实现换热。选用本技术结构的储能模块,各部件体积小,分量轻,叠放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运输和安装,各蓄热单元的波纹起伏段的设计避免了热胀冷缩应力对蓄热壳体的破坏,与加热元件的配合增强了换热紊流,间隙的设计增强了储能和换热的面积,提升了换热效率。使用本技术的储能模块的高效储能供热装置,各储能模块的设计、间隙的设计和蓄热单元的统一化设计,使得高效储能供热装置能够快速、方便的安装,可以通过调整储能模块的多少来调整高效储能供热装置的储能和供热,适应不同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储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蓄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蓄热单元配设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高效储能供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储能模块,用于储热和放热,包括多个蓄热单元52,所述蓄热单元52包括蓄热壳体521和所述蓄热壳体521包裹的蓄热介质522,储热介质522选用高温储能剂,可以更多的储能。所述蓄热单元52之间预留间隙5202,储能模块配设有加热元件,加热原件伸入所述间隙5202为所述蓄热单元提供热能,导热介质在间隙5202流通换热,导热介质与加热元件碰撞接触形成紊流,所述间隙5202预留蓄热单元52热膨胀所需的间隙。储能模块由多个蓄热单元52组成,各蓄热单元相对整个储能模块,体积小,分量轻,叠放占用空间小,改变了现有的一体式的储能模块体积大、重量重,不便于安放、不方便运输等问题。同时,本结构中,蓄热单元52之间预留间隙5202,用于通入加热元件4实现储能,加热元件的配设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安装或调整,实现热能来源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另外,间隙5202实现了在各储能单元52单独的放热和换热,增加了放热和换热的面积,改变了现有的储能模块放热和换热的方式,提高了储能模块整体的放热和换热效率。本结构中,各蓄热壳体521朝向间隙5202的侧壁设置波纹起伏段5211,加热元件4为蓄热元件52供热或停止供热时,在蓄热元件52因热胀冷缩的应力产生变形时,波纹起伏段5211减少热胀冷缩的应力给蓄热壳体521带来的破坏,延长了蓄热元件52的寿命。本实施例中,波纹起伏段均匀分布在所述蓄热壳体朝向间隙5202的侧壁,该侧壁整体呈现为一波纹板,降低了整个侧壁因热胀冷缩的应力产生的破坏。此时,加热元件4伸入间隙5202的方向,与导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不同,存在交叉,导热介质在间隙5202与加热元件4碰撞产生紊流,使得导热介质导热更均匀,换热效率更高。所述加热元件4伸入所述间隙5202,与所述波纹起伏段在波纹状起伏方向垂直,产生的紊流漩涡最大,且与所述蓄热壳体接触换热提升,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模块,用于储热和放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热单元,所述蓄热单元包括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壳体包裹的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单元之间预留间隙,加热元件伸入所述间隙为所述蓄热单元提供热能,导热介质在间隙流通换热,导热介质与加热元件碰撞接触形成紊流,所述间隙预留蓄热单元热膨胀所需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模块,用于储热和放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热单元,所述蓄热单元包括蓄热壳体和所述蓄热壳体包裹的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单元之间预留间隙,加热元件伸入所述间隙为所述蓄热单元提供热能,导热介质在间隙流通换热,导热介质与加热元件碰撞接触形成紊流,所述间隙预留蓄热单元热膨胀所需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壳体朝向间隙的侧壁设有波纹起伏段;
或,波纹起伏段均匀分布在所述蓄热壳体朝向间隙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伸入所述间隙,与所述波纹起伏段在波纹状起伏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设有模块框架,所述模块框架固定蓄热单元;
所述模块框架选用由框架柱和框架梁连接形成的箱式框架,蓄热单元镂空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上设有若干插槽,所述蓄热单元端部配合设置卡榫,卡榫抽插式安装于插槽,以固定蓄热单元在所述模块框架上;
或,所述插槽均匀且平行分布在所述框架梁上,所述蓄热单元平行且均匀安装在所述储热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单元设置安装面用于安装蓄热单元在模块框架上,所述安装面至少包括曲面部分或者弧面部分;
或,所述安装面为曲面部分和弧面部分连接的波纹起伏形状;
或,所述安装面至少包括一弧面,该弧面用作卡榫。
7.选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孝龙,程钊,
申请(专利权)人:程孝龙,程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