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12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所述底部框架的周边为八边形结构,该八边形结构的对边长度相等,其底部设有两根十字交叉的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八边形结构的四条短边底部的中心固定,所述底部框架的四条长边的上沿设有开口朝上,且底部设有电热丝的V型槽;所述晾晒层单层的整体结构呈八边形漏斗状,其四条短边由结构相同的连接块构成,所述八边形的四条长边为双层结构的边框,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连接块固定,上沿外侧设有斜面朝下的斜板;所述双层结构的边框的两层之间设有倒梯形形状的铁丝网的上边缘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沿底边布置倒三角形形状的铁丝网的上边缘。

A three-dimensional crop d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特别涉及农作物晾晒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传统农业晾晒技术弊端显露。第一,晒粮工作较为繁琐,劳动强度很大。第二,受天气影响严重、破损较多、缺乏晒场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第三,大多数谷物烘干机成本较高、耗能庞大,无法适应市场。目前农作物晾晒主要有两种类型:大型烘干机、传统地面晾晒。大型烘干机是指热风烘干箱,采用回旋式加热装置,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风,它能通过高温处理达到杀死虫卵,彻底解决粮食干燥问题。但其成本高,耗能也大,占地面积大,一般农民负担不起。传统地面晾晒主要是场院晾晒和公路晾晒,主要利用太阳光对谷粒类粮食进行晒干。这种方式下,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占地面积大、通风不理想、晾晒时间长,且其他物质容易混进谷粒类粮食中。当阴雨天气来临时,往往因收粮不及时而导致粮食遭到雨水淋湿,导致发霉。据检索,目前已有的粮食晾晒机械,如专利号CN201721289990.0名称为“一种农作物晾晒储藏装置”的中国专利,该专利采用一层晾晒板,晾晒盘的下方设置有储藏内腔,其底部设有一个出料板来卸粮,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其储粮量很小,晾晒效果也一般。又如专利号CN201520880473.5名称为“抽拉式农作物晾晒台架”的中国专利,该专利的抽屉结构所带的晾晒台,可以抽出晾晒谷物,当太阳光充足的时候将抽屉拉出,夜晚时需要将抽屉收到支架里面,操作繁琐,使用方式限制了装置的高度,会使其储粮量很小。同时,悬臂式的结构对强度要求很高,装置的可靠性低。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研发一种操作方便、储粮量大、晾晒快且安全可靠的新型农作物晾晒机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农作物的晾晒和储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包括带万向轮的底部框架和晾晒层,所述晾晒装置整体为多层结构,外形呈双曲线形,所述底部框架的周边为八边形结构,该八边形结构的对边长度相等,其底部设有两根十字交叉的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八边形结构的四条短边底部的中心固定,所述承重梁的中部下方设有电机,其输出轴穿过承重梁的中部与上方的扇叶中轴固定;所述扇叶的上方设有顶部带有通孔的锅盖形引流结构;所述底部框架的四条长边的上沿设有开口朝上,且底部设有电热丝的V型槽;所述晾晒层单层的整体结构呈八边形漏斗状,其四条短边由结构相同的连接块构成,所述八边形的四条长边为双层结构的边框,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连接块固定,上沿外侧设有斜面朝下的斜板;所述双层结构的边框的两层之间设有倒梯形形状的铁丝网的上边缘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沿底边布置倒三角形形状的铁丝网的上边缘;晾晒层表面按圆周方向等间距搭接四个由铁丝网制成的通风管;最上层晾晒层搭接顶部十字架。所述V型槽内部放置沙砾。所述连接块上端设有凹槽,下端设有凸台。所述多层结构的晾晒装置的上、下层之间均通过连接块的凹槽和凸台连接。所述八边形漏斗状的晾晒层由四块倒三角形形状的铁丝网和四块倒梯形形状的铁丝网拼接构成八边形漏斗状,其八边形漏斗状的底部为正方形通孔所述晾晒层的漏斗底部正方形通孔的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中设有抽板。所述上、下层之间的连接块通过T型螺钉连接连接。本技术利用烟囱效应,使晾晒装置顶部和底部之间存在一定温差,然后利用底部的扇叶和锅盖形引流结构,加强烟囱效应,形成一定强度的气流,在晾晒的过程中带走粮食蒸发出的水蒸气,加速晾晒进程,提高晾晒效率。并且立体晾晒相较于传统晾晒,可以减少在翻粮过程的粮食破损。本技术通过底部万向轮结构,四个万向轮分别与承重梁通过连接,使晒粮平台可以朝各个方向移动,便于晒粮以及收粮过程中的搬运。本技术的底部引流结构,包括一个扇叶,一个电机,一个锅盖形引流结构,底部使用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增强晒粮平台中的气流流动,进而提高晾晒效率。本技术的侧面斜板结构连接在每层的边框上。当水平气流通过斜板时,在斜板的引流下,水平气流转换成垂直气流,进一步提高晒粮平台的通风效果,提高晒粮效率。设于底部框架上的供风结构,包括扇叶和电机、锅盖形引流结构、承重梁、V型槽和电热丝,其中电机和电热丝通过外部电源供电;设于每层铁丝网之间的连接块、并且用于固定各连接块的凹槽和凸台;设于铁丝网中央的抽板结构,包括铁丝网、边框、导轨、抽板,导轨和铁丝网通过边框固定,导轨可供抽板进行双向移动。