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08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除尘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斗体和设置在斗体上的蒸汽加热装置;斗体为由两两对称设置的壁板围合而成的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壁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加热装置;蒸汽加热装置设置在距离斗体底部1/3‑2/3斗体高度的位置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壁板上的蒸汽盘管,以及分别位于蒸汽盘管下方和上方的进气环管和出气环管;蒸汽盘管的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环管连通,出气口分别与出气环管连通;每个蒸汽盘管的进气口位置分别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快速加热,有效避免粉尘板结,便于卸灰清灰。

Dust hopper of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asy to un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
本技术涉及电除尘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还存在大量的火力发电厂,烧煤发电,燃烧产生的烟气需要经过电除尘器除掉烟气中的粉尘颗粒。除尘器中的粉尘下落会集中在底部的灰斗中,再集中卸灰排出。但是常规的灰斗在卸灰时,会有大量的粉尘颗粒附着在灰斗内壁上,不能完全清除,同时由于烟气的温度低,含水量高,粉尘长时间堆积在灰斗内壁上,容易发生板结,严重影响电除尘器的正常使用,并且板结情况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严重,清理难度大,清理频率高,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加热,有效避免粉尘板结,便于卸灰清灰的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规除尘器的灰斗内壁上板结情况严重,积灰清理难度大,频率高,严重影响除尘器的正常使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包括斗体和设置在斗体上的蒸汽加热装置;斗体为由两两对称设置的壁板围合而成的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壁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加热装置;蒸汽加热装置设置在距离斗体底部1/3-2/3斗体高度的位置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壁板上的蒸汽盘管,以及分别位于蒸汽盘管下方和上方的进气环管和出气环管;蒸汽盘管的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环管连通,出气口分别与出气环管连通;每个蒸汽盘管的进气口位置分别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壁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65°。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壁板外侧壁上设置有水平加劲肋。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蒸汽盘管与相邻水平加劲肋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0mm。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蒸汽盘管与壁板外表面贴合设置,并通过管夹与壁板可拆卸固定。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管夹沿蒸汽盘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管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m。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环管和出气环管均沿斗体周向水平设置,通过管夹与壁板贴合固定,进气环管的进气口与蒸汽供气管道连通,且进气口处设置有电磁控制阀,出气环管的出气口与排气管道连通。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壁板上均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竖向设置,高度不小于斗体高度的1/3,观察窗口的底端边沿不高于斗体的水平中轴线设置。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窗口上密封设置有透明窗板,透明窗板一侧与壁板铰接,相对一侧设置有用以与壁板锁紧的锁扣件。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在斗体外设置了蒸汽加热装置,利用蒸汽盘管与灰斗壁板发生热交换,对附着在壁板内表面上的积灰进行加热干燥,避免积灰板结;使用蒸汽盘管加热,加热速度快,效率高,每个壁板上的蒸汽盘管独立设置,并分别单独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可以单独调节某一个蒸汽盘管内的高温蒸汽的流速,有针对性的增强其加热能力,可以将能源利用率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本技术将蒸汽加热装置设置在了壁板上1/3-2/3高度的区段,以最小的覆盖面积,完成对最容易积灰的壁板区域的加热,将能源利用最大化,大大降低了生产的运行成本。本技术蒸汽盘管通过管夹可拆卸固定在壁板外,且相对独立设置,便于检修和更换,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壁板;2-水平加劲肋;3-蒸汽盘管;4-进气环管;5-出气环管;6-管夹;7-观察窗口;8-电磁控制阀;9-气体流量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包括斗体和设置在斗体上的蒸汽加热装置。斗体为由两两对称设置的壁板1围合而成的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壁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65°,壁板1外侧壁上设置有水平加劲肋2,水平加劲肋2为槽口向下焊接固定在壁板1上的槽钢;壁板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加热装置。每个壁板1上均设置有观察窗口7,观察窗口7上密封设置有透明窗板,透明窗板一侧与壁板1铰接,相对一侧设置有用以与壁板1锁紧的锁扣件;观察窗口7竖向设置,高度不小于斗体高度的1/3,观察窗口7的底端边沿不高于斗体的水平中轴线设置。蒸汽加热装置设置在距离斗体底部1/3-2/3斗体高度的位置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壁板1上的蒸汽盘管3,以及分别位于蒸汽盘管3下方和上方的进气环管4和出气环管5;蒸汽盘管3与壁板1外表面贴合设置,并通过管夹6与壁板1可拆卸固定,管夹6沿蒸汽盘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相邻管夹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m,蒸汽盘管3与相邻水平加劲肋2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0mm;蒸汽盘管3的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环管4连通,出气口分别与出气环管5连通;进气环管4和出气环管5均沿斗体周向水平设置,通过管夹6与壁板1贴合固定,进气环管4的进气口与蒸汽供气管道连通,且进气口处设置有电磁控制阀8,出气环管5的出气口与排气管道连通;蒸汽盘管3的内径为45-48mm,每个蒸汽盘管3的进气口位置分别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9,可以相对独立的控制每个壁板1上的加热程度,更有针对性的对附着在壁板1内表面上的积灰进行干燥,经济环保,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技术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电除尘器工作,大量积灰粉尘落入灰斗内,当积灰达到清理高度时,打开灰斗底部的卸料口进行清灰,同时,开启进气环管4进气口处的电磁控制阀8,高温蒸汽通过进气环管4进入各壁板1上的蒸汽盘管3内,对灰斗壁板1进行加热,进而对附着在壁板1内表面上的积灰进行干燥,使其在卸灰的过程中容易从壁板1上脱落,避免出现积灰板结的情况。从观察窗口7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壁板1内表面积灰的附着情况,在卸灰后,如果个别壁板1内仍有积灰板结,附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调节该壁板1上蒸汽盘管3的气体流量控制阀9,加大通过该蒸汽盘管3内的蒸汽流速,提高换热能力,实现快速蒸干,避免个别区域的积灰板结。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斗体和设置在斗体上的蒸汽加热装置;斗体为由两两对称设置的壁板(1)围合而成的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壁板(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加热装置;蒸汽加热装置设置在距离斗体底部1/3-2/3斗体高度的位置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壁板(1)上的蒸汽盘管(3),以及分别位于蒸汽盘管(3)下方和上方的进气环管(4)和出气环管(5);蒸汽盘管(3)的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环管(4)连通,出气口分别与出气环管(5)连通;每个蒸汽盘管(3)的进气口位置分别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9)。/n

【技术特征摘要】
1.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斗体和设置在斗体上的蒸汽加热装置;斗体为由两两对称设置的壁板(1)围合而成的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壁板(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加热装置;蒸汽加热装置设置在距离斗体底部1/3-2/3斗体高度的位置上,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壁板(1)上的蒸汽盘管(3),以及分别位于蒸汽盘管(3)下方和上方的进气环管(4)和出气环管(5);蒸汽盘管(3)的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环管(4)连通,出气口分别与出气环管(5)连通;每个蒸汽盘管(3)的进气口位置分别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板(1)外侧壁上设置有水平加劲肋(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盘管(3)与相邻水平加劲肋(2)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卸灰的电除尘器灰斗,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巧何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维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