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01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包括壳体、吸液组件、握筒和控制组件,所述吸液组件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所述吸液组件横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握筒竖向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中心,且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握筒内部,所述控制组件延伸到所述壳体内。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注液杆,带动挡盘下移,从而通过拉杆支撑橡胶塞移动,将储液筒内的液样排出,完成多通道加样器的单通道单独排液过程,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单个吸头排液或多个吸头整体排液,以及可根据不同液样要求调整单个吸头排液量,实用性强。

A pipette sample feeder for insp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
本技术涉及检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常规化学实验中,通常需要使用移液加样器对液体样本进行移取,移液加样器自1958年生产、发展至今,出现了多种结构类型,如微量分配器、多通道微量加样器等,多通道加样器可同时对多个液体样本进行吸取、移动,简化了实验流程,因此被广泛使用。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多通道移液加样器吸取多个样本后,通过控制活塞移动,将多个样本同时通过多个吸头导出,无法选择控制其中单个吸头进行排液,操作具有局限性,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单个吸头排液或多个吸头整体排液,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包括壳体、吸液组件、握筒和控制组件,所述吸液组件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所述吸液组件横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握筒竖向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中心,且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握筒内部,所述控制组件延伸到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控制组件底端设置有移动架,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四条注液杆,且所述注液杆与所述吸液组件一一对应;所述移动架为一矩形框架,且所述移动架顶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所述移动架底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所述吸液组件包括储液筒和拉杆,所述储液筒底部设置有吸液管,且所述吸液管底端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储液筒内部滑动配合有橡胶塞,且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橡胶塞顶部,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拉杆顶端设置有挡盘,所述挡盘与所述移动架之间的拉杆上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注液杆贯穿所述壳体,所述注液杆与所述壳体间隙配合,且所述注液杆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径。采用上述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在使用时,垂直握持所述握筒,使所述吸液管浸入液样中,缓慢按压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控制组件向下压动所述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带动所述挡盘下移,从而通过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橡胶塞下移,所述橡胶塞移动到所述储液筒内部底端,之后松开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控制组件带动所述移动架上升,所述移动架通过所述支撑弹簧带动所述挡盘上升,所述挡盘通过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橡胶塞升起,所述储液筒内形成负压,从而通过所述吸液管将液样吸入所述储液筒内,提起所述握筒,将所述吸液管紧贴液样容器壁升起,完成液样吸取过程;需要对单个储液筒内的液样进行排出时,按压所述注液杆,所述注液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对所述挡盘进行下压,通过压动所述挡盘,所述支撑弹簧压缩,将所述橡胶塞在所述拉杆的支撑下下移,从而将储液筒内的液样排出,完成单个储液筒内液样的排出过程。作为优选,所述握筒底端与所述壳体粘接固定,且所述握筒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限位块、支杆和限位环,所述限位块下方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杆设置于所述转轴下方,且所述限位环套接于所述支杆中部,所述支杆底端贯穿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限位环之间的所述支杆上套接有回位弹簧。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为一圆柱状结构,所述限位块圆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卡块,且该卡块与所述限位槽卡接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支杆过盈配合。