分别设于每层晾晒层八边形的四条长边上的四个斜板,斜板通过角码和边框连接;分别设于底部框架四周的V型槽,并且放置于槽中用于加热的电热丝和提高热转换效率的沙砾。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工作过程:晒粮:晒粮装置的置粮空间被分为多层,晾晒层之间相互叠加。在进行装载谷物时,各层晾晒层被分别取下并装入粮食。为保证空气流通,每层内的装粮量不得过多,即每层晾晒层仅容纳一层的谷物。每层谷物装入完毕后将各晾晒层按原顺序再进行堆叠。底部万向轮使装置能够便捷地推至室外空旷区域开始进行晒粮。置于空旷区域的晒粮装置,装置底部的锅盖形引流结构能够将横向吹入的自然风汇集至装置中心成为纵向流动的气流,气流自下而上吹过各层谷物加速了谷物的水分蒸发,各层谷物之间的通风管结构加强了气流的通过性能,同时各晾晒层侧边安装的透明斜板也将各层高度上的横向气流汇入至主气流中,增加了气流的流量,由于装置整体在纵向为双曲线形设计,在截面减小处根据流体连续性原理气流将会在该处加速通过,增加了气体流速。斜板的透明设计使得阳光能够透过照射在谷物上,同时斜板在阴雨天气下能够防止雨水进入装置,万向轮使得在恶劣天气下能够便捷地移动装置,减小损失。装置底部的扇叶由一电机带动,同时在底部框架的侧面上装有电热丝。在晾晒过程中,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加强了底部向上的气流,同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使装置底部温度升高,加大了装置顶部和底部的温差,加强了烟囱效应,使得向上的气体流速更快,缩短了晒粮时间,更短的晒粮时间使谷物的腐败率降低,提高了晾晒质量。取粮:当粮食晾晒完毕之后,使用者需从下往上依次拉出各晾晒层底部的挡板,由于晾晒层是锥面设计,谷物能够靠重力下落掉落至装置底部。谷物全部落至装置底部后使用者即可对谷物进行统一收集,完成全部谷物晾晒工作。原理解释:烟囱效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由于物体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趋使室内外空气的流动。室内温度高的空气,因比重小而上升,并从物体上部风口排除,这时会在低密度空气原来所在的空间形成负压区,于是物体外温度较低而比重大的空气从物体的底部被吸入,物体内外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行流动。这种由热压而引起的自然通风被称为烟囱效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仰视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包括带万向轮(11)的底部框架(6)和晾晒层,所述晾晒装置整体为多层结构,外形呈双曲线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6)的周边为八边形结构,该八边形结构的对边长度相等,其底部设有两根十字交叉的承重梁(12),所述承重梁(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八边形结构的四条短边底部的中心固定,所述承重梁(12)的中部下方设有电机(14),其输出轴穿过承重梁(12)的中部与上方的扇叶(10)中轴固定;所述扇叶(10)的上方设有顶部带有通孔的锅盖形引流结构(13);所述底部框架(6)的四条长边的上沿设有开口朝上,且底部设有电热丝(1)的V型槽(5);所述晾晒层单层的整体结构呈八边形漏斗状,其四条短边由结构相同的连接块(4)构成,所述八边形的四条长边为双层结构的边框(9),所述边框(9)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连接块(4)固定,上沿外侧设有斜面朝下的斜板(3);所述双层结构的边框(9)的两层之间设有倒梯形形状的铁丝网(15)的上边缘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4)沿底边布置倒三角形形状的铁丝网(15)的上边缘;晾晒层表面按圆周方向等间距搭接四个由铁丝网制成的通风管(7);最上层晾晒层搭接顶部十字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农作物晾晒装置,包括带万向轮(11)的底部框架(6)和晾晒层,所述晾晒装置整体为多层结构,外形呈双曲线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6)的周边为八边形结构,该八边形结构的对边长度相等,其底部设有两根十字交叉的承重梁(12),所述承重梁(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八边形结构的四条短边底部的中心固定,所述承重梁(12)的中部下方设有电机(14),其输出轴穿过承重梁(12)的中部与上方的扇叶(10)中轴固定;所述扇叶(10)的上方设有顶部带有通孔的锅盖形引流结构(13);所述底部框架(6)的四条长边的上沿设有开口朝上,且底部设有电热丝(1)的V型槽(5);所述晾晒层单层的整体结构呈八边形漏斗状,其四条短边由结构相同的连接块(4)构成,所述八边形的四条长边为双层结构的边框(9),所述边框(9)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端的连接块(4)固定,上沿外侧设有斜面朝下的斜板(3);所述双层结构的边框(9)的两层之间设有倒梯形形状的铁丝网(15)的上边缘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块(4)沿底边布置倒三角形形状的铁丝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宏烨姚铭林超雄林杰羽谢智宇杨泽伟张祖涛潘亚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