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98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16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其可用于固持一负载,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组装至所述基座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负载扣持,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持件脱离与所述负载的扣持,方便拆卸所述固持装置。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持装置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固持装置。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负载都需要一个固持装置进行固定。比如,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展览或者使用时就需要通过一个固持装置进行固定。由于电子产品安装后还是需要拆卸,比如更换电源或内部耗损材料。相关的固持装置为了固持的稳定性,不方便拆卸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提出一种方便拆卸负载的固持装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其可用于固持一负载,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组装至所述基座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负载扣持,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持件脱离与所述负载的扣持。进一步地,所述固持件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负载扣持。进一步地,所述固持装置包括一对所述固持件,一对所述固持件的所述基部朝向彼此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定位部,所述固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固持件向第二状态转换时,所述固持件压缩所述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定位部,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固定至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基部的弹性件,所述固持件向第二状态转换时,所述固持件拉伸所述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固持件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延伸超出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固持装置包括组装至所述基座的抵推件,所述抵推件受力移动可抵推所述固持件以带动所述固持件相对所述基座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抵推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固持件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与所述抵推件对应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空间,所述基座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入所述空间的多个第二侧壁,多个所述第二侧壁围成容纳部,所述第二侧壁包括连通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空间的通道,所述固持件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持件部分穿过所述通道以进入所述容纳部。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供所述抵推件穿过的贯穿孔。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固持装置,其可用于固持考勤机,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组装至所述基座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考勤机扣持,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持件脱离与所述考勤机的扣持。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固持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组装至所述基座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与所述负载扣持或者脱离扣持,方便拆卸所述负载。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说明书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组装有负载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固持装置与负载的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固持装置的固持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固持装置组装有负载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说明书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说明书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固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的固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说明书固持装置包括基座1、组装至所述基座1的固持件2、弹性件3以及抵推件4。所述固持装置可固定至一安装件6以用于固持一负载7。在图示实施例中个,所述安装件6为墙壁,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此。所述安装件6可以是墙壁、固持架等类似可以固持所述负载7的装置。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负载7为考勤机,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此。所述负载7可为任意需要固定至所述安装件6的装置,比如门禁、路由器、机顶盒、打印盒子等需要挂墙的装置。所述基座1包括主体部10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0延伸的第一侧壁11。所述第一侧壁11呈框形。所述主体部10与所述第一侧壁11围成空间101。所述第一侧壁11包括与所述空间101连通的通孔110。所述固持件2、所述弹性件3以及所述抵推件4位于所述空间101。所述主体部10大致中间的位置设有延伸入所述空间101的第二侧壁13。所述第二侧壁13围成容纳部102。其中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二侧壁13包括连通所述容纳部102与所述空间101的通道103。所述基座1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0延伸入所述空间101的凸出部15、多个固持部16、一对定位部17以及一对限位部18。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0大致呈正方形,所述固持部16设置为四个,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10的四个拐角处,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此。所述固持部1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说明书并不对所述固持部16的数量进行限制。使用时,可通过锁固件比如螺钉等组装至所述固持部16与所述安装件6以把所述基座1固定至所述安装件6。所述固持件2组装至所述限位部18并可相对所述限位部18转动。所述固持件2包括基部20、自所述基部20延伸的延伸部21以及自所述延伸部21延伸的扣持部22与定位柱23。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8为柱体,所述基部20包括收容所述柱体的收容孔201。所述延伸部2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基部20与所述延伸部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基部20包括抵持部202。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固持装置包括一对所述固持件2。一对所述固持件2的基部20朝向彼此延伸。一对所述固持件2的扣持部22朝向彼此延伸。所述弹性件3位于所述固持件2的延伸部21与所述定位部17之间。所述定位柱23组装至所述弹性件3以限位所述弹性件3。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固持装置包括一对所述弹性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持装置,其可用于固持一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组装至所述基座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负载扣持,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持件脱离与所述负载的扣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持装置,其可用于固持一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基座以及组装至所述基座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可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负载扣持,所述固持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固持件脱离与所述负载的扣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负载扣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包括一对所述固持件,一对所述固持件的所述基部朝向彼此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定位部,所述固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固持件向第二状态转换时,所述固持件压缩所述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定位部,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固定至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基部的弹性件,所述固持件向第二状态转换时,所述固持件拉伸所述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固持件包括自所述基部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延伸超出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克武蓝文胜罗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