作为优选,所述注液杆底端设置有圆形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注液杆粘接配合,且所述挡块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按压注液杆,带动挡盘下移,从而通过拉杆支撑橡胶塞移动,将储液筒内的液样排出,完成多通道加样器的单通道单独排液过程,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单个吸头排液或多个吸头整体排液,以及可根据不同液样要求调整单个吸头排液量,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吸液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握筒与限位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2、吸液组件;201、吸液管;202、储液筒;203、橡胶塞;204、拉杆;205、支撑弹簧;206、挡盘;3、移动架;301、第一通孔;302、第二通孔;4、注液杆;5、握筒;501、限位槽;6、控制组件;601、限位块;602、转轴;603、支杆;604、限位环;605、回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包括壳体1、吸液组件2、握筒5和控制组件6,吸液组件2数量为四组,且四组吸液组件2横向均匀分布于壳体1内部,吸液组件2用以对样液进行移取,握筒5竖向设置于壳体1顶部中心,握筒5用以操作人员握持,且控制组件6设置于握筒5内部,控制组件6用以控制吸液组件2进行样液吸取、排出,控制组件6延伸到壳体1内,且控制组件6底端设置有移动架3,壳体1顶部设置有四条注液杆4,且注液杆4与吸液组件2一一对应,注液杆4用以控制单个吸液组件2排出样液;移动架3为一矩形框架,且移动架3顶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301,移动架3底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302;吸液组件2包括储液筒202和拉杆204,储液筒202底部设置有吸液管201,且吸液管201底端贯穿壳体1,储液筒202内部滑动配合有橡胶塞203,储液筒202用以存储样液,且拉杆204设置于橡胶塞203顶部,拉杆204贯穿第二通孔302,且拉杆204顶端设置有挡盘206,挡盘与移动架3之间的拉杆204上套接有支撑弹簧205,支撑弹簧205外径大于第二通孔302内径,支撑弹簧205用以压缩后支撑挡盘206升起,从而通过挡盘206带动拉杆204与橡胶塞203升起,进行样液吸取;注液杆4贯穿壳体1,注液杆4与壳体1间隙配合,且注液杆4直径小于第一通孔301内径,第一通孔301用以为注液杆4移动提供通道,且对注液杆4移动进行导向。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握筒5底端与壳体1粘接固定,且握筒5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槽501,控制组件6包括限位块601、支杆603和限位环604,限位块601下方转动设置有转轴602,支杆603设置于转轴602下方,且限位环604套接于支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吸液组件(2)、握筒(5)和控制组件(6),所述吸液组件(2)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所述吸液组件(2)横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握筒(5)竖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顶部中心,且所述控制组件(6)设置于所述握筒(5)内部,所述控制组件(6)延伸到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控制组件(6)底端设置有移动架(3),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四条注液杆(4),且所述注液杆(4)与所述吸液组件(2)一一对应;/n所述移动架(3)为一矩形框架,且所述移动架(3)顶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301),所述移动架(3)底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302);/n所述吸液组件(2)包括储液筒(202)和拉杆(204),所述储液筒(202)底部设置有吸液管(201),且所述吸液管(201)底端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储液筒(202)内部滑动配合有橡胶塞(203),且所述拉杆(204)设置于所述橡胶塞(203)顶部,所述拉杆(20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302),且所述拉杆(204)顶端设置有挡盘(206),所述挡盘(206)与所述移动架(3)之间的拉杆(204)上套接有支撑弹簧(205);/n所述注液杆(4)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注液杆(4)与所述壳体(1)间隙配合,且所述注液杆(4)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301)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用移液加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吸液组件(2)、握筒(5)和控制组件(6),所述吸液组件(2)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所述吸液组件(2)横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握筒(5)竖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顶部中心,且所述控制组件(6)设置于所述握筒(5)内部,所述控制组件(6)延伸到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控制组件(6)底端设置有移动架(3),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四条注液杆(4),且所述注液杆(4)与所述吸液组件(2)一一对应;
所述移动架(3)为一矩形框架,且所述移动架(3)顶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301),所述移动架(3)底部横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302);
所述吸液组件(2)包括储液筒(202)和拉杆(204),所述储液筒(202)底部设置有吸液管(201),且所述吸液管(201)底端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储液筒(202)内部滑动配合有橡胶塞(203),且所述拉杆(204)设置于所述橡胶塞(203)顶部,所述拉杆(20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302),且所述拉杆(204)顶端设置有挡盘(206),所述挡盘(206)与所述移动架(3)之间的拉杆(204)上套接有支撑弹簧(205);
所述注液杆(4)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注液杆(4)与所述壳体(1)间隙配合,且所述注液杆(4)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亚会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