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959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包括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相对应的一端上分别一体连接有插口端与承口端,一级管道和二级管道为一个整体单元且插口端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上均开设有螺栓口,且螺栓口中固定套设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上对应连接插口端与承口端,并利用套设在插口端上的橡胶圈增强插口端与承口端套设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在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上对应连接螺栓,并在螺栓之间连接螺杆,通过在两根螺杆之间螺纹连接双向锁紧螺帽,以调节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之间的距离,确保插口端与承口端套设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

A gfrpc spigot and socket tunnel escape pipe and its turning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
本技术涉及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水平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空与低下领域也都进行了大范围的开发,随之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隧道逃生管道在更多的区域建设起来。现有技术下,多采用GFRPC承插式隧道,但因为受到不同的地理因素影响,需要因地制宜对隧道进行多段连接。传统技术对GFRPC承插式隧道的连接普遍采用多级套管套设的方式,不仅工程量巨大,直线安装转弯幅度较小,且会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同时,套管连接方式缺乏稳定保证,因为套管容易与管道主体脱节,在受到外力影响时,也会因为相互之间的磨损挤压造成变形损坏,逃生管道自身的损坏严重威胁隧道施工人员逃生的安全,容易引发巨大的社会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进行稳定连接及转弯过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包括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所述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相对应的一端上分别一体连接有插口端与承口端,且插口端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所述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上均开设有螺栓口,且螺栓口中固定套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帽,且两个螺帽上均水平焊接有螺杆,两根所述螺杆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双向锁紧螺帽。优选的,所述圆管弯头两端设有承口端和插口端,并与一级管道、二级管道对应的插口端和承口端相同尺寸大小,且一级管道、二级管道、圆管弯头与插口端内径相等,所述承口端开口内径大于插口端开口外径。优选的,所述橡胶圈为环状结构,且插口端与橡胶圈均滑动套设于承口端中,且橡胶圈与承口端内壁相抵。优选的,所述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两端上的螺栓口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螺栓口分别关于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开口中心相对应。优选的,两个所述螺帽关于双向锁紧螺帽中心点水平对应。优选的,两根所述螺杆关于双向锁紧螺帽中心点相对应,且两根螺杆自由端分别与双向锁紧螺帽两端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一级管道自内向外分别为第一玻璃纤维复合层、陶粒砂树脂粘合层与第二玻璃纤维复合层,且第一玻璃纤维复合层、陶粒砂树脂粘合层与第二玻璃纤维复合层往复缠绕所形成的整体均为中空的圆管结构。优选的,所述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均为相同的三层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上分别连接插口端与承口端,并通过在插口端上套设橡胶圈,使得插口端与橡胶圈同时套设于插口端中,并利用质地轻柔可形变的橡胶圈增强插口端与承口端之间套设的稳定性与密封性;同时避免插口端与承口端直接接触造成磨损消耗,有助于延长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的使用寿命周期。2、本技术通过在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上对应连接螺栓,并在螺栓上利用螺母连接螺杆,通过在两根螺杆上螺纹连接双向锁紧螺帽,以对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进行相向牵引,使得插口端能够完全稳定地套设于承口端中,以确保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套设连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3、本技术通过自内向外的第一玻璃纤维复合层、陶粒砂树脂粘合层与第二玻璃纤维复合层制成一级管道、二级管道与圆管弯头,有助于提升管道本身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的承重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上对应连接插口端与承口端,并利用套设在插口端上的橡胶圈增强插口端与承口端套设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在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上对应连接螺栓,并在螺栓之间连接螺杆,通过在两根螺杆之间螺纹连接双向锁紧螺帽,以调节一级管道与二级管道之间的距离,确保插口端与承口端套设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的插口端与承口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的圆管弯头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的圆管弯头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1一级管道、2二级管道、3承口端、4橡胶圈、5螺栓、6螺帽、7螺杆、8双向锁紧螺帽、9圆管弯头、10螺栓口、11插口端、12第一玻璃纤维复合层、13陶粒砂树脂粘合层、14第二玻璃纤维复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包括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圆管弯头9可在一级管道1与二级管道2上实现自由拆装,以便于在变向连接时使用,一级管道1与二级管道2相对应的一端上分别一体连接有插口端11与承口端3,有助于确保二者连接的坚固性与稳定性,且插口端11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4,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上均开设有螺栓口10,螺栓口10开设于靠近插口端11与承口端3的位置,且螺栓口10中固定套设有螺栓5。进一步说明,螺栓5上下端均连接有螺丝垫片,两个螺丝垫片分别与管道的内外壁相抵,以便于对螺栓5进行限位固定。螺栓5上螺纹连接有螺帽6,以对螺杆7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限定,且两个螺帽6上均水平焊接有螺杆7,两根螺杆7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双向锁紧螺帽8。圆管弯头9两端设有承口端3和插口端11,并与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对应的插口端11和承口端3相同尺寸大小,且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圆管弯头9与插口端11开口内径相等,承口端3开口内径大于插口端11开口外径,有助于经插口端11套设于承口端3中,橡胶圈4为环状结构,且插口端11与橡胶圈4均滑动套设于承口端3中,且橡胶圈4与承口端3内壁相抵。通过橡胶圈4与承口端3内壁相抵,可避免插口端11与承口端3直接相抵磨损,同时也可在承口端3内对插口端11进行密封,实现无缝套设,以保证严密性。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两端上的螺栓口10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螺栓口10分别关于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开口中心相对应,通过水平连接双向锁紧螺帽8,可使一级管道1与二级管道2紧密套设,从而保证稳定套设。两个螺帽6关于双向锁紧螺帽8中心点水平对应,两根螺杆7关于双向锁紧螺帽8中心点相对应,且两根螺杆7自由端分别与双向锁紧螺帽8两端螺纹连接。进一步说明,当旋转双向锁紧螺帽8时,可使两根螺杆7同时向相向或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包括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管道(1)与二级管道(2)相对应的一端上分别一体连接有插口端(11)与承口端(3),且插口端(11)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4),所述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上均开设有螺栓口(10),且螺栓口(10)中固定套设有螺栓(5),所述螺栓(5)上螺纹连接有螺帽(6),且两个螺帽(6)上均水平焊接有螺杆(7),两根所述螺杆(7)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双向锁紧螺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包括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管道(1)与二级管道(2)相对应的一端上分别一体连接有插口端(11)与承口端(3),且插口端(11)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4),所述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与圆管弯头(9)上均开设有螺栓口(10),且螺栓口(10)中固定套设有螺栓(5),所述螺栓(5)上螺纹连接有螺帽(6),且两个螺帽(6)上均水平焊接有螺杆(7),两根所述螺杆(7)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双向锁紧螺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弯头(9)两端也设有承口端(3)和插口端(11),并与一级管道、二级管道对应的插口端(11)和承口端(3)相同尺寸大小,且一级管道(1)、二级管道(2)、圆管弯头(9)与插口端(11)内径相等,所述承口端(3)开口内径大于插口端(11)开口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GFRPC承插式隧道逃生管道及其转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4)为环状结构,且插口端(11)与橡胶圈(4)均滑动套设于承口端(3)中,且橡胶圈(4)与承口端(3)内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祖伟郭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伟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