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10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包括:转接件、套管和安装轴,所述转接件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支撑条,及若干纵向布置的加强筋,所述支撑条为薄条件,所述转接件为由若干所述支撑条与若干所述加强筋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热器固定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吸热器安装过程中吸热管焊熔、焊穿的风险,焊缝短,有效减少焊接工作量,同时可有效减少焊接瑕疵,大大降低焊接难度。

A fixed device of heat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吸热器是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是将定日镜场反射的高热流密度辐射能转化为传热介质的内能。吸热器一般安装在上百米的吸热塔顶部,由众多的吸热器单元(管屏)组成,每个吸热器单元上有几十根吸热管。一台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启动前后的温差较大,将引起吸热管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膨胀。同时,由于吸热器管屏单侧受光,吸热管受光侧和背光侧的膨胀量并不相同,会引起吸热管向外膨胀弯曲,且每根管的膨胀量并不相同。为确保吸热器单元整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吸热管始终固定在吸热器支撑架表面,减少吸热管的摆动,目前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吸热管固定装置将其固定。专利CN202254403U公开了一种单根吸热管多采用梳形板结构固定,由于梳形板将每根吸热管连成一体,一个管屏内的吸热管只能同时膨胀,而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单元上不同部位的吸热管所接受的太阳能辐照强度和管内传热介质流量并不均匀,会引起每根吸热管在竖直方向上的膨胀量不一致,采用该种管夹将引起吸热管内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容易导致吸热管的变形和损坏。专利CN104236143B中采用了单独管夹的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同吸热管膨胀量不同带来的热应力问题,但只能允许吸热管在竖直方向上单侧滑动或不能滑动,可能造成管夹内具有一定的应力,可能导致吸热管的变形和损坏。专利CN107120853A中公开了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缓解了单根或多根吸热管由于相互间受热不均匀产生竖直方向上的膨胀不一致而引起的应力,但在大型吸热器中,由于吸热管迎光面和背光面间的温差较大,吸热管发生弯曲,可能使耳板和吸热管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应力,而导致其变形和损坏。同时由于吸热器的多根吸热管为薄壁结构,耳板与吸热管间的焊接难度较大:一方面存在焊穿吸热管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耳板较厚,耳板与吸热管之间容易存在焊接瑕疵。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能有效降低吸热器固定装置和吸热管连接处的应力,同时有效降低吸热管的施工焊接难度的吸热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进行应力调整、吸热管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稳定性高、施工焊接难度降低的吸热器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包括:转接件,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支撑条,及若干纵向布置的加强筋,所述支撑条为薄条件,所述转接件为由若干所述支撑条与若干所述加强筋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吸热管焊接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吸热管;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套管为直管件;安装轴,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套管间隙配合,所述套管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轴运动,使得所述转接件可以自动进行应力调整。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转接件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组装成型,或一体式成型。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厚度D的尺寸范围为1-20毫米。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套管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或所述套管为由所述第一端部卷制成型。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若干所述支撑条长度一致,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平行。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吸热器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套管在所述安装轴上的运动范围。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套管的长度。上述吸热器固定装置,其中,每根所述吸热管均同至少一个所述吸热器固定装置的所述转接件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吸热管的轴向方向同相应的吸热器固定装置的所述套管的轴线方向一致。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的吸热器固定装置的转接件柔韧性好,能够有效降低吸热管与转接件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支撑条为薄条件,可以较好地与薄壁结构的吸热管进行焊接,降低吸热管焊熔、焊穿的风险,焊缝短,有效减少焊接工作量,有效减少焊接瑕疵,与采用耳板的方式相比,该方案大大降低了焊接难度,同时降低了吸热管在长期服役后发生失稳或不可逆变形的风险。附图说明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装置,并与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符合本技术的优点和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吸热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转接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接件;11-支撑条;12-加强筋;13-第一端部;14-第二端部;2-吸热管;3-套管;4-安装轴;5-固定架;51-第一限位件;52-第二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且本技术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吸热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转接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包括:转接件1,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支撑条11,及若干纵向布置的加强筋12,支撑条11为薄条件,可以较好地与薄壁结构的吸热管2进行焊接,降低吸热管2焊熔、焊穿的风险,焊缝短,有效减少焊接工作量,同时有效减少支撑条11与吸热管2焊接时可能出现的焊接瑕疵,有效降低焊接难度;转接件1为由若干支撑条11与若干加强筋12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框架结构,柔韧性好,能够有效降低吸热管2与转接件1连接处的应力集中;转接件1设有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14,第二端部14与吸热管2焊接连接,用于固定吸热管2;套管3,设置于第一端部13,套管3为直管件;安装轴4,设于套管3内,安装轴4与套管3间隙配合,套管3可以相对于安装轴4运动,不会因为吸热管2与固定装置之间的固定约束使吸热管2与固定装置之间产生轴向应力形变,同时由于吸热管2的重力和热膨胀,使转接件1随之产生弹性形变,以抵消部分应力作用,安装轴4与套管3进行间隙配合,使得转接件1可以根据弹性形变量自由与安装轴4进行配合调整,从而使得转接件1可以自动进行应力调整,减少吸热器固定装置可能出现的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进一步的,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转接件1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组装成型,或一体式成型。进一步的,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支撑条11的厚度D的尺寸范围为1-20毫米。在此尺寸范围内,能保证焊接质量好,满足吸热器固定装置的强度设计要求,同时避免吸热管2不会被焊穿透。较佳地,支撑条11的厚度D的尺寸为3毫米。进一步的,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套管3与转接件1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接件,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支撑条,及若干纵向布置的加强筋,所述支撑条为薄条件,所述转接件为由若干所述支撑条与若干所述加强筋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吸热管焊接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吸热管;/n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套管为直管件;/n安装轴,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套管间隙配合,所述套管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轴运动,使得所述转接件可以自动进行应力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热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接件,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支撑条,及若干纵向布置的加强筋,所述支撑条为薄条件,所述转接件为由若干所述支撑条与若干所述加强筋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吸热管焊接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吸热管;
套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套管为直管件;
安装轴,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套管间隙配合,所述套管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轴运动,使得所述转接件可以自动进行应力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组装成型,或一体式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厚度D的尺寸范围为1-2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俊付亚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